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勇伟  吴志勇 《腹部外科》2007,20(4):203-204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PVT是门静脉高压症(PHT)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会对向肝血流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减少向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等的普及以及外科医生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PVT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PVT已经成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往往会影响向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又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可以引起肝损害、缺血性肠坏死和曲张静脉出血等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PVT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及治疗均有大量报道.影像学检查已经可以早期诊断门静脉血栓,这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形成.其病因复杂,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医源性的,还可能原因不明.根据病变发展速度及受累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快速发展的门静脉高压及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 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发生率、分布、分级、转归及其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至2006年3月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4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谱勒了解术后PVT的发生情况及血栓的分级、分布等,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研究PVT对肝功能的近期影响。结果本组415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彩超复查率为46.8%,PVT的发生率是33.5%。2004年后的近2年PVT的发生率为39.8%,其中在术后1个月内PVT的发生率达到39.6%。与非血栓患者相比,PVT可引起血清转氨酶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PVT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主要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又称左侧肝外型门静脉高压、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症等,是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一种,只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5%,却是门静脉高压中唯一能够彻底治愈的类型[1],所以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属支汇合形成,即脾胃血流区域、肠系膜血流区域[2].其中脾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脾静脉阻塞是RPH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发生淤滞时,门静脉及其分支内的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与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有关,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加强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出血、选择手术方式、评价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1937年Thompson首先在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时测定肠系膜上静脉压力来推断门静脉压力,此后不断有新的门静脉压力测定方法的报道.肝静脉压力梯度被视为评价门静脉压力的可靠指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Seldinger法步骤如下:经右侧股静脉置入导管,进入下腔静脉经第二肝门处插入肝右静脉并注入造影剂定位,测量自由肝静脉压,再深入至肝静脉终末端测量肝静脉嵌压,两者之差即为肝静脉压力梯度.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值为3~5 mm Hg,每增加1 mm Hg肝脏的失代偿率增加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204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50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4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PVT30例,未发生PVT174例;发生PVT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液流速及术后并发症与未发生PVT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PVT的发生率明显比脾脏切除患者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液流速及术后并发症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脾脏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断流术后P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亦称为“左侧门静脉高压”、“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等,是指无肝硬化的高压症,涉及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或整个脾肠系膜静脉门脉轴继发性病变。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根据病因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最常见。胰源性中又以慢性胰腺炎最为常见。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共收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1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治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诊断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肝前型门脉高压症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间接门静脉造影和/或彩超结果,全部确定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施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5例,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术1例,脾切除、脾静脉-肾静脉转流术2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探查术、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未行手术2例。结果:经转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脾亢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肝前型门脉高压症的金标准,对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造成门静脉血流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腹部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临床上以PVT最为常见[1]。PVT的发病因素包括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涉及局部因素和全身血栓前状态的协同作用[1],诊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肠系膜缺血、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和门静脉高压症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行门体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接受脾切除+门体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PVT 12例(3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术后2周血小板计数及术后门静脉压力均是门体断流术后PVT发生的影响因素,门静脉直径越大、术后门静脉流速越慢、术后2周血小板计数越高及术后门静脉压力越低者发生PVT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术后2周血小板计数及术后门静脉压力均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断流术后PVT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形成的原因及可能的预测PVT的方法。方法选择皖北煤电集团集团总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1月~2019年6月间,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可能影响PVT形成的因素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术后(4周)PVT的发生率为37.0%(20/54),单因素研究分析表明门静脉直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门静脉压力降低、D-二聚体、手术前后血小板比值与PVT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是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压力、D-二聚体、手术前后血小板比值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尤其以监测D-二聚体对预测术后PVT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病人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生出血.结论 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3年4月至2008年10月行断流术后并发PVT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断流术后PVT于术后9~21d好发于脾静脉、门静脉主干等部位,经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除1例因肠坏死合并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外,余经治疗PVT均消失,其中1例发生短肠综合征。结论 腹部彩超或CT是PVT的确诊方法,术中操作轻柔、术后监测血小板计数、腹部彩超或CT、早期溶栓抗凝、及时手术是防治P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易患因素及术后早期预测PVT的可能.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27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PVT形成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未发生PVT的3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与对比.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PVT形成有关的因素有4个,即术后术前PLT比值、术后D二聚体、术后全血黏度、术后门静脉流速.每例患者术后PVT的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7.3%.结论 患者术后术前PLT比值、术后D二聚体、术后全血黏度增高、术后门静脉流速减缓是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PVT形成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s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亦称为"左侧门静脉高压症"或"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1].PSPH是由胰腺原发疾病引起脾静脉受压、闭塞、回流障碍,使脾脏淤血肿大、脾功能亢进和脾胃区门静脉压力升高,而门静脉主干压力和肠系膜上静脉压力正常,可造成胃黏膜下静脉曲张,继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现将我院收治1例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61例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该方法在所有的患者均能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3例肝癌、2例肝癌术后及4例门静脉高压,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与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和外科手术所见一致,表明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是一种安全而又可靠的显示门静脉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