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49—2019年,中国葡萄酒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过去的70年中,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酿酒葡萄产区建设、消费特征、市场对外开放等五方面的总体发展情况。从弱小到强壮,从封闭到开放,从国内到国外,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路径日趋明朗。现今,中国葡萄酒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集国内优秀品牌群体、国际品牌汇聚、产量稳步增长和利润稳步提高等为一体的渐趋成熟行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松 《酿酒》2011,38(5):80-83
介绍了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形势,总结分析出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产业管理、酿酒原料、产区品牌、文化推广、自律诚信、进口酒冲击等六大危机,并战略性地提出了八条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树琪 《中国酒》2006,(2):68-69
我们将与中国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合作,定期刊登各大产区政府的经验,促进整个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此为开篇。葡萄与葡萄产区已成为所有的葡萄酒知名品牌,以及国外一些著名企业纷纷抢滩的区域,中国有十大葡萄产区,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国内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投资最热、发展最  相似文献   

4.
怀来葡萄酒产区作为中国第一瓶干型葡萄酒的诞生地,奠定其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的地位,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怀来葡萄酒产区的发展历史、行业贡献及发展前景,并介绍了产区的气候特点、产业分布以及主栽品种和酿酒特性,从种植区域选择、苗木培植、栽培技术及酿造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怀来产区葡萄酒的质量特点和风格特征,为该地葡萄酒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产区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6,(8):118-120,125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与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良性培育息息相关,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成功地实施产区营销,有助于树立产区品牌形象,可为产区内葡萄酒企业提供更多的品牌附加值,推动葡萄酒消费文化的逐步成熟,也有利于中国葡萄酒行业最终形成整体上的“中国个性”化发展,在葡萄种植基地产区营销策略上可采取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工业旅游和体验营销。(孙悟)  相似文献   

6.
汪玉杰  郭辉  杨兴元 《中国酿造》2022,41(4):239-246
吐鲁番是新疆最早酿造葡萄酒和葡萄酒企业最多的区域,也是新疆四大葡萄酒生产地之一。借助实地调查、访谈法,发现目前该产区定位不清楚,产区推广不够导致产区公共品牌影响力低;葡萄酒制造相关配套匮乏,企业生产成本高,经营收益较低,无法有效聚焦更优质生产要素以促成产业提质升级。为破解此困境,建议该产区充分依托本地葡萄知名度,将吐鲁番打造成中国“白兰地之都”,打响葡萄酒产区品牌知名度;继续强化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统筹管理,在融资、人才、土地等方面优化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提升葡萄酒产业集聚水平;充分发挥吐鲁番市旅游资源和葡萄酒庄相互内嵌的天然优势,打造一批“葡萄酒+旅游”双向融合的旅游产品,实现吐鲁番葡萄酒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刘世松 《酿酒科技》2011,(10):110-113
以烟台市葡萄酒产区为例,对其发展葡萄酒庄的现状及优势进行梳理,分析了发展葡萄酒庄对产区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从政府主导、品牌建设、个性风格和营造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大力促进葡萄酒庄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Carmen 《葡萄酒》2020,(3):48-51
2019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简直“太难了”,不管是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季度报,还是产量和各项进口数据都处于逐月下滑的态势中。2018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下降7.4%、进口量下降8.26%,整个葡萄酒市场迎来“霜降”,进入2019年依旧延续了2018年的发展态势,量额双降。国产酒与进口酒都进入行业调整阶段。为提高中国葡萄酒品牌的影响力,国产葡萄酒产区也呈现出精准定位、个性化发展模式。一方面减少产量,降低市场压力,另一方面提高葡萄酒的品质,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大葡萄酒产区相继进入发展新态势。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备受瞩目,在国内外众多葡萄酒赛事上屡获大奖,产区知名度、美誉度、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基于对贺兰山东麓银川产区实地调研,根据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特征,做出银川产区发展SWO T分析,围绕充分发挥当地政府职能、产区核心优势,提高产区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产区发展战略等进行分析讨论,努力打造银川国际葡萄酒之都,构建银川市葡萄酒智能生态圈,推进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小产区的概念源于法国的葡萄酒行业,用以保护优质产品产区,后来逐步推广到葡萄酒以外的其他农产品行业。近几年,小产区产品在我国开始起步,部分行业也开展了小产区产品及品牌建设的探讨。为了全面了解小产区、小产区产品及品牌、我国小产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内小产区认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卫东。  相似文献   

11.
构建有"中国印记"的葡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7,(4):133-134
通过介绍葡萄酒文化的范畴,分析了中国传统酒文化对于葡萄酒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成熟必将带有"中国印记",同时也是行业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南方野生葡萄人工大面积种植及各地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基础上,该文对南方地区野生葡萄酵母菌种生境的优势、酵母菌资源研究进展及酵母菌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发现南方地区的野生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且酵母菌资源丰富,但目前对其的开发及应用的程度有限,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为选育出适合酿造南方野生葡萄酒的优质野生酵母菌种、生产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葡萄酒产品以及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洲冰葡萄酒市场分析,探讨国内主要冰葡萄酒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新疆葡萄酒品牌的发展情况,提出新疆冰葡萄酒产业可借鉴国内其它葡葡萄酒企业的成功范例,结合本地的葡萄种植黄金纬度的优势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特色的人文因素,采取选育适宜本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冰酒葡萄品种、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定位、市场定位以及为葡萄种植者购买特殊保险等对策,实现新疆自主冰葡萄酒品牌和新疆冰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锋 《中国酿造》2020,39(4):216
新疆拥有适宜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酿酒文化,自古就成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地。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拥有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适种葡萄品种、深厚的文化资源、产业集中度高、酿造设备工艺水平高等优势,同时存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滞后、葡萄酒企业与种植户利益关系不合理、缺乏产业发展统一规划、营销能力较差等劣势。鉴于此,该文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优化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制定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和构建差异化营销渠道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酿酒葡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该文从葡萄酒行业的产量、市场消费、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新疆葡萄酒产业概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存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政府扶持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构建葡萄酒产业链管理;增强新疆产区整体竞争力;传播新疆的葡萄酒文化,促进我国葡萄酒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世松 《酿酒》2011,38(4):13-16
烟台市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资源雄厚,基础条件较好,有品牌、有声誉,但是存在制约发展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产区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序竞争不容忽视、进口酒冲击严重等问题,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快速跃升。  相似文献   

17.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6,(12):120-122
中国葡萄酒正在面临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就需要酿造出深具“中国个性”的葡萄酒产品。酿造“中国个性”葡萄酒应在规模化进程中种植“中国个性”的酿酒葡萄原料、调制“中国个性”葡萄酒产品、沟通“中国个性”的品牌形象,最终铸造出具有“中国个性”的国际高档葡萄酒。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回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生产、科学研究、教育,法规等4个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认为:(1)葡萄栽培面积逐步扩大,葡萄产量快速增加.其中,酿酒葡萄面积比例较低,酿酒葡萄品种单一,约80%为赤霞珠.(2)葡萄酒生产经历了小规模增长、平稳发展、转型波动、加速发展等4个阶段.200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前5位的产区分别是胶东半岛产区、新疆产区、昌黎产区、怀涿盆地产区、天津产区和贺兰山东麓产区,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82.9%.(3)构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科研平台,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葡萄与葡萄酒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使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4)形成了稳定的、高素质的葡萄与葡萄酒科研教学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5)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了葡萄酒标准,开展了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命名及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促进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