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工业建筑》2021,51(2):206-210,198
为保证大跨斜拉桥桩基在洞桩法(PBA法)侧向暗挖轻轨车站过程中的稳定,采用复合锚桩对挖掘空间与桥梁基础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通过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注浆加固前、后桥梁桩基础的位移和桥梁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轻轨车站空间的挖掘过程中,基桩最大位移发生在车站主体上部土体开挖结束阶段;注浆加固支护减小了开挖面周边土层松动区范围和塑性区范围,桩基础沉降较未加固支护情况减小了28.7%;在考虑支座位移的情况下,桥梁能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朱晓东 《门窗》2012,(7):242-243
大连地铁东纬路车站大里程段DK10+544.7~DK10+592.7地质围岩差,上方覆土主要为杂填土,土体不密实。2#风道处为最浅埋深(4.5m)且风道端头上方存有一座66KVA高压电塔,电塔基础距风道顶仅有1.5m。此区域在车站上部导洞完成后进行2#风道二、三层施工时,地表沉降监测点出现报警。经分析原因并采用洞内外结合的注浆加固方法,对该区域结构上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充填固结土体,提高了该区土体的整体性,有效的控制了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浅埋暗挖车站下穿地下污水管线,且车站结构距管线较近时的施工方法,着重阐述了对拱部土体进行超前加固注浆的措施。通过对管线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管线沉降变形较小,证明超前加固注浆是一种应对浅埋暗挖车站下穿地下管线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超浅埋、复杂地质、管线众多地段修建地铁车站,采用传统的洞桩法很难满足地铁施工要求。为此,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某车站实际情况,提出了管幕结合洞桩法超浅埋车站施工方法,研究了地层加固及管幕支护技术。监测结果表明,对软弱地层注浆加固能够控制地层沉降;管幕结合洞桩法修建超浅埋地铁车站对周边环境及地表沉降影响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吕波 《施工技术》2007,36(1):24-26
北京地铁光华路车站采用分离岛式结构,车站中洞与2个侧洞均要穿越山海丹过街天桥桥桩,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天桥不能拆除的情况下,分别考虑了双侧壁导坑法、桩基托换法以及直接穿越法。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洞内桩侧注浆,辅以支撑加固的直接穿越法,工程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李博  孙伟  洪帅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10):70-72
对地铁车站穿过既有环线施工进行了设计,根据工程情况,对地层进行了注浆加固,并利用夯管法进行了地层预加固,分别进行了夯管参数的设计,对堵头墙用钢格栅+连接筋+网喷混凝土进行支撑,在既有区间与车站拱顶之间土体内采用水平跟踪注浆技术。施工中对既有线进行了加固。  相似文献   

7.
以暗挖车站风井、风道施工为工程背景,结合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比较加固和不加固工况下车站结构和风道初支结构位移变化特征,总结了注浆加固后风道结构位移控制效果.得出风井风道施工后,车站结构竖向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较为明显;风道顶部注浆加固后,车站结构向风井风道的水平位移减小20%左右;侧墙破除引起车站结构竖...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铁客村-大塘区间隧道建筑物桩基托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 《广东建材》2007,(8):99-101
北京地铁光华路车站采用分离岛式结构,车站中洞与2个侧洞均要穿越山海丹过街天桥桥桩,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天桥不能拆除的情况下,分别考虑了双侧壁导坑法、桩基托换法以及直接穿越法.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洞内桩侧注浆,辅以支撑加固的直接穿越法,工程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盾构进出洞土体加固是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沈阳地铁二号线会世区间工程富水砂砾层地质条件,采用旋喷加固施工困难,止水效果差。本文阐述了高压旋喷桩在进出洞加固施工中的控制要点,在车站降水配合下,会世区间盾构成功实现进出洞,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新建明挖结构上跨既有地铁区间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规律。通过分析注浆加固土体和分条幅开挖、仅注浆加固土体、仅分条幅开挖和不注浆加固、不分条幅开挖四种条件下隧道结构的拱顶、拱底的竖向变形,总结出注浆加固土体和分条开挖对既有结构变形的影响。最后,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给出了类似施工情况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许凡  黄奕轩 《山西建筑》2012,38(3):88-89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施工运用,得到了在"排桩+斜撑"复合支撑作用下的基坑岩土体的受力及稳定性特征,且判断出了基坑最可能的破坏模式并非整体失稳而是上部局部破坏,经现场施工对比,验证了"排桩+斜撑"复合支护设计对基坑支护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施工史上極為困難的工程新莊綜CK570C區段2個施工極為困難的區段:一為位於淡水河内之道岔結構,另一為坐落於台北橋頭邊的台北橋站。道岔段明挖覆蓋隧道需於河道内施築厚2.0m,深65m艮之大尺寸連續壁,施工前需先進行圍堰工程,由於圍堰後形成河面束縮,極易造成圍堰對面河岸及圍堰臨水側河床淘刷,所以必須加強河床保護,其開挖深度最深處達地表下41m,為歷年來捷運工程開挖深度最深的工程,台北橋站開挖深度最深處亦達到35.1m。  相似文献   

