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实验室与信息交流平台硬件为纽带,针对设计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各自特点,分别建设课题研究所、科研平台、工作室和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以跨学科团队与协同合作机制为核心驱动力量,构建了设计学研究与设计创新实践协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陈哲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高校中开展家具设计教学最早的本科院校,因学校深处家具产业腹地,多年以来一直探索着以协同创新为理念的高层次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成功构建了以实验室、工作室、生产企业、设计公司、展会、竞赛等多场所、多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优秀综合素质和突出创新实践能力。感谢《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给以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的机会。本次推出的作品共6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设计工作室等教育教学基础和成果,进行创新创业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根据创新创意型人才的要求和特点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8,(4):143-145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专业知识,收获实训经验、掌握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更好培养创新性人才,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构建以"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为研修宗旨的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打通式"的"工作室"课程体系,打造"概念设计到文案制作、项目驱动到工作体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组建多个创新团队完成创新项目,与多个设计公司和企业进行合作,在多项省市级比赛、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印刷系以配合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为宗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了一条面向市场、协同创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一、推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常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进行虚拟的项目练习,易偏离实际生产要求,难以真正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针对此问题,学院在教学中引入工作室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对绍兴纺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促进绍兴区域纺织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斐 《中国皮革》2020,(9):19-23
将We Work思维模式引入创新创业课堂,通过设置先进的实习基地、创新学生奖励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文化、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业模式,推进“文化+艺术+科技”,以兴趣带动创业;通过多维度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创客空间教育的宣传、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加项目研究以及讲座、举办创业竞赛、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课程与竞赛相结合、加强与皮革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实训资源等过程,完善“文化+”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客平台建立皮革工业设计创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海霞 《中华纸业》2024,(3):130-132
科教融合是指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旨在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是在科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它通过校内外多方资源的合作协同,打破教育孤岛,构建协同教育生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成才提供有力支撑。本文积极探索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有利于科研资源服务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以期拓展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设计类人才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结合,如何实现高校内部学科交叉培养,是设计教育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家具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从高校内部,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研究所和其他高校,建立家具设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家具设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对于培养职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引导创新思维、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中职中餐烹饪专业为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依托酒店企业学院、文旅职业体验中心、名师工作室开展多元化教...  相似文献   

11.
谷月 《中国皮革》2021,(6):77-80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尚未实现深入探索.以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基于工作室模式,进行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其策略研究,以期能够实现皮革制品造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设计系"沐九染缬工坊"扎染工作室为例,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资源,从传统工艺的品牌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载体创新、传播创新等途径入手,探寻创新创业思维在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的同时为高校传统工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就设计学类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运营管理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注重围绕共创共建的可行性,共生共赢的运行机制以及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结合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面向未来的设计发展趋势展开论述。强调了工作室制生态系统人才培养协同共生模式建设的必要性,对各子系统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加强生态系统内部整合的协同度,实现系统整体和协同效应,促进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以现在服装市场为背景,在高校中建立的服装工作室与之教学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市场下的工作室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倡以创新教育模式即工作室项目-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新时代、新经济下服装人才模式和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建立工作室导师责任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室的时间教学,形成专业课程实践操作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并结合市场生产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实施工作室模式的内容、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总结,力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欧洲Bridge of Weir新开设皮革高级设计工作室苏格兰皮革集团旗下的BridgeofWeir新开设了一家皮革高级设计工作室。新工作室位于英国中部的沃里克,该工作室将专注于以设计为主导的汽车内饰的应用创新和合作,致力于拓展其皮革设计的边界,展示皮革在汽车内饰应用方面的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发展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能的群体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生力军,而地方企业在创新的浪潮中有着大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推动校地协同势在必行。建设校地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本文提出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携手合作,架构长效运转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紧密联系,共同推动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7.
《酿酒》2017,(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河南宋河酒业和周口师范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例,提出目前地方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从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需求和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层面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深层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以平湖服装创意园为建设平台,以高校虚拟品牌"学院工坊"为研究平台,对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构建以品牌项目任务+市场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的市场型教学模式,加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选择。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农业高校科技服务的协同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式。该模式已在实践中应用,对于服务"三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破解农业高校协同创新问题的症结,需要从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设立配套政策等诸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是高校协同创新实践形式,现阶段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主要模式有援助式共建模式、教学型共建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盟式、实体模式。目前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激励作用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加强共建式协同创新模式的引导支持,建立合理的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机构,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激励与协调机制,解决好协同创新中的产权归属问题,以保证校企共建实验室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