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R是DM重要微血管并发症,其高患病率、致残率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T2DM患者存在维生素D(Vit D)不足或缺乏,Vit D功能与DM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综述Vit D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 ,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多种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关VDR基因多态性引起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的学说很多 ,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探讨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09例,根据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摄片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n=229)组及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n=280)组。DR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DR1亚组(n=172)和DR2亚组(n=57),比较各组的临床和生化特征。结果 DR组糖尿病病程、SBP、BMI、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及UAER均高于NDR组(P0.05),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低于NDR组(P0.05)。DR2组年龄、病程、SBP、HbA1c及UAER水平高于DR1组(P0.05),血清25-OH-VitD水平低于DR1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病程、SBP、BMI、HbA1c、GA、LDL-C及UAER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25-OH-VitD及镁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β=0.375,P=0.000)、病程(β=0.049,P=0.000)、血清25-OH-VitD(β=-0.033,P=0.000)、HbA1c(β=0.071,P=0.002)及SBP(β=0.006,P=0.040)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VitD水平降低与DR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在钙和骨代谢中有着明确的作用,除此之外,最近人们已经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症和糖尿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进展有关。这是由于在人体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可调节多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和免疫细胞的表达,包括抗细胞增殖、免疫调节、血管生成、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本文拟分析已开展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R的早期防治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研究,分为T2DM不伴DR(NDR)组73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组69例和T2DM伴增殖期DR(PDR)组77例.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骨质疏松的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关系。方法 纳入256例无骨质疏松的男性T2DM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152例,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74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3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25OHD水平;分析T2DM患者的25OHD营养情况,并对DR与25OHD水平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的危险因素。结果 NDR组、NPDR组、PDR组的25OHD水平依次下降[分别为(15.92±6.84)μg/L、(13.00±5.56)μg/L、(10.35±3.25)μg/L,P<0.05]。25OHD严重缺乏患者DR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与25OHD呈负相关(r=-0.3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和空腹C肽是D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无骨质疏松的男性T2DM患者25OHD...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1,25(OH)2D3作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通过与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证明DPN与维生素D缺乏之间具有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DPN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资料证实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神经损伤及神经变性性疾病,减弱抗炎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及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进一步导致DP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实验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密切相关,且可占其遗传因素75%左右,正常高加索人群可通过VDR基因多态性预测BMD,其中bb基因型者比BB基因型者其BMD值可高出15%左右,日本人的VD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显著不同于高加索人,其中BB型仅占1%,但不同基因型之间仍有相似于高加索人的BMD差异;学者们对美国人、法国人、朝鲜人的观察,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BMD有明显相关性。关于V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地区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与骨密度 (BMD)的关系各家报道不一。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三个民族绝经后妇女进行VDR基因多态性研究 ,同时测定BMD ,探讨骨质疏松与遗传的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维、哈、蒙三个民族均为自然绝经 3个月以上的妇女 ,常驻乌鲁木齐从事教育、出版工作的在职或退休干部。经体检排除肝、肾、内分泌及生殖系统疾病 ,近一年来未用过激素。各民族间职业、年龄进行配对 ,要求基本一致。维吾尔族 30例 ,年龄 (5 3.7± 7.1)岁 ;哈萨克族 30例 ,年龄 (5 0 .1± 2 .1)岁 ;蒙古族 30例 ,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rs797523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Graves病的关系。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260例和对照组221例,收集相关资料,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样本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25(OH)D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之间的相关性,25(OH)D及TRAb水平在不同基因型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Graves病组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C vs.A:57.1%vs.47.3%,χ2=9.260,P=0.002;CC vs.AA:χ2=7.912,P=0.005);相对于基因型AA者,CC基因型增加Graves病发病风险(OR=2.003,95%CI:1.235~3.246)。(2)Graves病初发组中,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4.74±3.10)vs(20.98±2.82)ng/ml,F=50.9,P0.001〕;25(OH)D与TRAb水平呈负相关(r=-0.264,P=0.035);AA基因型者25(OH)D水平较CC+AC基因型者高〔(16.12±3.28)vs(14.16±2.86)ng/ml,F=2.975,P=0.039〕,而TRAb值较低〔(11.65±3.90)vs(18.12±8.63)IU/L,F=3.244,P=0.028〕。