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2岁,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Ⅳ型33例、Ⅴ型24例、Ⅵ型16例;按照CT分型:双柱骨折51例,三柱骨折22例。其中19例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54例行常规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4年随访(平均24个月)。与常规组相比较,3D技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拍膝关节X线片,3D组:解剖复位17例,移位1 mm 1例,移位1 mm 1例,解剖复位率89.4%;常规组:解剖复位35例,移位1 mm 15例,移位1 mm4例,解剖复位率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3例;关节僵直0例、2例;关节不稳1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3D打印联合Solidworks虚拟手术设计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膝关节CT扫描数据,建立3D1:1打印骨折模型,模拟骨折复位内固定。此外,数据经Solidworks 2017软件处理,建立虚拟现实模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结果] 2017年1月~2017年12月2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11例采用3D打印联合虚拟现实设计手术(辅助组),10例常规手术(常规组)。辅助组在手术时间、钢板一次性放置率、Rasmussen优良率及HSS临床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联合Solidworks虚拟手术设计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1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HS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Rasmusse...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机体创伤。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n=30)、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组(3D打印技术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打印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透视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3D打印技术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3D打印技术组为93.3%(28/30),传统手术组为80.0%(24/3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3D打印技术组为10.0%(3/30),传统手术组为30.0%(9/3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和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好,对患者机体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3D打印导向器辅助镜下固定A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20例。按照术前CT扫描数据,建立伤膝3D模型,预演直接定位骨道位置,并设计打印相应的导向器。实际关节镜术中,采用3D打印导向器引导下建立骨道,引入缝线,对撕脱骨块编织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为阴性,术中出血量(59.35±6.10) ml、手术操作时间(46.74±6.52) min、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39.69±2.55) d、骨折愈合时间(2.28±0.42) m。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0.26±3.15)显著提高至术后6个月(89.37±4.25)分(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具有创伤小、精准性高、骨折块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操作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山市港口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和并发症、术后2 d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更好地发现和处理软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更小,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组。其中3D打印组31例(31膝),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45.71±9.98)岁,Schatzker Ⅴ型19膝,Schatzker Ⅵ型12膝。常规组43例(43膝),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45.86±9.94)岁,Schatzker Ⅴ型30膝,Schatzker Ⅵ型13膝。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影像学Rasmusse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96.29±8.92)min,术中出血量为(221.94±47.50)ml,术中透视次数为6(5,6)次,术后住院时间为9(7,14)d;常规组手术时间为(112.53±12.1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28±74.26)ml,术中透视次数为8(7,9)次,术后住院时间为12(9,15)d,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病人随访记录完整,3D打印组随访时间为(15.94±2.26)个月,常规组为(15.63±1.94)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影像学Rasmussen评分、HSS评分、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型双反牵引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关节科采用双反牵引技术治疗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 女29例;年龄(44±1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技术复位胫骨平台骨折, 其塌陷的关节面用自行研发的万向高亲和力顶棒技术复位、腓骨移植支撑或用"箍煲"技术恢复增宽的胫骨平台横径。记录患者术后第2天的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进行影像学评价, 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 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折临床愈合率。结果 66例患者术后随访12.0(8.0,16.5)个月。术后第2天的Rasmussen影像学评价:优60例, 良4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7.0%(64/66)。术后3、6个月VAS评分[1(0,1)、0(0,1)分]、HSS评分[84(78,88)、91(85,95)分]均较术前[4(3,5)、36(29,39)分]显著改善, 且术后6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腔造影技术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对骨折复位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5月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医院下肢病区收治的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7~63岁,平均45.5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Ⅳ型2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在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后透视寻找造影剂填充最低点;骨折复位植骨后再次造影透视,关节面复位满意后经皮微创置入接骨板。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价标准对膝关节X线片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关节面塌陷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10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2周内达骨性愈合。术前膝关节屈曲60.7°±13.1°,伸直4.6°±2.9°,HSS评分为(51.9±5.7)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122.4°±10.8°,伸直4.4°±2.5°,HSS关节评分为(84.9±5.3)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伸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塌陷程度由术前9.5 mm(5~15 mm)恢复至术后1.3 mm(0~3 mm)。术后6个月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6例,良3例。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通过关节腔造影可较好地观察骨折塌陷的情况,同时准确判断关节面间接复位的情况,有益于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中,采用Mimics软件数据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三维模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重新进行分型,在3D打印模型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体位,并进行骨折的准确复位及钢板放置的选择等模拟手术。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能准确反映出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准确的进行骨折的三柱分型,可初步实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前手术设计。