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调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2(GPSM2)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GPSM2低表达的胰腺癌MIA-PaCa-2细胞并鉴定;将16只裸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皮下接种GPSM2低表达与自然表达的MIA-PaCa-2细胞构建荷瘤模型,两组中分别一半注射吉西他滨(100 mg/kg),一半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次/周,共注射4周),绘制瘤体生长曲线,并于末次注射后第3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结果:成功构建GPSM2表达下调的MIA-PaCa-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速度与体积大小的趋势均表现为GPSM2自然表达+生理盐水组GPSM2自然表达+吉西他滨组GPSM2低表达+生理盐水组GPSM2低表达+吉西他滨组。析因设计分析结果显示,单独吉西他滨或单独下调GPSM2基因表达对于抑制裸鼠瘤体生长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吉西他滨联合下调GPSM2基因表达对于抑制裸鼠瘤体生长的交互效应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3);但吉西他滨联合下调GPSM2基因表达对于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单独吉西他滨或单独下调GPSM2基因表达的单独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3)。结论:下调GPSM2基因表达是否有增强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尚不确定,但下调GPSM2基因表达的同时予以化疗对胰腺癌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两者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2.
NET-1基因是新近报道的肿瘤相关分子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浸润相关.我们通过靶向性短发卡RNA( shRNA)敲除肺癌A549细胞中NET-1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A549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制备荷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NET-1基因后对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探讨肺癌中NET-1基因表达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将NET-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内NET-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增殖与不同周期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肿瘤选择性化疗药卡培他滨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方法用30只LCI-D20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α组(1.875μg/周)、卡培他滨组(每日2.10mmol/kg体重)和联合用药组。用药4周后,观察裸鼠肝内移植瘤体积变化及肝内转移情况,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体重变化。结果对照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索-α组、卡培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 275±1 337)、(336±220)、(889±614) 和(26±56)mm~3。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尤为突出(P<0.01)。各用药组血常规、肝功能和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LCI-D20裸鼠模型中肝移植瘤的生长和浸润,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γδT细胞在胰腺癌裸鼠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i MH  He W  Zhao YP  Xu C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726-729
目的探讨外周血γδT细胞在胰腺癌裸鼠种植瘤体内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胰腺癌细胞株Cap1注入BALB/c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γδT细胞治疗,B组为αβT细胞治疗,C组给以无血清RPMI1640作为对照。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扩增γδT细胞后注入裸鼠腹腔内,观察种植瘤裸鼠生存时间、肿瘤体积和肿瘤病灶坏死程度。结果A组成瘤率9/10,B、C组均为8/10(P>0.05)。当肿瘤生长到16、37和52d时,A组与B、C组肿瘤体积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和0.022)。120d时C组8只种植瘤裸鼠全部死亡,B组有5只死亡,A组有3只死亡,3组之间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KruskalWallis检验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γδT细胞治疗组中有4只肿瘤病灶出现坏死脱落,B和C组中各有1只肿瘤出现坏死;肿瘤生长到1个月后,B组和C组中裸鼠发生头部、眼眶、尾部、会阴部和对侧腹股沟区转移,A组仅1例发生对侧腹股沟部转移;A组中有1例裸鼠种植瘤脱落消失,而B组和C组均无肿瘤脱落、坏死消失发生。结论外周血γδT细胞对胰腺癌裸鼠种植瘤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香胶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外培养的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四唑氮蓝还原法检测BxPc-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乳香胶联合吉西他滨(两药联合组)用药后BxPc-3细胞内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亚基以及NF-κB抑制蛋白IkB、凋亡调节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监测移植瘤体积变化.结果 两药联合组选择乳香胶(40 mg/L)和吉西他滨(10 mg/L)处理72 h后,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单独使用(P<0.01);凋亡比例(45.13±4.01)明显高于乳香胶组或吉西他滨组(P<0.01)和对照组(5.07±1.37,P<0.01);乳香胶或两药联合可抑制NF-κB的活性;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作用48 h后,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吉西他滨组和对照组(P<0.01).而IkB和Bax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吉西他滨组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乳香胶或两药联合组可显著抑制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P<0.05).结论 乳香胶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增加IkB和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的蛋白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并增强吉西他滨的药效.  相似文献   

6.
