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9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唇舌功能训练,观察组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调督针法与普通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较为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为治疗中风提供治疗方案和思路。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痉挛程度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调督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调督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督组评分≥Ⅱ级的病人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血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通督调神法治疗,疗程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峰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左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峰速、平均流速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左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通督调神针法能够增加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对比,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PB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PB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通督针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的变化,吞咽功能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构音功能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情况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构音功能改良Frenchay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构音功能改良Frenchay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化浊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PBP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由SPSS 16.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调督通脑针法组和药物组各32例。调督通脑针法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取穴:百会、神庭、哑门、膻中;双肝俞、心俞、肾俞、太冲、太溪、神门、内关,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2)治疗4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仅HAMA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HAMD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FMA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艾斯西酞普兰,在改善抑郁方面,起效快,远期疗效相当,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同病理时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95例患者中,发展期33例、静止期31例与恢复期31例,均以通督调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结果:发展期患者面神经积分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P〈0.05或0.01);静止期与恢复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对发展期疗效最为明显,临床应把握此段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每星期3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VFSS显示,半流质食物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志强  常红娟  邢红霞 《新中医》2019,51(5):144-147
目的:观察舒肝颗粒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PSD肝气郁结兼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组服用舒肝颗粒,并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因子评分、HAMD-17项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AMD-17项各因子(焦虑、阻滞、绝望感、体质量、睡眠障碍、昼夜、认知障碍)评分、HAMD-17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HAMD-17项各因子评分、HAMD-17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SF-36量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舒肝颗粒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语气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的变化,讨论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后失眠症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和西药组,治疗组重用任督脉经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西药组口服左匹克隆。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3组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西药组高(P0.05,P0.01),3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1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1个月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与口服左匹克隆治疗本病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但调任通督法更好地发挥了针刺疗法治愈率高,远期疗效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量化手段观察通督养神针法对脑梗塞患者记忆功能及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标的62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督调神法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各治疗12周,观察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及人像特点回忆及神经功能修复情况。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指向记忆、联想记忆、图像自由回忆及记忆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各因子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最明显的是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及记忆商,其次是联想记忆及人像特点联想。2从第4周开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P0.01)。结论:通督养神针法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记忆功能并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李平通督调神针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与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以3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通督调神针法针刺百会、水沟、风府、神庭等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变化情况,对PSQI减分率与SCL-90减分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针刺治疗后,除在入睡时间方面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SQI其他各项因子得分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得分及SCL-90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其他各项目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PSQI减分率与SCL-90减分率呈直线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460。4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86.7%,其中临床痊愈16.7%(5/30),显效10%(3/30),有效60%(18/30),无效13.3%(4/30)。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对睡眠及心理状态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法,选取前顶、囟会、百会、神庭、风府、大椎、至阳、命门和腰阳关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疗程15天。应用经颅多普勒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Vs)、舒张期血流峰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均增加更多,PI值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均增加,PI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通督调神针法能够增加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椎-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治疗,研究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OIS评分、MNA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心理、症状等PRO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调整食物形态摄食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辨证均属于痰涎壅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胃管鼻饲加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厚朴汤加减。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比较及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评定比较,并根据中风常见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1、2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乏力、自汗、口角流涎、大便溏烂、舌质淡胖、舌苔厚腻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痰浊壅阻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与艾司唑仑组,每组各3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进行一次评定,观察中医临床症状变化;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情况。结果通督调神针刺组总有效率93.33%,艾司唑仑组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PSQI总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督调神针刺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优于艾司唑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