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23气田随着开发的深入,压力降低,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流能力下降,气井状况逐渐变差。部分井区积液严重,井口压力较低,严重制约着气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对文23气田的精心研究和科学管理,广泛应用低渗气藏储层改造、排液采气、修井挖潜、气井防腐、低压开采、增压外输等采气工艺技术,实现了气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文23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迄今投入开发的最大砂岩气田,其年产量占中原油田气层气产量的60%左右。但文23气田面临构造复杂、储层低孔低渗,具有边底水等问题。为此,从气田开发准备到目前开发稳产全过程,围绕地质基础研究、气藏工程研究、气层保护、动态监测、储层改造等方面,广泛应用国内外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对气田的综合研究,及时调整开发部署,使气田在已稳产10a的基础上可再稳产6a,实现了气田科学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工作钻技术,综合所有本地区的地质,地震,测井,测试,钻采等全部资料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研究,为储量,产能接替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使用各种国内外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软件,结合文23气田的地质现状,对文23气田沙四段储层进行了横向预测研究。结果: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参数预测,储层烃类检测,储层综合评价,获得了储层气藏综合评价结果。结论:阐明了文23气田用的储层的主要性质和参数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地应力场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23气田构造格局的分析研究,将文23气田划分为3个不同地应力场特点的区域,并结合文23气田1995-1997年间14口井的压裂裂缝监测资料,弄清了压裂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地应力场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下步气井压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类似气田的压裂改造提出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23气田储层结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文23气田储层结盐机理.应用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模拟不同驱替压力条件下的结盐过程,考察驱替压力与渗透率变化关系,从而确定结盐上限压力与观察结盐趋势.文23气田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储层将出现结盐现象,结盐与储层压力降低有着直接关系,当压力降低至20 MPa以下时,开始出现结盐现象,当压力降到4 MPa以下后,储层内结盐加剧.另外还研究了结盐后对渗透率的伤害程度,分析了孔隙喉道、孔隙度、比表面积等因素对结盐的影响.渗透率越低、孔隙度越低、比表面积越大结盐后对岩心的伤害程度越大,伤害程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代计算机工作站技术,综合所有本地区的地质、地震、测井、测试、钻采等全部资料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研究,为储量、产能接替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使用各种国内外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软件,结合文23气田的地质现状,对文23气田沙四段储层进行了横向预测研究。结果: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参数预测,储层烃类检测,储层综合评价,获得了储层气藏综合评价结果。结论:阐明了文23气田目的储层的主要性质和参数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23块气田水化物堵塞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然气开采和输送中,水化物堵塞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经常发生的问题,严重干扰了天然气的正常生产。分析了水化物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之后,从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解除和预防堵塞的方法。例如控制采气参数,稳定气井工作制度,及时吹扫管线,定期检查易堵部位等,把日常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保证了天然气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文23气田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23低渗气藏具有埋藏深、物性差等特点,通过常规酸化对文23气田储层伤害的分析,研制出了气井低伤害酸液,筛选出防水锁剂JIX-Ⅱ、酸化缓蚀剂HSJ-Ⅱ等低伤害酸化添加剂,酸体系表面张力≤23m·N/m,界面张力≤0.5m-N/m,腐蚀速度〈5g/m^2·h(90℃)。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表明酸液具有较高的储层渗透率改善效果及较低的储层岩心伤害率。低伤害酸液体系与新型撬装气举残酸反排工艺的应用使得储层残酸、井筒积液反排彻底,提高了气井酸化效果。经过在文23气田15口井次的现场应用,平均单井日增气4.5×10^3m^3,平均有效期132d。表明该气井低伤害酸化工艺技术对于文23气田低渗气藏酸化改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23气田地面集输气流程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高低压分输流程改造是确保气田稳产和提高气田采收率的有效途径,设计并优选了改造放案,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优选适合文23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采用综合保护技术,在压裂施工中采用分段破胶、裂缝处理技术和裂缝强制闭合技术,减少了液体对储层的伤害;优化压裂设计施工参数和施工方式,在前置液中加入支撑剂段塞,提高了压裂设计参数的准确性,使文23气田的施工成功率和压裂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23气田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气井结盐增多、结盐程度加重的特点,通过考察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气井结盐的影响,分析了气井结盐机理;通过对地层沉积环境,如储层岩性、物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流动速度以及岩石的表面性质等进行分析,开展了文23气田地层以及井筒结盐预测方法研究.