结论 VDR基因Apa I(rs7975232)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Graves病及其25(OH)D、TRAb水平相关;Graves病初发组患者伴随低25(OH)D,且与TRAb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与PD发病的相关性及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以明确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178例PD患者(PD组)及同时期1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法检测VDR基因FokⅠ(rs2228570)和BsmⅠ(rs1544410)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25(OH)D,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病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PD组FokI位点T等位基因与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6%、25.3%,对照组分别为37.7%、15.1%,两组比较,χ2分别为8.516、10.383,P分别为0.004、0.001。PD组BsmⅠ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组血清25(OH)D水平为(16.06±6.04)ng/mL,对照组为(19.2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T1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anFang等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计算相关基因位点的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28条。分析结果发现,BsmI和ApaI多态性是亚洲T1DM人群的易感基因[B vs b:OR(95%CI)=1.53(1.06~2.20),P=0.024;AAvs aa:OR(95%CI)=1.60(1.06~2.40),P=0.023]。结论 BsmI和ApaI多态性可能是亚洲T1DM人群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实验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且可占其遗传因素75%左右。正常高加索人群可通过VDR基因多态性预测BMD,其中bb基因型者比BB基因型者其BMD值可高出15%左右;日本人的VD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显著不同于高加索人,其中BB型仅占1%,但不同基因型之间仍有相似于高加索人的BMD差异;学者们对美国人、法国人、朝鲜人的观察,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BMD有明显相关性。关于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量丢失的关系,多数研究显示骨丢失率以BB型为多,从而支持基因型能预测骨量丢失的观点,但也有研究提出,三种基因型间的骨丢失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测定80例T1DM患者(T1DM组)与80位正常对照者(NC组)的VDR-FoKΙ位点基因型. 结果 与NC组相比,T1DM组FF基因型频率(48.75%)、F等位基因频率(71.25%)明显增加;GAD65抗体阳性的T1DM组FF基因型频率(56%)、F等位基因频率(75%)也明显增加(P均<0.05). 结论 VDR-FoKΙ可能是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1DM的易感基因,VDR-FoKΙ位点基因多态性也可能与GAD65抗体阳性的T1DM相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徽血管并发症。培达(西洛他唑)是一个3型磷酸二酯酸的选择性抑制剂。培达在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中显示明显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培达对早期DR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8周龄SD 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和糖尿病培达治疗组(DP),每组8只。大鼠糖尿病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igma公司)45mg/kg来诱导。DP组在糖尿病发生后即开始灌胃给药,剂量为培达50mg·kg-1·d-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维生素D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维生素D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尚有争议.而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同时,多数研究提示维生素D缺乏也很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孙琳  石小霞 《山东医药》2009,49(37):103-1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DM)患者致盲和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M及DR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难题。DR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各种危险因素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损害,使毛细血管肿胀变形,破坏血一视网膜屏障,引起视网膜渗漏、黄斑水肿,使视力受损;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新生血管,引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目前认为,DR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M病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因素有关。因此,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延缓DR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糖尿病足(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132例D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再根据是否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分组。比较组间资料,明确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96例,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具有年龄更小、糖尿病病程更长的特点(P0.01、P0.00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更高(P0.05),空腹C肽(Cps)、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更低(P0.05),脑梗死患病率更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91,95%CI为1.025~1.162)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09,95%CI为0.861~0.906)为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为0.556~0.760,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1.5年时,其预测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为53.10%,特异性为80.60%,准确性为60.60%。96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F患者中39例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糖尿病病程更长(P0.05),重型DF比例、截肢率更高(P0.05、P0.01),Alb、RBC、Hgb更低(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62,95%CI为1.003~1.125)为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为0.567~0.795,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6.5年时,其预测DF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灵敏感度为53.80%,特异性为82.50%,准确性为70.83%。结论糖尿病病程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大于11.5年的DF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糖尿病病程大于16.5年的DF患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汉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和5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和4.46%,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我国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