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在家族性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突变率较高。现就其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崔珅  韩世愈  林英姬 《中国肿瘤》2008,17(4):290-292
全文就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易感基因为近年发现的遗传性乳腺癌基因,分为BRCA1、BRCA2等,分别位于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有多形式,多位点的基因突变,导致基编码的蛋白质生活活性丧失,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5.
23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 的突变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曦  杨名添  方  梁启万  张如华  曾益新 《癌症》2001,20(9):916-920
目的:研究中国妇女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乳腺癌患者石蜡标本,显微切割提取癌组织,酚抽提法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DNA纯度及含量,PCR扩增exon2、exon11和exon20片段直接测序,与基因库序列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231例乳腺癌中发现突变33例,突变率为14.28%,统计分析发现,≤35岁年龄组与36-45岁组比较,P值为0.724,无统计学差异。46-55岁年龄组与>55岁组比较,P 值为0.868,亦无统计学差异。将上述两组合并后统计发现,≤45岁年龄组患者突变率高于>45岁组患者,P值为0.00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BRCA1突变与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Ye J  Shan BE 《癌症》2002,21(9):1035-1039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逐年的增加,对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对阐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药物敏感性。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人们对高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等的研究较多,但对一些低外显率的易感基因如参与激素代谢的酶类基因CYP家族成员(CYP17,CYP19,CYP1A1等)参与致癌物代谢的基因(GSTM1,NAT1,NAT2)和DNA损伤修复基因(ATM)等了解较少,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乳腺癌常见易感基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被定位于色体17q,从遗传学上证实了这个特点,本文就BRCA1在突变,与肿瘤的相关性,表达产物特点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易感癌基因BRCA1与p53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海  袁宠银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578-579,622
目的:探讨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及非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标本共84例BRCA1及p53蛋折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BRCA1在家族乳腺癌中及非家族性乳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9%和11.9%,p53在家族性乳腺癌及非家族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5%和26.2%,而在家族性乳腺癌BRCA1阳性病例中有57.7%的病例p53阳性,在非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在家族性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突变率较高.现就其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86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Lai C  Jiang Z  Song S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83-485
目的 分析186例散发乳腺癌患者肿瘤易感基因BRCA1(breast and or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 应用PCR-SSCP(single-stranded canformational polymorphs,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定位,检测乳腺癌部分患者部分BRCA1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与外显子之间接拼区突变及突变位置。结果 186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BRCA1基因突变,突变例数占总例数的7.0%,其中8例突变位置在内含子与外显子的拼接区,5例突变位置在外显子上。结论 筛查BRCA1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发病检测、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46例乳腺癌及其正常乳腺组织中的IL-8mRNA表达(单位:IL-8拷贝数/GAPDH拷贝数),计算求出肿瘤(T)及正常乳腺组织(N)的比值(T/N);并分析IL-8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IL-8mRNA表达。若以T/N≥2为标准,65.2%(30/46例)的孔腺癌中IL-8基因高表达;T/N比值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相关,但与年龄无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IL-8mRNA含量明显增高,并且早期乳腺癌中IL-8表达高于晚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p185蛋白表达及c-erbB-2基因扩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c-erbB-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中p185蛋白的表达,用狭缝印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erbB-2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p185蛋白在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25.8%(8/31),56.7%(17/30);c-erbB-2基因的扩增率分别为0%,19.3%(6/31),36.7%(11/30).表明c-erbB-2基因扩增发生于不典型增生阶段,在增生病向乳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乳腺癌的辅助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18例随访5年以上乳腺癌进行bcl-2和bax蛋白表达检测。结果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学Ⅰ级中bcl-2蛋白阳性占95%,显著高于Ⅱ级(61.7%)(P相似文献   

14.
肿瘤 《肿瘤》2000,20(3):3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BRCA1、BRCA2基因区域的杂合性缺失 (LOH)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 30例散发性乳腺癌和 2例姐妹乳腺癌进行LOH的检测 ,同时还采用G显带法对姐妹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散发性乳腺癌中 ,BRCA1、BRCA2基因区域的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 6 12 %和 5 77% ;姐妹二人乳腺癌组织在BRCA2基因区域的D13S173位点处存在LOH ,且她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了大量的稳定性和非稳定性畸变 ,畸变率远远高于自发畸变率。结论 乳腺癌易感机理在东西方种族有可能存在差异 ,应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erb B2、p53 和Bcl2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 方法 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 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cerb B2 和p53 这两种蛋白的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核分裂、生存期短、PCNA强阳性表达、ER、PR阴性表达等不良因素呈正相关趋势( P> 0-05) 。(2)Bcl2 的阳性表达与瘤细胞的分化、淋巴结无转移、生存期长,ER、PR 的阳性表达等良好因素相关联,而且Bcl2的阳性表达常会“减弱”或“抵抗”原癌基因的不良因素。 结论 多种癌基因( 包括cerb B2、p53 和Bcl2) 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标记物MIB1(Ki67)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肿瘤细胞核分级(Nuclear Grading,NG)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MIB1 和NG二指标的内在联系。 方法 将石蜡切片置于0-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内进行微波修复抗原处理,然后行MIB1 单克隆抗体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结果并计算每张切片内的MIB1 标记指数(MIB1 Labellingindex,MIB1 LI) 。对浸润性导管癌根据癌细胞核大小、异型性及核分裂相多少进行核分级。对乳腺癌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3 ~24 个月。 结果 乳腺癌的MIB1 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MIB1 LI随着肿瘤由导管原位癌(8-27±4-66) 向浸润性导管癌(16-10±11-62)进展而明显增高(P< 0-05);伴随着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分级的增加,MIB1 LI也呈增高趋势。随访结果显示,一例NG3 的浸润性导管癌(MIB1 IL14-13) 于术后11 个月死于广泛转移( 经尸体解剖证实),该患者术后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结论 MIB1 L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在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中,MIB1 LI与NG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 Z  Wu J  Lu JS  Luo JM  Han QX  Shen ZZ  Shao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57-659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 4 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应用PCR 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 ,对BRCA1基因全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  4 1例乳腺癌患者中 ,3例发生BRCA1疾病相关性突变 ,其中年龄 <35岁的患者 2例 ,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 1例。结论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 ,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突变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8.
157例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伟国  李健文  朱丽  李亚芬  朱建新 《肿瘤》2001,21(2):135-137
目的 分析青年期乳腺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1962-1993年间157例青年期乳腺癌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淋巴结情况、TNM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以及妊娠乳腺癌的预预后。结果 发病率占同期乳癌人群的8.9%,十年 生存率45.9%。肿瘤>3cm,腋淋巴结转移82.5%。十年生存率22.4%;肿瘤≤3cm,腋淋巴结转移45.9%,十年生存率59.6%(P<0.001)。腋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5年内死亡率高达61.8%。Ⅱb期以早的病人五年生存率83.0%,Ⅲa期以后的病人五年生存率31.1%。妊娠或产后1年内乳腺癌十年总生存率51%。结论 青年期乳腺癌与年长内乳腺癌十年总生存率51%。结论 青年期乳腺癌与年长组相比不更差的预后、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以及数量呈正相关,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量与生存率负相关。Ⅱb基以早病人显示良好预后。妊娠或产后1年内乳腺癌预后并不差。手术范围扩大不体现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连富  齐风英  刘江惠  郭建文 《癌症》1995,14(4):252-255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乳腺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DNA倍体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P5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DNA异倍体乳腺癌P53表达量(FI值)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其生存期(4.7±2.9年)和五年生存率(34.6%)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的乳腺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