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临床可行性良好,可作为术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应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5.6岁;左侧6例,右侧6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上胫骨平台宽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是否出现术后复位丢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应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4.6 min,出血量平均25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胫骨平台宽度(78.9±7.2)mm,较术前(87.4±6.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复位丢失和手术伤口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自断加压骨栓联合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但能恢复胫骨平台宽度,而且骨折块挤压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康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模拟手术固定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胫骨平台陈旧骨折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等比例骨折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骨折复位及固定。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股胫角(FTA)及内侧平台后倾角(PSA)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5.3±0.6)个月。胫骨平台TPA、FTA及PSA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屈100°~140°(130.5°±11.9°),伸0°~5°(1.8°±1.5°);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5例,良4例,中1例。结论3D打印术前模拟手术固定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陈旧骨折,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使手术治疗更加精准及个性化;同时可增进医患沟通,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萍矿总医院骨科、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共50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3D打印组25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 男14例, 女11例;年龄(42.5±9.1)岁;传统组2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男13例, 女12例;年龄(42.2±9.3)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6、12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D打印组手术时间(125.4±10.6)min、术中出血量(206.2±16.3)mL、术中透视次数(9.2±2.7)次和骨折愈合时间(3.0±0.7)个月均显著少于传统组[(168.2±14.1)min、(303.2±20.4)m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01—2014-12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的奇偶性分为A组(应用3D打印虚拟手术)和B组(应用常规手术)。A组术前采用三维重建、虚拟复位、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钢板一次性放置率、复位满意度、膝关节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6.8个月。2组切开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上低于B组,2组钢板一次性放置率(χ~2=7.238,P=0.007)、复位满意度(χ~2=4.499,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HSS评分优良率91%,高于B组优良率7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194)。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内固定可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16例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膝)。术前将胫骨平台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规划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1~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术后第2天、6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2~18分,HSS评分69~95分;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为17/18。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伸直-5°~5°,屈曲120°~140°。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精准性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自2019-01—2019-06诊治的23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完善膝关节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其中1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D打印组),11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92.5±7.3)min,常规手术组为(110.2±10.8)min;3D打印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6(6~9)个月。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1.3±9.4)分,常规手术组为(72.7±8.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2.4±9.7)分,常规手术组为(70.6±9.6)分;3D打印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个性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25-1229
[目的]介绍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技术。[方法]对6例患者应用数字化设计、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3D重建髋臼骨折模型、骨折块分割及复位、挑选匹配最佳的钢板、3D打印1:1的实体模型、模型骨折复位及预弯钢板、按术前规划手术。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9.53±34.25) min,术中失血量(310.91±111.73) 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3. 33%(5/6),按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67%(4/6)。[结论]数字化术前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实现了粉碎性髋臼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1例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56例。选择Schatzker分型标准判断损伤程度;临床疗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6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优32例,良18例,可6例,差5例。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5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关节强直。结论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有骨折类型、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质量及各种并发症等因素。通过提高关节面复位质量、术中正确处理合并伤以及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骨外髁"U "形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选择性胫骨外髁" U"形截骨入路对15例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70(38.5±7.7)岁。按照胫骨平台外侧髁骨折ABC分型,A型2例,B型6例,BC型4例,C型3例;合并内侧平台骨折5例;左膝8例,右膝7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14(3.4±1.2) d。所有患者CT提示胫骨外侧平台塌陷>2 mm,粉碎骨块>2块,胫骨外侧髁皮质完整。术后12个月采用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选择性"U "形截骨一次成功,手术时间55~110(85.6±20.0) min,外侧平台手术时间20~60(30.5±10.5) min。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14.6±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13.6±3.6)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Rasmussen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14~18(17.5±0.3)分,其中优13例,良2例。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26.8±2.5)分;其中优12例,良1例,可2例。2例外侧平台高度分别丢失2 mm和4 mm,1例膝关节5°外翻畸形,1例关节僵硬(10°~100°)。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胫骨外髁" U"形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塌陷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切口简单、骨折显露直接、复位固定准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