旨在通过防盐技术调研现状和结盐机理研究,明确文23气田气井结盐机理以及温度和压力变化对气井结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文23气田沙河街组四段是该地区主要的天然气储集层系,其发育及展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后期构造控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文23气田沙四段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特征,并根据沉积相演化特点探讨其古地理特征。研究认为:文23气田区沙四段上部以咸水较深湖沉积为主,其次为滨浅湖相滩坝沉积和重力流沉积,发育较厚的灰色粉砂岩,为沙四段主要储气层;沙四段下部主要为漫湖相砂坪、混合坪和泥坪沉积,发育紫红色粉砂岩。沙四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初始裂陷期,盆地为浅水湖泊环境干旱、半干旱气候湖水面受季节性洪水补给作用影响;沙四段上部沉积时期湖水逐渐加深。沙四段沉积整体处于湖泊水进期物源体系主要来自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文23气田供气紧张无法关井进行压力恢复试井的问题,运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引入了二流量不停产试井工艺方法。2000-2003年共三次对37口井进行了二流量试井,应用结果表明求解出的地层压力误差小于3%,渗透率和表皮系数在地质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基本达到与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等效的结果。该工艺为文23气田的开发调整、措施增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腐蚀监测与防护技术在文23气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分析了文23气田气井产出物的组分,探讨了腐蚀主要因素及规律;通过腐蚀监测,研究了油溶型和水溶型缓蚀剂的性能,优选缓蚀效果好的缓蚀剂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缓蚀剂能有效的减缓气田腐蚀,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研究文23-2断块凝析气层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加拿大CMG公司的GEM三维组分模拟器建立了该断块三维组分模拟模型.进行了相态拟合和历史拟合,对采气速度、调整射孔、冬季调峰、酸压措施等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对比研究,该研究成果为气田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增压开采工艺技术在气田开发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田进入开发后期挖潜生产阶段,气井普遍低压,采出的天然气不能靠自身自然能量输送。通过采用压缩机增压输送,可降低气井(气水井)井口流动压力,进一步提高气藏采收率。蜀南气田通过二十多年来天然气增压输送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在今后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天然气企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要求的特殊行业,人才是持续提升天然气开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拟以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例对气田开发企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海涩北气田开发SCADA系统以方便生产管理为目的,要求系统运行可靠、操作方便。全系统以集气站、净化厂、集气及配气总站等为直接控制级,采用美国BB公司生产的RTU来实现。生产调度中心采用美国Honeywell公司的PlantSeape组态软件,收集各生产装置的生产参数及动态参数,并根据这些信息监测各集气站、净化厂、集气、配气总站的运行状态,从而完成对各系统的协调管理和监视。  相似文献   

19.
川气东送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共包括3大部分。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是实现川气东送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中国石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大会战。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文管理,确保“安全、按期、优质、高效”地开发、建设好普光气田,既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和要求,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人文管理在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发现于2000年,目前天然气日产量已突破1000×104m3,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主力上产区之一。该气田储层呈薄互层、非均质性强,气井压力下降快、单井采出量小,常规技术难以实现有效开发。面对该气田的开发难题,以试生产试验区为载体进行了为期4年的开发前期评价,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钻采、地面工艺试验,对六项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取得突破,探索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开发的低成本路子,集成创新了12项开发配套技术,形成了“技术集成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市场化”的“四化”工作思路,成功地实现了对苏里格气田的规模开发,为今后该气田2×1012m3储量大规模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