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重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56例骨盆骨折,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58岁。根据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33例,其中B1型15例,B2型11例,B3型7例;C型23例,其中C1型10例,C2型8例,C3型5例。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复位内固定术,对骨盆以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稳定骨盆前后环的解剖结构。结果术后56例随访12~6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骨折及脱位在3~6个月愈合,疗效满意。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获优40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07%。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者骨盆稳定性好,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仅沿髂嵴切口有不适,功能恢复快且满意。结论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并以骨盆重建钢板复位固定,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治疗骨盆骨折,重建骨盆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门形钢板固定后环加外固定架固定前环手术治疗3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8~29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针道感染,无螺钉及外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复位丢失。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手术效果根据Matta和Tornetta标准评定:优2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后路门形钢板固定后环加外固定架固定前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后路门型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盆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外伤患者人数的3%~8.2%[1]。其中约为半数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按Tile的分类属于C型。本院自2002年6月至今,对13例骨盆C型骨折采取了后路门型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后路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病例,C1.2型3例,C1.3型7例,C2型2例,C3型1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6~54岁,平均(39.6±10.0)岁。以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以Majeed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后环均予以后路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前环外支架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未固定7例。随访0.5~2.0年,平均(1.2±0.6)年,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质量评定: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功能评定:优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4.7%。结论张力带钢板联合骶髂螺钉改良三角固定是重建Tile C型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结合后方经皮钢板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技术治疗16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38.8岁.按照Tile分型:C1型10例,C2型4例,C3型2例.采用Tometta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7.3个月.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280 ml.骨盆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周.骨折复位按照Tometta评估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术后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8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恢复骨盆前后环的稳定。结果 4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腰腿痛、肢体缩短和跛行等。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4%。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以恢复骨盆的正常结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的Tlie C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9例合并腹腔内畦器损伤的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在行腹部手术后均同时采取骨盆外固定器维持骨盆稳定性,待伤情改善后再联合行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均无需进行牵引,继续维持外固定器1~3周.结果 骨盆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X线片显示骨盆畸形纠正,骨盆环完整性和连续性恢复.结论 早期外固定联合后期后路手术治疗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的Tile C型骨盆骨折,效果确切,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是该类型损伤的合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或前后联合人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24例,均为Tile C型,其中C1型8例,C2型2例,C3型14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4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0~46月,平均23.5月。所有患者术后8-12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为8-18周,平均14周。根据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本组优17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3.3%。结论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可较好的重建骨盆的稳定性,能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单纯后侧入路治疗12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平均3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0d,平均9.5d。入院后均行X线及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按照Tile分型标准:C1型5例,C2型2例,C1+C2型4例,C3型1例。经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重建钢板固定后环,前环不予内固定。术后常规患侧下肢行3~4kg皮肤牵引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骨盆畸形愈合、腰骶部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总分(91.50±6.95)分;优10例,良2例。结论: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固定后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5例。其中:C1型10例,C2型4例,C3型1例。评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盆前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平均分别为61 min、92 mL;后环手术平均分别为71 min、165 mL。术中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耻骨处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治愈。骨折复位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4例,可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和钢板内固定可以对Tile C型骨盆骨折进行良好的显露和牢靠的固定,并且不需要暴露神经、血管等结构,具有微创特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2例Tile C型骨盆前、后环不稳定患者均急诊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病情平稳后行前、后路重建钢板联合骶髂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6~31个月。疗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定:优18例,良2例,差2例。结论先早期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二期行手术内固定,手术安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是治疗骨盆前后环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建钢板治疗C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型骨盆骨折具有垂直和旋转不稳定性,重建后环需良好复位稳固内固定,对前环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尚存有争议。随内固定材料的改进,骨盆生物力学、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的深化,骨盆前、后环骨折脱位临床内固定方式选择增多,不稳定的骨盆环治疗中骨盆前、后环手术重建非常重要。本院从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25例C型骨盆骨折行前、后环重建钢板内固定,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78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和"C"型臂X线机或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及TSRH系统固定.按照AO分型:B2型3例,B3型4例,C1型12例,C2型34例,C3型25例.患者入院后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的同时急诊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固定复位,以稳定病情、减少出血.伤后7~10 d手术,20例前路手术后1周行后路手术,58例为一期前后路同时手术内固定.后路经皮"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复合体空心螺钉固定10例,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20例,切开复位TSRH系统固定48例.手术时间2~5 h,平均3 h.结果 术后浅表感染5例,经换药愈合;深部感染2例,经清创引流愈合.3例术中损伤膀胱行及时修补,2例术后发现膀胱损伤行膀胱造瘘后愈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经溶栓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大部分恢复.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下肢长度差异在10 mm内72例,10~20 mm 6例.复位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4.9%.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45例,良20例,可13例,优良率83.3%.结论 对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前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切口总长度10~14 cm,手术时间80~10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l。术后根据Matta et al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8例,良7例。术后3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症状,1例切口感染。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3~12周。术后4~8周骨痂开始形成,10~20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完全下地行走14例,1例扶拐行走;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4例,良1例。结论 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手术简便,安全系数高,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前路手术时间20~30 min,术中出血量17~22 ml;后路手术时间45~75 min,术中出血量115~180 ml。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未出现骶尾部皮肤压疮、坏死。术后X线片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情况:优13例,良6例,可4例。术后6个月按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l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1例;年龄24 ~61岁,平均38.4岁.骨折Tile分型:B型13例,其中B1型3例,B2型7例,B3型3例;C型16例,其中C1型8例,C2型4例,C3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至10 d.14例骶骨翼骨折合并前环骨折患者后环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4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前环损伤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前后环内固定;9例骨盆骨折合并移位明显的髋臼骨折患者行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例全身情况不稳定或合并多发伤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内固定治疗. 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7~19个月)随访.2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行伤口换药后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17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平均为86.7分(53 ~100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6.2%.2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骶髂关节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全身情况不稳定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微创钢板内固定重建骨盆环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66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4h,平均2.8h。骨折根据Tile分型:B型12例,C型9例。入院后行骨牵引、骨盆带固定,于伤后5~24d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复位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4例,可1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微创钢板能提供有效固定,重建骨盆环稳定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优点. 方法 2002年4月至2008年7月根据Tile分型,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外支架同定三种方法对55例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以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目的 . 结果 2例合并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术后死亡,2例失访,51例获得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下地负重时间6~14周,平均11周.拆外固定支架时间8~14周,平均12周.按刘利民等关于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3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2%.2例合并髋臼骨折者术后2年因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因骶髂关节骨关节炎行骶髂关节融合后症状消失;1例伴骶骨骨折患者术后2年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CT检查示骶管内骨赘形成,行骶管探查骶赘切除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Tile B1、B2型骨折单用外固定支架,C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或牵引治疗,均可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作用;对多发伤患者,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可迅速稳定骨盆、减少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优点. 方法 2002年4月至2008年7月根据Tile分型,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外支架同定三种方法对55例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以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目的 . 结果 2例合并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术后死亡,2例失访,51例获得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下地负重时间6~14周,平均11周.拆外固定支架时间8~14周,平均12周.按刘利民等关于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3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2%.2例合并髋臼骨折者术后2年因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因骶髂关节骨关节炎行骶髂关节融合后症状消失;1例伴骶骨骨折患者术后2年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CT检查示骶管内骨赘形成,行骶管探查骶赘切除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Tile B1、B2型骨折单用外固定支架,C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或牵引治疗,均可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作用;对多发伤患者,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可迅速稳定骨盆、减少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