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种除草剂防除糜子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7,(4)
[目的]明确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糜子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方法]糜子苗后4~5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二氯喹啉酸WP、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56%2甲4氯钠SP对糜子药害严重。900 g/L 2,4-滴异辛酯EC、38%莠去津SC、48%灭草松AS对糜子相对安全,施药后30 d,对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为59.5%~91.1%,总鲜质量防效为60.2%~93.8%。[结论]糜子田苗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可选用900 g/L 2,4-滴异辛酯EC 600~750 mL/hm~2、48%灭草松AS 2250~3000 mL/hm~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000~3750 mL/hm~2。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10)
[目的]建立一种同步分析玉米中乙草胺、莠去津和2,4-滴异辛酯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C18吸附剂净化,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定性分析,基质标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2~2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不同基质中的乙草胺、莠去津和2,4-滴异辛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3个质量分数添加水平范围内,土壤、玉米植株、玉米颗粒样品中乙草胺、莠去津和2,4-滴异辛酯的平均回收率在73.68%~100.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70%~8.8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够满足玉米及土壤中乙草胺、莠去津和2,4-滴异辛酯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明确麻黄田间化学除草使用的除草剂和剂量,开展杂草调查和化学防除试验。[结果]麻黄田间杂草主要为阔叶杂草;10%草甘膦AS和72%2,4-滴丁酯因为对麻黄苗产生伤害,不能在麻黄田间使用;防除麻黄田间阔叶杂草,应使用600 mL/hm~2的24%乳氟禾草灵EC和500 mL/hm~2(制剂用量)的10%乙羧氟草醚EC;防除禾本科杂草时,使用6000 mL/hm~2(制剂用量)的20%烯禾定EC,效果最好;而60 g/hm~2(制剂用量)的75%苯磺隆DF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对阔叶草有效,是麻黄田间首选的除草药剂。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HPLC法测定复配制剂60%乙·莠·滴丁酯悬乳剂中莠去津、乙草胺和2,4-滴丁酯含量,采用COSMOSIL C18不锈钢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35 nm下,对样品中莠去津、乙草胺和2,4-滴丁酯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表明,采用文中方法测定制剂中莠去津、乙草胺和2,4-滴丁酯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12、0.16和0.11;变异系数为0.58%、0.52%和1.08%;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21%、99.60%和98.94%。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建立乙草胺、莠去津、2,4-滴丁酯在玉米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丙酮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凝胶色谱仪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乙草胺最小检出量为1.0×10-12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 mg/kg,平均回收率在80.3%~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莠去津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6.3%~11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2,4-滴丁酯最小检出量为1.0×10-12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2 mg/kg,2,4-滴丁酯回收率为78.0%~108.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结论]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7,(7)
[目的]明确盐碱地高粱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方法]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9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高粱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72%异丙甲草胺EC、40%异丙草·莠SC、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在试验剂量下安全性好。38%莠去津SC 4500 mL/hm~2+96%精异丙甲草胺EC 825、1050 mL/hm~2和38%莠去津SC 3750 mL/hm~2+48%麦草畏AS 450 mL/hm~2(均为制剂用量)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好。38%莠去津SC+96%精异丙甲草胺EC、38%莠去津SC+48%麦草畏AS和40%异丙草·莠SC对高粱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结论]38%莠去津SC 4500 mL/hm~2+96%精异丙甲草胺EC 825 mL/hm~2和38%莠去津SC3750 mL/hm~2+48%麦草畏AS 450 mL/hm~2不仅对杂草防效好,而且对高粱安全,建议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草害是制约贵州半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工除草方式,其除草成本高;化学除草是降低半夏田除草成本的有效措施,但生产上供选择的除草剂品种单一;试验旨在提供更多除草剂品种供半夏田选择应用。[方法]选用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半夏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结果]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 1500 g a.i./hm^2处理、68.8%嗪草酮·乙草胺EC1543.5 g a.i./hm^2处理对半夏田杂草防除效果最好,药后30、45 d对杂草群体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但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其次为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864 g a.i./hm^2处理、240 g/L乙氧氟草醚EC 180 g a.i./hm^2处理,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在69%以上;450 g/L二甲戊灵CS 742.5 g a.i./hm^2处理虽药后30 d对杂草群体总防效较好,但45 d防效较差。[结论]除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外,其余4种除草剂均可在半夏田应用。但各除草剂对不同杂草种类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半夏田杂草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科学用药,保障半夏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玉米植株、籽粒及土壤中乙草胺和2,4-滴丁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玉米植株、籽粒中的乙草胺和2,4-滴丁酯经石油醚超声波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土壤经二氯甲烷超声波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后石油醚定容,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在玉米植株、籽粒、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0%~98.6%,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1%~3.4%;2,4-滴丁酯在玉米植株、籽粒、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0%~98.5%,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9%~2.4%。乙草胺和2,4-滴丁酯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11)
[目的]明确异唑草酮与莠去津或乙草胺混用在玉米田的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田间设置异唑草酮、莠去津、乙草胺单用或混用及不同剂量的处理,评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异唑草酮与莠去津或乙草胺混用的除草效果显著优于3种药剂单用和莠去津与乙草胺混用对杂草的防效。84.4 g a.i./hm~2的75%的异唑草酮与莠去津或乙草胺混用施药后40 d对杂草的总防效在94%以上,对玉米无药害。[结论]异唑草酮与莠去津或乙草胺混用对玉米安全,除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预计2008年全国除草剂需求总量为7.80万吨(折百计),同比增长4%,其中,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有草甘膦、乙草胺、百草枯,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的有丁草胺、2,4-D丁酯、莠去津、精吡氟禾草灵、氟乐灵。随着大豆、玉米收购价格的提高,近年来,种植面积在扩大,一些难治杂草的产生以及少耕和免耕栽培面积扩大,使酰胺类除草剂,如乙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  相似文献   