13.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线五和站作为与5号线“T”字形改“十”字形换乘方案的实际工程,其方案具有科学性与工程可实施性。实践证明“岛式-岛式”换乘车站在换乘方案变更及节点改造工程中技术可行,建筑功能合理,对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的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车站纵向约束长度对换乘站基坑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场地限制,新建的地铁车站紧靠老地铁车站,形成平行换乘。为了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车站的安全,用隔墙将新地铁车站长条形基坑分成小基坑间隔开挖。老地铁车站纵向有几百米长,而隔墙范围内的基坑开挖段只有几十米,开挖段车站结构的变形受到两侧纵向车站结构的影响。采用三维板壳有限元进行分析时,改变隔墙两侧老车站纵向约束长度,对该参数影响基坑变形的趋势和程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推荐值。  相似文献   

15.
换乘地铁车站结构由于其显著的空间效应以及其在地下交通线网中的重要性,其抗震性能值得关注。基于某十字换乘车站结构,建立其三维计算分析模型。其中将其简化为两方向相同长度和结构形式的地下框架结构,采用等价线性化模型Davidenkov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计算分析了不同地震动类型和幅值作用下换乘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同时,将换乘站地震响应与典型的单体车站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空间效应及抗震性能。基于本文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文中计算分析案例而言,由于换乘站端墙的影响,其空间效应比单体车站强,层间相对变形较小,因此其整体抗震性能优于单体车站。另外,由于换乘站平面尺寸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地震波的传播,因而换乘站降低了土体地表响应,而单体车站则放大了土体地表响应。论文研究成果对换乘车站的抗震设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交通方式分担率,应根据需求对站点密度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轨道交通塘汉线的站点密度设计的实例,利用VISUM软件,根据不同站点密度的方案对路网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密度对客流的影响,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LNG汽车加气站的消防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春 《煤气与热力》2010,30(1):39-41
阐述LNG汽车加气站的一般规模及构成,分析LNG汽车加气站与LPG汽车加气站、LNG气化站在气源的特性、厂站的建设规模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相关现行的国内、外设计规范,探讨LNG汽车加气站消防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下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站内空间不仅仅是人们换乘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地铁站拥有巨大的客流量和多样的使用者,其站内所呈现出的各种信息会在其空间使用者中不自觉地被感知和传播,因而地铁站内空间更是一个信息传播高效的文化驿站,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大众美育力的场所.里斯本地铁站建设重视乘客在换乘与等候过程中的感受和城市文化与艺术气质的展现,通过各种空间艺术手法,丰富地铁站内空间的装饰,展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在等候的片刻中美育大众,形成具有美的哲学的新时期里斯本地铁站,成为当代欧洲城市中颇有特色的地铁站空间艺术.文中以里斯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铁站为例,解析其站内空间艺术的处理手法,以启示我国繁荣的地铁站建设,呼吁地铁站建设中要重视站内空间的艺术性创造和大众的美育,使掩于地下的平凡的地铁站内空间熠熠生彩,超越通常人们对地下空间的负面感知.  相似文献   

19.
陆军 《城市建筑》2013,(22):192-193
目前,旁站监理存在旁站记录与旁站方案规定的内容不相符,存在有的旁站方案列入的内容无旁站记录,旁站记录内容过于简单、空洞等问题。本文试从旁站监理的理论依据入手,阐述如何通过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旁站监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国内现有的大型铁路客运站,除个别新建的大型交通枢纽外,多数利用地面广场进行旅客集散、车辆停靠、与公共交通接驳等交通组织。随着城市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地面空间变得局促和紧张,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发展和扩建的选择。天津海河东路地道及主广场地下工程是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整合了城市地道、城铁出站集散、公交车站、停车场等功能的综合性地下空间。该工程解决了原天津站站前广场停车、车辆进出站、旅客进出站的矛盾,并改善了天津站及附近海河沿岸城市景观。笔者将通过该工程的介绍探讨如何利用地下空间改善铁路客运站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