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复合顶板松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合理支护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亮  方新秋  郭辉 《煤矿安全》2012,43(2):63-66
依据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条件,结合数值模拟对复合顶板松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有支护缺乏主动支护作用,复合顶板和松软煤帮物理力学性质差,在围岩应力作用下,顶板易离层、冒落,两帮易片帮、下沉,并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此提出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取的支护对策并对回采巷道进行合理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2.
闫俊红 《陕西煤炭》2020,39(3):26-29
薛虎沟煤矿为解决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控制和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主要是锚杆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效果差,特别是复合顶板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会使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结合矿井实际地质条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提升了锚杆、锚索的预紧力,增强了联合支护的支护强度,提高了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效应,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动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和支护质量,以马兰矿127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巷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马兰矿12704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悬吊理论分析计算,计算得出巷道支护的相关参数,并对巷道进行支护监测,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巷道支护的效果,极大的提升了井下巷道顶板支护安全性和综采作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巷道围岩分类与锚喷支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巷道围岩的主要分类着手,分析多因素围岩分类的利弊,利用工程类比法,结合巷道围岩分类,对钱营孜煤矿主风井贯通巷道提出优化的支护设计方案,并监测支护效果,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深井高应力岩石巷道支护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深井高应力岩石巷道的支护状况和破坏原因进行分析 ,得出现有支护方式在深部岩石巷道中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支护原则 ,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支护实践。  相似文献   

6.
《煤》2016,(8)
某矿原有的支护方式不能满足穿断层巷道的需求,在分析了原有巷道支护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针对西翼回风下山巷道进行巷道断面设计、巷道支护方式研究,最后确定采用中空注浆锚索结合锚杆支护技术,并对试验段进行支护效果考察。监测结果表明,注浆措施的采用在巷道围岩深部形成多层有效组合拱,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2021,30(7)
为保障N3-11运输巷道围岩的稳定,根据巷道原有支护方案下的变形特征,通过分析影响巷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优化支护方案的优选,结合围岩稳定因素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提升锚杆预紧力、每排补设2根锚索,结合巷道地质条件,具体进行其余支护参数的设计,并在支护实施后进行掘巷和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掘进及本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量均较小,满足回采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应力巷道深部开采支护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深部应力巷道支护方式及支护效果,并对多种支护形式及联合支护形式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在该区域巷道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耀  崔玉攀  孙谦  陈龙  周泽 《中州煤炭》2020,(9):204-207
软弱围岩巷道变形机理复杂,单一支护手段往往很难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有效控制。针对软岩巷道围岩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糯东煤矿副平硐为工程背景,对巷道破坏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原有支护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单一支护手段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结合糯东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锚网索、可伸缩U型钢联合加强支护的方案,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适应软岩变形,支护效果良好,为本矿其他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琦  宋德军  闫殿华 《煤矿安全》2023,(10):146-153
以王家岭矿12302回风巷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巷道超前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巷道超前支护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长距离支护与无反复支护的超前支护思路;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超前集中应力峰值距工作面距离为8.22 m,超前采动影响区域长度为37.09 m,结合以往现场实际监测结果,确定超前支护长度不低于40 m,考虑锚杆(索)支护系统的支护作用,确定巷道超前支护强度不低于267.38 kPa。提出了“预先主动、一次承载、协同作业、整体支护”的长距离超前支护理念,研制了ZLQ3200/18/37型超前支护运载成套装备,介绍了支护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并结合巷道实际开采地质条件,确定了巷道长距离超前支护方案。实践表明:超前长距离无反复支护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巷道围岩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可以满足巷道超前安全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高地应力掘进巷道锚杆支护效果,结合巷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优化锚杆支护方案,并布置测点和仪器对巷道表面位移和锚杆受力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得出:支护前期巷道位移量和锚杆受力均较大,支护完成后逐步趋缓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朝阳煤矿一盘区4201工作面回采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测与理论分析的方式,得到了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导致回采巷道出现大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深部巷道支护实际,提出了对回采巷道进行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从现场应用情况来看,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回采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10-1002巷道围岩的稳定,基于巷道地质条件和邻近巷道工程实践,进行支护原则的分析,确定巷道的支护重点为控制两帮围岩变形。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支护方案的优选,确定了巷道帮部采用全长自攻锚杆、顶帮锚杆(索)间排距等参数,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进行支护参数的具体设计,并在支护实施后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围岩变形量小,有效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5,(12):78-80
贵州水城矿务局汪家寨煤矿巷道采用锚杆支护,由于支护不当致使巷道围岩变形严重。为分析影响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围岩流-固耦合模型,运用耦合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ics,结合Matlab对巷道喷浆完整和存在喷浆盲区2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喷浆盲区的模拟结果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巷道支护过程中喷浆力度不够形成的喷浆盲区是导致巷道变形的重要原因,进行巷道支护时除了进行必要的锚杆支护外还必须做好喷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嘉玲  崔灏 《煤炭工程》2007,(11):41-43
在分析锚杆注浆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煤矿软岩巷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典型巷道锚注支护设计,并通过现场监测分析,检验锚注支护应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改进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丰富锚注支护理论与设计,促进锚注支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巷道断面也不断增大,大断面巷道支护成为现代矿井支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此选取为研究对象,就其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探究。文中首先对斜沟煤矿原有的支护手段和当前巷道的破坏情况进行叙述,随后在分析巷道破坏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提出几点支护对策,并运用FLAC3D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大断面巷道支护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矿破碎顶板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影响巷道变形的5个主要因素,确定破碎围岩巷道支护原则,结合本矿地质条件,最终采用"锚网索+锚注"联合支护的形式,并给出支护参数,为相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中,巷道受采动影响较大,这决定了其巷道支护方法与其他巷道有所不同.锚杆支护技术是目前在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使用的主要支护技术之一.本研究以西曲矿28406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工程类比法对该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初步设计;采用悬吊理论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选择和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验证得出支护方案;介绍了锚杆支护施工生产及组织管理;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选取的支护参数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西曲矿巷道支护及类似工程条件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朱集矿千米深井软岩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锚网喷索注联合支护的机理、锚网喷索联合支护下巷道的破坏原因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巷道注浆、架棚加固效果的分析,并结合巷道收敛位移监测结果、巷道破坏形态观测,得出千米深井软岩巷道仅仅采用锚网喷索联合支护方式不能适应高应力软岩巷道压力和变形的需要,必须再进行注浆加固。  相似文献   

20.
为控制22采区皮带上山巷道变形强烈,底鼓严重现象,针对巷道变形失稳特征,对其底鼓严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一次锚网支护、帮顶锚网索补强支护和全断面锚网索加固支护三种支护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巷道实际地质条件,采取全断面锚网索加固的支护方式对底鼓进行控制,并对底板锚网索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经后期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表明:累积顶底板移近量59mm,两帮移近量55mm,巷道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