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IR)是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本意指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Ins)始能在  相似文献   

2.
肥胖症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症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与机体控制体脂、能量代谢的平衡机制紊乱有关。机体能量代谢的调控是复杂的网络系统,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神经肽及产热过程是此调控网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这3个过程相关的肥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其中产热作用是肥胖症研究中的一个新靶点,从而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 ( IR)是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 ,本意指需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始能在胰岛素的效应器官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 ,现泛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作用减低 ,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 ,是诸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1] 。近年来 ,中医药对 IR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现综述如下。1 IR的中医临床研究1.1  IR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刘惠文等 [2 ]将早期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亏阳亢、阴阳两虚4型 ,与健康者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发…  相似文献   

4.
肥胖症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与机体控制体脂、能量代谢的平衡机制紊乱有关。机体能量代谢的调控是复杂的网络系统,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神经肽及产热过程是此调控网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这3个过程相关的肥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其中产热作用是肥胖症研究中的一个新靶点,从而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5年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中药单方及提取物和中药复方的机制,涉及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抗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血清脂联素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60,自引:9,他引:60  
目的 探讨中国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及肥胖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 390名居住上海地区中国人应用MRI测定局部体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 1 )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 01)。(2)超重 /肥胖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体重者显著下降〔男性 (8. 59±0. 64)mg/Lvs (10. 73±0. 95)mg/L(P<0. 05); 女性 (11. 42±0. 58)mg/Lvs (13. 59±0. 84)mg/L(P<0. 05)〕,腹内型肥胖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非腹内型肥胖者显著下降〔男性(8. 32±0. 82)mg/Lvs(9. 58±0. 99)mg/L(P<0. 05);女性(10. 74±0. 58)mg/Lvs(12. 16±0. 88)mg/L(P<0. 05)〕。(3)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无论性别,腰臀比、腹部脂肪面积 /股部脂肪面积 (VA SA/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 IR是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表现为两者之间的负性影响。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腹内型肥胖者伴有显著的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腹内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沉、兴趣缺失、思维迟钝、食欲不振、失眠少睡等症状,甚至伴有自杀倾向[1,2]。应激是抑郁症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慢性应激会引起神经递质紊乱、炎症因子增多、神经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和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异常,加快抑郁症的发生发展[3]。目前以氟西汀、帕罗西汀等5-羟色胺(HT)再摄取抑制剂为代表的西医临床抗抑郁药物,靶点明确,疗效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有效率低、途径单一、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4]。  相似文献   

8.
选择43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用RT-PCR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发现肥胖患者的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表达明显降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是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肥胖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肥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重视。按发病机理及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及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症与获得性肥胖病两大类。本文对肥胖症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肥胖基因(ob)和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基因(ucp)、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及其它相关因子在肥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肥胖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晓东  范建高  王国良 《肝脏》2003,8(4):52-54
肥胖作为危害健康的因素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对肥胖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的认识正不断加深。研究表明 ,肥胖者中NAFLD的发生率为 5 0 % ,其中重度肥胖者肝活检证实组织学完全正常者仅占 10 % ,单纯性脂肪肝占 3 0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 coholicsteatohepatitis ,NASH )占 2 4%~ 3 0 .5 % ,肝纤维化占2 8% ,肝硬化或肝硬化倾向占 1.5 %~ 8% [1,2 ] ;有的研究甚至认为NAFLD是一种癌前期病变[3 ,4] ,因此肥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导致的NAFLD是一种慢性代…  相似文献   

11.
综述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进展,为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肥胖并发高血压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是高血压发生中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现综述肥胖并发高血压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总结近十余年颅内肿瘤的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方法,指出中医治疗颅内肿瘤的适用范围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3年有关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治疗、古方专方的运用及特殊剂型的使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中风后言语不利的发病机制,总结中风后言语不利的辩证治疗。包括中药的辨证治疗、外灸的辨证治疗、针药结合的辨证治疗.指出了中医研究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研究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综合分析近期有关文献,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佳及最具有前景的方案,对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回归家庭社会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抗高脂血症中药研究资料逐类阐述,抗高脂血症中药研究内涵主要体现在直接调降血脂以及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量元素锌铜镁含量、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等方面,与其相关的研究指标对客观评价调脂中药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早期诊治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整理对该病近10年来的中西医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颈动脉及其分支,利用现代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掌握其产生、发展和消退规律,通过总结,中医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指出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全面调节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