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各述其论,且出现了大量的外科著作,很多外科器具在书中有相关的图像或者文字的记载。中医药器具的研究是中医学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角度,是中国医学史发展的有力佐证。本文搜集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医籍中所载的中医外科器具,进行择要举述,并对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器具史角度完善中医史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中医骨伤科医家在归纳、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骨伤科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手法、固定、功能锻炼3个方面,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历史悠久,尤其是明清以来名医辈出通过对三峡地区明清及近现代中医人物的史料进行收集整理,该文从时间及地域分布、学术特色及学术传承等方面,阐述152名中医人物与学术特点概况,以期有更多学者对三峡地区中医学术思想予以重视,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别阐述了明清时期中医外科三大学术流派对丹毒的认识和理解,从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施治等内容进行简要归纳分析。三大流派对外科疾病的诊疗各有特色,在丹毒的治疗方面,三大流派均提倡内外合治,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和遣方用药在现今的临证上仍有极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是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明末的吴有性写出了第一部疫病学专著——《温疫论》。嗣后,清代的戴天章、杨璿、刘奎、余霖等人的疫病学著作相继问世,使疫病学的理论与辨治方法不断丰富,形成了温疫学派。至清代中叶,叶桂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从而形成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又经吴瑭、王世雄等人不断加以充实,使温病学的理论和辨治方法更臻完善,形成了温病学派。应当说,温病学派比温疫学派在理论上更为系统、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学派形成于清代中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温病,其中也包括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温病——温疫。因为温病学派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且有温疫学派的研究可资借鉴,所以最终总结出温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而形成了中医学领域内的新学科——温病学。其代表人物有叶桂(天士)、薛雪(生白)、吴瑭(鞠通)、王世雄(孟英)等人。  相似文献   

7.
推拿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在明清之前 ,推拿只作为一种技艺存于世 ,难见系统的理论。明清时期 ,小儿推拿术融汇了中医学传统理论 ,并根据自身特点创立了推拿特色理论 ,为推拿学科的发展 ,注入了生命活力。1 融入中医阴阳学说在历史上 ,推拿机理多从气血方面着眼 ,难以解决阴阳五行等中医学基础理论在推拿中的运用问题。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发展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幼科推拿秘书》明确提出 ,分阴阳为“诸症之要领 ,众法之先声” ,一切推法必须以分阴阳为起式。小儿推拿特定穴上还分别创立了额阴阳…  相似文献   

8.
旴江医学是中医重要学术流派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医家和著作,其在内外儿妇等临床各科均有较大贡献。本文从几位主要旴江医家的著作入手,重点关注了他们对痈疽疾病病因、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成就,以窥旴江医家在中医外科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一体堂宅仁医会和澄塘吴氏为例,梳理并分析其传承脉络,再对不同的脉络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一体堂宅仁医会和澄塘吴氏在传承方式和医学思想上均有一定共性。明清时期,新安医家在徽商带动和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来北京发展的结果。一体堂宅仁医会与澄塘吴氏均为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来北京发展的代表,他们将先进的医学思想带入北京,为北京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慈  倪帆  袁卫玲 《中医药导报》2019,25(15):19-22
明清时期社会方面发生了许多变革,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挖掘明清时期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动,发现无论是政治的变革、战争的弥漫,还是经济重心的转移与发展、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等,都从不同方面对时间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得中医时间医学在针灸、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许多方面都有了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科“正宗派”学术源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最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中医外科发展史中,枫泾中医外科只是这浩瀚历史长河中一颗忽明忽暗的小行星。百年传承,枫泾中医外科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用“托消”法治疗慢性肿疡病,带状疱疹从“风毒蕴表”论治,皮肤病论治重视“风邪致病”,外科病论治尤重脾胃等。同时,枫泾中医外科有近40种外用制剂传承下来,尤其是复方长皮膏对于难愈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胸腹按诊法属于中医诊断中“切诊”的一种,首创于《内经》,继见于《伤寒论》,其后历代医籍中记载亦较多,可自宋金元以后,由于封建习俗的影响,其被忽视而少用,以至于明清以来几乎湮没。但是明清时期胸腹按诊法在小儿推拿中被广泛使用,如张振蓥的《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所介绍的“胸腹按诊法”为其他医书所少见。但遗憾的是,有学者考证表明,《厘正按摩要术》中的胸腹按诊法学术源流来自日本腹诊术。为此,笔者查阅大量古籍,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的部分医书对胸腹按诊法仍有大量记载,其内容丰富,涉及临床多个方面。故笔者认为胸腹按诊法在明清时期虽远远不如宋元之前昌盛,但也非毫无建树。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三承气汤是攻下法的代表方剂,明清时期三承气汤的理论与临床有了很大发展:此期三承气汤被应用于瘟疫病中,用以治疗入里化热之瘟疫毒邪;三承气汤的泻热通腑法与宣肺、清心、护胃、增液、开窍等治法相互结合;三承气汤可用三焦辨证和局部辨证作为临证指导原则;临证用药灵活变通:取三承气汤通下之意,以白虎加人参汤清泄里热;对于里热过盛、寒药不受者,在三承气汤中加入柔肝降逆之品引药达邪。  相似文献   

15.
夏氏外科作为著名的海派中医外科流派,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术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夏氏外科"就近及早出邪"、顾护阴液、血热阳浮理论,及温病理论对其的影响,并结合验案及现代临床研究成果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病症。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等病都曾属于外科范围。传世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文献资料匮乏,从出土涉医简帛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析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概况。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70-72
考证辽派中医的历史沿革,为辽派中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挖掘历代文献,地方志、问卷调查、名医访谈、专家论证等方式,考证辽派中医名家及著作,追溯辽宁地区中医学术流派的产生,探索其成长历程,沿其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论证辽派中医不同时期发展状态和特点。辽宁地区中医学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隋唐至明代、明至清中期、清后期至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外科明清三大流派关于脱疽的辨治各具特色,正宗派认为其发病与寒湿、情志、饮食、房劳、外伤、药邪、误治等有关,全生派认为与气血亏虚、寒凝阻络有关,心得派认为与饮食、房劳及消渴等有关。内治方面,正宗派体现了“治疮全赖脾土”及整体观,全生派体现了阴阳辨治、因人制宜、阳和通腠及以消为贵,心得派提出“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扶正及标本兼顾。外治方面,正宗派有膏药、油膏、箍围、掺药、结扎、切割、针灸、浸渍及熏法,全生派反对滥用针刀,酌情使用切割法,心得派提倡灸法,慎用切割。三大流派均指出脱疽病位在手足且疼痛剧烈,病情复杂,症状重,疗效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中越传统医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越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秦代时,秦统治者开始在今越南北部设置郡县。宋代以前,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直到公元968年,才开始进入独立封建王朝和独立国家的时代。由于唐朝曾在越南设置安南都护府,故明朝仍以"安南"指代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文化伴随着中国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骨伤科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世代传承,早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众多学术流派的独特中医学科。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些流派在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发生着巨大改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