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在扬子鳄胸髓的分布。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和亚铁氰化铜法观察扬子鳄胸髓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扬子鳄胸髓前角、后角和中央灰质内可见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白质内含有丰富的NOS和AChE阳性神经纤维。结论扬子鳄胸髓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PPE-GFP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工具,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的脑啡肽(ENK)能神经元与钙结合蛋白D28K(CB)、钙视网膜蛋白(CR)和小白蛋白(PV)等钙结合蛋白(CaBPs)成员在视网膜的分布及共存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结果:GFP阳性的ENK能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核层内缘,少量分布在节细胞层。所有的GFP阳性细胞均与神经元标志物NSE共存,但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共存。GFP与CB、CR和PV均有部分共存,其中GFP/CB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8.65%,占CB阳性细胞的5.84%;GFP/CR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18.18%,占CR阳性细胞的14.28%,且共存细胞仅见于内核层;GFP/PV共存细胞占GFP阳性细胞的68.75%,占PV阳性细胞的91.67%,共存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少量见于节细胞层。结论: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内具有板层特异性的分布特点和与钙结合蛋白成员有不同的共存模式,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小鼠视网膜ENK能神经元的功能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DNF和NT-3在0岁、1岁和2岁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和含量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
区内4层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随着年龄增加,BDN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到2岁时BDNF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
外网状层移行区。这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内可见NT-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外网状层。到1岁时,
NT-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外网状层可见大量密集的阳性细胞。2岁时,外侧的分子层中NT-3阳性细胞增多,且细胞突起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增多。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致。结论 BDNF和NT-3参与了扬子鳄胚后2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高眼压组、溶媒预处理急性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急性高眼压组和BDNF抗体预处理急性高眼压组.预处理后2d,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动物存活1、3、7或14d后处死,冷冻切片行突触囊泡素(SY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YN蛋白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外网层和内网层,SYN在高眼压3d后在外网层分布增宽,7d时最宽,14d时又回复到与正常相似的模式;BDNF预处理后,在急性高眼压早期,SYN在视网膜外网层分布范围增宽的现象延后,至14 d阳性产物分布面积达到高峰;BDNF抗体预处理后,SYN阳性产物分布范围增宽现象前移,在3d时达到高峰,但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7d和14 d SYN回落.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外源性BDNF干预延后了视网膜逆行性跨神经元突触改变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常和视神经损伤后Nogo(N-18)在金黄地鼠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Nogo-A蛋白在金黄地鼠视神经受损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各层的表达,探讨Nogo-A蛋白的分布。方法 采用眶内眼球后2mm视神经切断术,动物分别存活3d、5d、7d后,取眼球固定、冰冻后做水平切片,分别进行Nogo(N—1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观察Nogo-A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视网膜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Nogo-A蛋白表达;存活3d、5d、7d后在节细胞层表达强烈,其中3d的反应最明显;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Nogo—A蛋白表达的节细胞层细胞数量逐渐下降。结论 Nogo-A蛋白并非神经胶质所特有的分泌物质;视网膜Nogo-A蛋白表达的分布范围和表达程度与视神经受损后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μ阿片受体(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化学神经解剖学特性。方法:取大鼠结肠右曲和左曲之间肠管行全层铺片,剥离粘膜层、粘膜下层和环形肌层,保留纵行肌层。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OR在大鼠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肠血管活血肽(VIP)、P物质(SP)或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等在肠神经细胞的共存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大鼠结肠肠肌层,MOR阳性细胞聚集形成神经节,其阳性突起穿行于神经节之间形成网格状神经丛。在肠肌丛神经细胞内,可见MOR分别与NOS、VIP、SP、CGRP共存。MOR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NOS阳性神经细胞周围,也可见部分NOS、VIP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分布于MOR阳性神经细胞表面。有大量SP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穿行于MOR阳性神经细胞之间并包绕于MOR阳性神经细胞的胞体周围。