11.
祝小祥  陆剑飞  王国迪  陈卫新 《农药》2012,51(5):380-381
[目的]近年来浙江西部山区春播玉米粗缩病危害严重,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通过拌种的方法来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指导生产防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方法]分别在自然发病与接毒发病条件下,应用吡蚜酮不同用量拌种与应用丁硫克百威、吡虫啉拌种,观察不同拌种处理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影响。[结果]应用吡蚜酮拌种可以明显减轻玉米粗缩病发病,发病程度可下降50%~70%,且效果优于丁硫克百威、吡虫啉。  相似文献   

12.
45%滴丁·莠悬乳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由2,4-D丁酯和莠去津复配而成的45%滴丁·莠悬乳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施用该药3.3~4.5kg/hm2对春玉米田的稗草、反枝苋、苘麻等1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持效期为60~70d,且对作物安全。与空白对照比较,增产明显,增产率为0.8%~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玉米中2,4-滴异辛酯残留量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植株和玉米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方法]样品用丙酮提取后,三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层析柱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结果]2,4-滴异辛酯在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0.9993;添加3个不同质量分数,平均回收率为88.7%~101.7%;变异系数为7.2%~9.0%。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的1.5倍(3,058.5 g a.i./hm2)时,2,4-滴异辛酯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4~6.7 d,68%乙草胺.2,4-滴异辛酯.莠去津悬浮剂2,038.9、3,058.5 g a.i./hm2两个剂量,施药1次,测得收获期植株、玉米中2,4-滴异辛酯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MRL0.5 mg/kg。[结论]按照推荐剂量2,038.9 g a.i./hm2处理,建议我国2,4-滴异辛酯在玉米上的MRL值可暂定为0.5 mg/kg,施药次数1次。  相似文献   

14.
5种除草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土传病害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常用的5种除草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m)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草甘膦等5种除草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影响.[结果]草甘膦等5种除草剂能明显抑制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乙羧氟草醚和精喹禾灵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3.19、56.43 mg/L;乙草胺、莠去津、精喹禾灵对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远宏  杨玲  常若葵  李宁  王学利 《农药》2012,(9):658-661
[目的]探讨囊化壁材对吡虫啉缓释片剂缓释速率的影响。[方法]经机械搅拌、化学交联、烘干、造粒、压片等工艺措施,分别以淀粉和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了2种缓释剂片剂CS(淀粉为壁材)和CD(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温室防效、模拟土壤pH值以及片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等试验。[结果]明确了最佳施用方式为在定植时用在植株根部正下方6 cm深度范围,最适土壤pH值为7;片剂CS和CD在第90天对白粉虱防效分别为90%和64%,对煤污病防效在107 d分别为96.8%和92.7%;在相应剂量内对植株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CS片剂较CD片剂持效期长且缓释速率慢而均匀,以淀粉作为缓释壁材较好。  相似文献   

16.
卫福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成敬  陈文瑞 《农药》2000,39(4):31-31,30
比较了卫福和粉锈宁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用40%卫福悬浮剂5ml/kg种子拌种防效达88.47%,明显好于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g/kg种子的防效。卫福拌种后使玉米出苗快而整齐,贮存半年之后对种子发芽率几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田4种茎叶除草剂防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了4种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4%烟嘧磺隆SC、10%硝磺草酮SC、10.5%硝磺草酮/烟嘧磺隆混剂OD和33.6%苯吡唑草酮SC的除草效果.[方法]于杂草3~8叶期一次性喷药后分别于不同时期调查杂草盖度变化和鲜质量变化.[结果]4种除草剂均使杂草盖度和鲜质量降低,玉米产量增加.[结论]4种除草剂均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即使在推荐施用推荐剂量一半的用量,鲜质量防效也达90%以上,显著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种衣剂处理兼治棉花苗病与蚜虫及壮苗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兴祥  朱龙宝 《农药》1998,37(9):31-32
以自制种衣剂(内含烯唑醇+吡虫啉)50、75、100g/10kg种子处理棉种,播种后18天调查对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76.9%,83.5%、86.8%,播后36天及60天两次调查表明100g/10kg种子处理对蚜虫的控制效果在86.3%以上,且棉苗矮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9.
卫福包衣法防治大豆炭疽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元海 《现代农药》2002,1(5):31-33
以40%卫福胶悬剂250ml拌100kg大豆种子能显著提高大豆成苗率,增强大豆幼苗素质,对大豆炭疽病的病指防效达56.3%~70.1%,大面积示范增产21.1%~25.3%。  相似文献   

20.
几种除草剂对苹果砧木海棠幼苗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瑞红  李爱华 《农药》2005,44(3):125-127
针对目前生产需要果树苗田化学除草,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苹果砧木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幼苗的安全性不同,其中60%丁草胺150ml,667m^2、72%异丙甲草胺200—250ml/667m^2、41%甲草胺200ml/667m^2在海棠播后苗前施药安全。33%二甲戊乐灵150ml/667m^2和48%氟乐灵100-150ml/667m^2在海棠5叶期施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