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积平移是van der Waals型立方状态方程,使之能精确预测液相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多参数方程能同时较准确地计算蒸发坟和液相密度。本文介绍这两种方法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分离液相的吸附,开发了一种液相安装垂直筛板构件的新型泡沫分离塔,以传统液相无构件的泡沫分离塔为对照塔,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体系,考察了装有垂直筛板构件的塔板层数、板间距和垂直帽罩数对气泡大小、SDS吸附密度和平衡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添加垂直筛板构件能有效增加SDS的吸附密度并缩短平衡时间。在塔板层数为5、板间距为60 mm和垂直帽罩数为4时,SDS吸附密度比对照塔提高58.8%。  相似文献   

3.
运用商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6.3,建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VOF方法相结合的CFD分析模型,湍流结构模拟采用RNG k-ε模型,研究了液相物性参数对规整填料内气液二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文献实验测试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重点研究了在一定逆向气流速度条件下液相密度和黏度等物性参数对液膜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液相物性参数变化范围内,填料表面均能形成一层稳定的液膜流,气相流场分布也基本一致。液相密度增加,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增大,沿界面速度值波动幅度降低,填料持液量减小。液相黏度增大,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减小,持液量增加。2个物性参数改变时,有效界面传质面积均保持在一定值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4.
运用商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6.3,建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VOF方法相结合的CFD分析模型,湍流结构模拟采用RNG k-ε模型,研究了液相物性参数对规整填料内气液二相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文献实验测试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重点研究了在一定逆向气流速度条件下液相密度和黏度等物性参数对液膜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析的液相物性参数变化范围内,填料表面均能形成一层稳定的液膜流,气相流场分布也基本一致。液相密度增加,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增大,沿界面速度值波动幅度降低,填料持液量减小。液相黏度增大,界面液相速度均值减小,持液量增加。2个物性参数改变时,有效界面传质面积均保持在一定值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5.
Tait方程被普遍认为是流体高压液相密度的最佳关联式,为了将该方程变为具有预测功能的模型,在7种直链烷烃高压密度数据的基础上,对Tait方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形式简单的可以预测流体高压液相密度改进的Tait方程。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拓展到了脂肪酸酯类物质,分别建立了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高压液相密度预测模型。此外,采用未参与回归的6种脂肪酸甲酯(包括丁酸甲酯、戊酸甲酯、己酸甲酯、庚酸甲酯、辛酸甲酯和壬酸甲酯)的实验数据对模型预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绝对平均偏差均小于1%,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一种环氧氯丙烷的分离方法,包括:将含有环氧氯丙烷、甲醇、3-氯丙烯和水的溶液与萃取剂混合后进行相分离,得到富含环氧氯丙烷的液相和富含甲醇的液相,蒸馏所得到的富含环氧氯丙烷的液相,得到环氧氯丙烷;其中,所述萃取剂包括水和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与水的密度相差至  相似文献   

7.
相平衡组成及其密度是化工过程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也是开发和检验状态方程的基础。与相平衡数据比较而言,平衡汽液相的密度数据较少。在临界区域相平衡组成实测数据很少,而密度数据更少。Burnett 法是测定气体压缩因子的经典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测定水、醇等物质的压缩因子。为了同时测定平衡汽液相的组成及密度,我们将原有高压汽液平衡装置进行了适当的改装,利用 Burnett 法在一个装置中同时测量相平衡组成及密度。通过与  相似文献   