结论:在结肠的肠肌丛,MOR与抑制性和感觉性神经递质在肠神经细胞有共存,且相互之间有纤维联系,推测MOR可能介导了阿片类调节肠神经细胞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并可能对肠感觉信息的传递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扬子鳄海马NOS、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扬子鳄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为扬子鳄脑的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为其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法和亚铁氰化酮法观察扬子鳄海马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特征,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扬子鳄海马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布,为大、中、小型细胞,以中、小型细胞为主,胞体多为椭圆形、三角形、圆形和梭形.结论:扬子鳄海马内有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ax6和Wnt7a在小鼠角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Pax6和Wnt7a在角膜中的关系。方法对小鼠与人、家兔、恒河猿的Pax6和Wnt7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石蜡切片法观察小鼠眼球壁的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ax6和Wnt7a在小鼠角膜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小鼠和人、家兔、恒河猿的Pax6和Wnt7a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超过90%,其中小鼠和人的同源性最高。HE染色显示了正常小鼠的眼球壁结构。Pax6的免疫阳性表达在小鼠角膜全层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约为77.84%; Wnt7a的免疫阳性主要表达在小鼠角膜全层的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约为63.51%。结论 Pax6和Wnt7a均在小鼠角膜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角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艳  于恩华  刘猛 《解剖学报》2005,36(1):10-13
目的 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13)蛋白在金黄地鼠视网膜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STA13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m免疫印迹方法结果生后发育早期整个视网膜神经层均有STA13阳性产物分布,以视网膜节细胞层(GcL)、内网层(IPL)和成神经细胞层(NBL)的内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程,其阳性产物逐渐局限于视网膜节细胞的胞浆和胞核;蛋白半定量结果显示,生后1周内STA13蛋白表达水平较高,之后逐渐降低,成年后最低。结论 STA13蛋白的表达及变化可能与视网膜生后早期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Nogo受体(N-20)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Nogo受体(NgR)在Wistar大鼠视神经(ON)损伤后视网膜各层的表达变化及分布规律,为Nogo蛋白抑制中枢神经再生的理论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各组动物均采用眶内眼球后2 mm ON切断术,术后动物分别存活3 d和7 d后取视网膜固定、冰冻后做水平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Ng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gR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3层有表达;在切断ON后实验各组有强烈表达;各组在损伤ON和移植神经组织后存活3 d时也有强烈表达,至7 d时表达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NgR在大鼠ON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位于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网层;其表达程度与移植物的种类有关,并可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后大鼠视网膜TrkB的表达变化。为受损后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及外源性BDNF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大鼠左眼分为急性眼高压及BDNF预处理组。使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 min,分别存活1~14 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尼氏染色及TrkB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急性高眼压组各时间点节细胞层细胞数目均显著少于BDNF预处理组;1、3 d时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7、14 d时则明显减少;BDNF预处理组在存活1、3 d时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7 d时则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14 d时再次明显增加。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内TrkB的表达存在时空变化,TrkB表达的上调提示视网膜对BDNF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方法,观察扬子鳄食管颈段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食管颈段的粘膜下层和肌层分布着较丰富的NOS阳性神经纤维,一些神经纤维交织成丛状,其间散在分布着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粘膜下一些NO S阳性神经丛环绕血管壁走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动物左眼于加压前2d分别给予BDNF或溶媒预处理,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各组动物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min,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p-ERK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单纯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p-ERK表达下调(P<0.05),1、3、7d组内核层出现p-ERK阳性细胞;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实验结果与单纯急性高眼压组相似;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1、3、7d时p-ERK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7d和14d出现了重新分布。此结果提示外源性BDNF可能通过促进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ERK1/2的活化对受损的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节制饮食对猫初级视皮层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Nissl染色示初级视皮层分层并用于神经元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只猫GABA和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切片于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摄片,用Image-Pro Express 6.0软件进行细胞计数和免疫阳性反应的吸光度值统计。