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时尸检标本中环氧合酶2(COX-2)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局部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从2002-2007年尸检例中筛选出有ACS发生的21例标本作为ACS组,选择未发生ACS的标本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其左、右冠状动脉.以CD68标记巨噬细胞、α-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细胞,通过对这两种细胞的标记定位PAPP-A、COX-2的阳性部位.结果 (1)COX-2及PAPP-A的阳性部位均为内皮细胞胞质、巨噬细胞胞质、平滑肌细胞胞质.COX-2在ACS组平滑肌细胞胞质的表达阳性率为28.60%,在对照组平滑肌细胞胞质阳性率为4.76%,结果表明ACS组COX-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13,P<0.05).(2)在ACS发生时,COX-2与PAPP-A在冠状动脉中膜平滑肌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88,P<0.05).(3)非斑块处平滑肌表达PAPP-A强度明显强于斑块底部平滑肌(x2=10.36,P<0.05).结论 COX-2、PAPP-A可通过在冠状动脉局部发挥作用来参与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来发现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有关.在ACS患者血清中,其浓度明显增高,预示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新的标记物.本文就PAPP-A的生物学特点、作用机制及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浆妊娠相关性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6例ACS患者为ACS组,同期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ACS组胸痛发生2h内和对照组静脉血血浆PAPP-A、hs-CRP及D-D浓度,并比较组间差异,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各项指标对ACS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ACS组血浆PAPP-A、hs-CRP及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APP-A、hs-CRP及D-D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71和0.845,三者联合检测ACS的AUC为0.955,大于单独检测。PAPP-A诊断ACS的敏感度为82.10%,特异度为98.00%。hs-CRP诊断ACS的敏感度为91.10%,特异度为74.00%。D-D诊断ACS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6.00%。结论:血浆PAPP-A、hs-CRP及D-D水平与ACS发病相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学杂志》2016,(3):68-70
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心血管事件的常见病理生理基础;早期发现不稳定易损斑块并进行干预治疗,可防止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新发现的一种炎症因子,其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和程度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AP)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差异性。方法 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8例,SAP组50例,采用256层螺旋CT检查两组病变斑块组织类型及组织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础性疾病、日常生活习惯、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CS组致病病变中主要为软斑块,其比例明显高于非致病病变及SAP组稳定病变(P0.05),SAP组中主要为硬斑块,其比例明显高于ACS组致病病变(P0.05),ACS组致病病变中脂质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致病病变及SAP组稳定病变(P0.05);ACS组患者斑块组织形态及血管重构主要为偏心斑块和正性重构(P0.05),而SAP组患者斑块组织形态及血管重构主要为同心斑块及负性重构(P0.05);ACS组患者致病病变的血管截面积、斑块面积均明显高于非致病病变及SAP组稳定病变(P0.05);ACS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5),而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早期识别易损斑块组织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判断斑块组织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几率,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最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冠状动脉损伤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28 d后(损伤组)的PAPP-A和iNOS表达,并检测高脂饮食喂养15周(高脂组)的猪冠状动脉壁PAPP-A和iNOS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损伤组的PAPP-A染色较高脂组增强(P<0.05),高脂组iNOS染色高于损伤冠状动脉组(P<0.05);RT-PCR显示,损伤组和高脂组都有PAPP-A mRNA表达,前者的表达增高(P<0.05),损伤组及高脂组均有iNOS mRNA表达,后者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再狭窄病变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PAPP-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形成和发展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64排S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两组,对检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重构及A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共检测到斑块256个,其中软斑块65个,中间斑块81个,钙化斑块110个;有软斑的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CS以软斑和中间斑块为主,SAP组以钙化为主,ACS组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明显高于SAP组,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管重构及ACS有明显相关性,64排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度的一种无创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赵娟  刘晓芹 《医学信息》2007,20(5):889-89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急梗死和ST段抬高心急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破裂而导致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原因[1]。其早期的诊断及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的了解对于临床有效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  相似文献   

10.
刘志远  张金盈  李纲  韩学华  李玉东 《医学信息》2007,20(11):1960-196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PAPP-A在AMI和UAP组中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