8.
采用SPC模型作为水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势能模型,以水分子内各原子作为统计对象进行统计计算,模拟得到其汽液界面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汽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增大,液相主体密度降低,界面张力逐渐减小,液相主体区域势能的势阱深度也逐渐降低。随着模拟分子数的增加,液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稍有增大。随着截断半径的增加,液相主体密度增加,汽液界面厚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固体颗粒对固液搅拌槽中局部液相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粒径不同的树脂和玻璃珠为固相,以水为液相,采用双电导电极探头考察了固体颗粒粒径、固体颗粒浓度和颗粒密度对搅拌槽内固液悬浮体系的局部液相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密度和粒径的固体颗粒后,局部液相速度随着固体颗粒直径、固体颗粒体积浓度和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固体颗粒直径和密度对剪切速率和循环流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EPM2二氧化碳分子势能模型,以二氧化碳分子内各原子作为统计对象进行统计计算,探讨温度、薄层切片数及截断半径对其汽—液界面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截断半径的增大,液相主体密度逐渐增大,汽相主体密度逐渐减小,界面层厚度有所减小;薄层切片数对界面层厚度、液相主体和汽相主体的密度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汽相主体密度增加,液相主体密度降低,汽—液界面厚度增大,界面张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新的液相扩散系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宁  马沛生 《化工学报》1994,45(5):580-588
根据统计力学理论与Eyring绝对速率理论,建立了描述液相扩散系数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反映了温度、压力及组成对液相扩散系数的影响。基于此模型,建立了关联高压液相自扩散系数与密度关系的模型方程;导出了二元溶液相互扩散系数与浓度关系的计算方程;建立了计算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方程。通过对实际物系的验证计算,本文所导出的各方程均能很好地关联计算液相扩散系数,并优于文献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液相催化加氢中常用的Ni系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的分离方法.指出催化剂分离在整个液相催化加氢工艺中的重要性分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催化剂的类型、粒径、密度、使用寿命和体系的不同而考虑。生产实践表明,文中所述的分离方法可对催化剂进行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图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探究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常规尺寸Fe-50Cu合金、机械合金化法和液相还原法制备的纳米晶Fe-50Cu合金在0.05 mol/L硫酸钠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Fe-50Cu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不变。从动电位极化曲线来看,三种方法制备的合金都发生活性溶解现象,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Fe-50Cu合金腐蚀电流密度最大,腐蚀速度最快。从交流阻抗谱可知,三种均为单容抗弧,且液相还原法制备的Fe-50Cu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最小。三种方法比较得知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合金耐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考察了密度天平法测试聚乙烯树脂密度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比了密度梯度法测定聚乙烯密度的结果,两种方法测试结果能满足现密度方法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范围,重复测定两结果之差:高密聚乙烯树脂≤0.0005 g/cm3,低密聚乙烯树脂≤0.0003 g/cm3。两种方法可以互替,相互补充,并讨论了影响密度天平法测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化学工业生产重质纯碱工艺方法通常采用固相水合法或液相结晶法。这两种方法繁育化学反应的方法改变轻质纯碱的堆积密度和粒径以获取重质纯碱产品。目前国外已有采用纯机械和加工方法重质纯碱的装置,通过对轻质纯碱进行挤压造粒,经破碎、筛分、分级、获取达到堆积密度和粒度符合要求的重质纯碱产品。本文对这种新方法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及其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所用的仪器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复杂样品容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误判。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食品中10种甜味剂和防腐剂检测,将是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高准确度、高精密度、适合于实验室批量分析的方法,对食品中常见防腐剂、甜味剂的检测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亚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安全、高环保、低价格、长寿命、大容量等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铅酸电池市场,成为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材料。简述了几种常规合成磷酸亚铁锂方法的同时,较系统地介绍了磷酸亚铁锂材料在液相共沉淀制备方法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全液相共沉淀法和半液相共沉淀法。指出全液相法合成工艺比较简单、工艺路线较短,但是由于溶液体系中各组分沉淀速度存在差异,因而可能会导致组成的偏离和均匀性的丧失;半液相法虽然增加了工艺流程,但是可以通过控制pH、滴加速度等控制磷铁复合盐的形成,使产品呈球状,进而有助于提高磷酸亚铁锂的振实密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其中滴定分析方法2种,高压液相1种,电位滴定1种。利用这四种不同的方法,对来自不同工厂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甲氧胺盐酸盐中常见的杂质-氯化铵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基本能达到工厂检测产品的需求,但是不同的方法对氯化铵的干扰敏感程度不一样。建议有条件的工厂使用高压液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纯CO2体系扩散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基于COMPASS力场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计算了CO2在气相、液相以及超临界区的自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在密度较低时比较明显,随着密度的升高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密度较高时密度的影响对扩散系数起主导作用。通过研究温度和密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预测CO2自扩散系数的新方程,该方程与模拟值和文献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L—J模型,对氩流体汽液界面特性进行了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密度、界面张力等参数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氩流体体系温度的提高,液相主体密度和界面张力逐渐减小,汽相主体密度和界面厚度逐渐增大;随着截断半径的增大,界面张力逐渐增大,汽相主体密度及界面厚度稍有减小,液相主体密度稍有增大;随着模拟分子数的增加,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