结果与正常饮食对照猫相比,节制饮食组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平均密度无显著变化,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大,阳性反应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升高;BDNF免疫阳性细胞的密度和阳性反应的平均吸光度值亦明显增大。结论节制饮食能显著增强猫视皮层内GABA和BDNF的表达,这可能对视皮层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方法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和μ型阿片受体(MOR)在猕猴脊髓腰段第4-6节段(L4-L6)背角及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方法:取1只成年猕猴的L4-L6段脊髓并留取相应节段的DRG置于固定液中。脊髓冷冻水平切片(30μm)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Nissl染色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RG平均分为4组,分别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对照组处理,再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在猕猴脊髓背角浅层,EM2和MOR阳性终末密集分布,且EM2和MOR大量共存;(2)在猕猴DRG中,EM2和MOR集中分布在中型(20μm直径≤40μm)、小型神经元(直径≤20μm),且EM2和MOR大量共存。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猕猴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中EM2和MOR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研究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mRNA和蛋白在猫左侧腰第六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共表达的不同方式,并探讨了共表达的机制,为阐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提供依据。本实验所使用的为未接受任何处理的健康猫。猫的左侧腰第六DRG被取出,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原位杂交方法结合的双重标记,确定是否有BDNF,NGF和NT-3的蛋白与mRNA共表达。实验结果显示BDNF,NGF和NT-3的蛋白与mRNA在猫DRG均有表达,但这三种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共表达的方式是不同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DNF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的染色颜色较细胞质浅;NGF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NT-3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DNF和NGF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细胞质;NT-3阳性信号在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分布。由此可见,BDNF,NGF和NT-3的mRNA和蛋白在猫左侧腰第六DRG有不同的共表达方式,提示它们可能存在与脊髓可塑性有关的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样结构分化的体内和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鼠胚胎干细胞在裸鼠眼内发育分化成视网膜样细胞的体生长的特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Balb/c裸鼠眼球内,第14d处死动物,摘出眼球、在解剖显微镜下由眼球矢状面部开眼球,一半制冰冻切片,HE染色,镜下见玻璃体腔中ES细胞已发育,分化成视网膜样结构后;从另一半眼球相应位置取这部分已开始向视网膜样结构份化的细胞进行培养,并做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从裸鼠眼球头冻切片和HE染色观察定位后取出的已分经成视网膜样结构的细胞,在体外生长旺盛,呈梭形,星形,具有两个或多个突起。这些细胞聚积成排列整齐而规则的条带状,一侧伸出一些起。类似视网膜的外颗粒层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呈NSE强阳性反应。结论:在裸鼠眼球内已分布视网膜样结构的细胞经体外培养,仍保持神经元和视网膜样细胞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7(zinc transporter 7,ZNT7)在小鼠视网膜的定位和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小鼠视网膜内的ZNT7免疫反应产物的表达。结果ZNT7在小鼠视网膜内分布广泛,在神经节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内ZNT7免疫阳性反应产物的表达最丰富,在无长突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层中ZNT7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为中等程度的表达,在内网层、外网层和光感受器外节中ZNT7免疫阳性染色较淡,在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内节中ZNT7几乎没有表达。结论ZNT7可能在维持视网膜锌稳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大鼠初级视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为探讨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Nissl染色显示视皮层分层并用于神经元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大鼠视皮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并用Image-Pro Express 6.0分析软件进行细胞密度统计和免疫反应吸光度值测量。结果 青年、中年及老年组(每组n=6)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的神经元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但与青年组大鼠相比,中年组及老年组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BDNF及GABA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减弱;与中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反应强度亦明显降低。在衰老过程中,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内GABA表达的减少与BDNF表达的降低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大鼠初级视皮层中BDNF和GABA的表达随着衰老出现进行性下降,衰老过程中BDNF分泌的减少可能引起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表达下调,这可能是介导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