肺腺癌A549细胞CD133~+CD44~+表型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能力的关系.方法 使用单细胞克隆的方法 ,筛选出能够持续增殖分裂的肿瘤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 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和CD44在具有增殖分裂能力的A549细胞和普通A549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按表达结果 对A549细胞进行分组,应用单克隆方法 对各组细胞进行培养,并按不间密度注射于裸鼠皮下,观察各个组别的成瘤能力.结果 (1)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情况,发现多数细胞死亡,1周后仅有4.11%的细胞能够增殖分裂形成克隆.(2)具有增殖分裂能力肿瘤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 :CD133阳性率为19.0%,CD44阳性率为57.0%;普通A549肿瘤细胞免疫荧光结果 :CD133阳性率为2.5%,CD44阳性率为34.0%;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CD133和CD4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普通A549肿瘤细胞(P<0.01).(3)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实验提示:CD133~+CD44~+(A组)细胞成瘤能力显著高于CD133~-CD44~-(B组)、CD133~-CD44~+(C组)和CD133~+CD44~-(D组)细胞(P<0.05);裸鼠瘤块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腺癌,各脏器检查未发现转移:在接种CD133~+CD44~+(A组)细胞的瘤块组织中发现除了有CD133~+CD44~+细胞外,还有CD133~-CD44~-细胞.结论 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CD133~+CD44~+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对裸鼠体内移植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肺癌A549细胞建立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实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CsA组,腹腔注射CsA;Tac组,腹腔注射Tac.根据各组小鼠瘤体积变化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根据终末瘤质量计算影响率.以细胞侵袭实验研究各组小鼠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和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基因(Bax) mRNA的表达.结果 CsA组和Tac组移植瘤增长迅速,质量和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影响率分别为19%(P<0.05)和25%(P<0.05).CsA组和Tac组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对照组肿瘤凋亡指数为(0.049±0.008)%,CsA组为(0.009±0.001)%,Tac组为(0.007±0.001)%,对照组高于CsA组和Tac组(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sA组和Tac组肿瘤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较高(P<0.05),Bax mRNA的表达较低(P<0.05).结论 CsA和Tac对裸鼠体内移植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会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胰腺癌Panc-1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10,100 μmol/L)汉黄芩素作用胰腺癌Panc-1细胞24 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将20只荷Panc-1细胞移植瘤裸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汉黄芩素组(汉黄芩素60 mg/kg,1次/d),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150 mg/kg,1次/周)与联合用药组(汉黄芩素+吉西他滨),连续给药2周并停药7 d后,比较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无处理的对照细胞比较,3个浓度汉黄芩素处理后的Panc-1细胞OD值均明显降低,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且均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汉黄芩素组,吉西他滨组与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的生长均被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24.8%,30.5%,66.1%,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明显大于两个单药组(均P<0.05),但两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肿瘤组织CD31(反映MVD)与VEGF的表达均明显减少,且吉西他滨组,汉黄芩素组,联合用药组减少程度依次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能一定程度抑制胰腺癌在体内的生长,并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该作用的机制部分与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30只裸鼠建立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动物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分别于瘤周及瘤体注射阳离子脂质体(1ipofectin,Lip),ASODN/Lip及NODN/Lip,每5天1次,共3次。观察肿瘤抑制率、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的变化。用TUNEL法,透射电镜观察体内瘤体的细胞调亡情况;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肿瘤的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ASODN/Lip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在治疗期内减少,抑瘤率达70.10%;而NODN/Lip治疗组和Lip对照组肿瘤体积增加。各组裸鼠体重无明显变化。ASODN/Lip组细胞凋亡率为38.6%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ODN/Lip组肿瘤的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速度,并促进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强力霉素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裸鼠肝癌HepG2 Tet-on-HIF-1α 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口服强力霉素(Dox)后,观察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荷瘤裸鼠口服强力霉素可以上调裸鼠皮下移植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肿瘤体积Dox(+)组vs.Dox(-)组为(513.545±276.229)mm 3 vs.(166.506±110.142)mm 3 (P<0.05),肿瘤重量(1.251±0.438)g vs.(0.640±0.296)g(P<0.05),肿瘤生长速度Dox(+)组明显超过Dox(-)组,肿瘤内面积坏死率明显小于Dox(-)组(31.360%±2.728%)vs.(36.640±3.804%)(P<0.05);同Dox(-)组相比,Dox(+)组裸鼠体重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荷瘤鼠均无肝、肺转移发生.结论 强力霉素可以诱导裸鼠肝癌HepG2 Tet-on-HIF-1α 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促进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化疗药物对荷人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化疗药物对荷人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人中分化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5只荷人胆管癌裸小鼠分为各治疗组和对照组,裸小鼠治疗组每组5只,对照组10只。分组当天称鼠重,由尾静脉用药1次。给药剂量:丝裂霉素(MMC)4mg/kg,阿霉素(ADM)10mg/kg,长春新碱(VCR)0.20mg/kg,泰素(TAXOL)20mg/kg,顺铂(DDP)10mg/kg,环磷酰胺(CTX)120mg/kg,5-氟脲嘧啶(5-Fu)120mg/kg,NS为0.2mL/只。第21天处死裸小鼠,称鼠重,计算体重变化。治疗期间每周测肿瘤瘤径2次,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MMC,ADM,VCR,TAXOL,DDP和CTX组第21天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1%,23%,39%,47%,51%和86%,裸小鼠体重增加分别为:21%,0%,11%,1%,14%和8%。5-Fu组80%裸小鼠死亡,有药物毒性反应。结论:MMC,ADM,VCR,TAXOL,DDP对荷人中分化胆管癌裸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抗癌作用,CTX无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新城疫病毒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D90对体内、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抗癌实验,通过体外培养A549细胞观察D90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而建立14例A549肿瘤细胞裸鼠模型,对实验后裸鼠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光镜、电镜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从而探讨新城疫病毒D90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 NDV强毒株D90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溶解、杀伤A549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体积明显缩小(t'=4.753,P<0.01),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血管分布减少,肿瘤细胞坏死与凋亡.结论 新城疫病毒强毒株D90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溶解、杀伤肿瘤细胞,能够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转移,对正常组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SOI模型分为Ⅰ组(Gemcitabine 100mg/kg),Ⅱ组(Gemcitabine50mg/kg)和对照组。Gemcitabine于术后第2,3,6,9天给药,ip,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并对肿瘤组织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以及PI/AI进行分析。结果 (1)Ⅰ组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生长,Ⅱ组则无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但两者对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均无显著疗效;(2)Ⅰ组可显著降低肿瘤增殖指数(PI),增大凋亡指数(AI),PI/AI显著降低。结论 Gemcitabine单用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生长,但对肿瘤转移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移植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支架治疗组(C组),健择治疗组(D组)。记录各组各时段肿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治疗后35d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B,C,D组于治疗后35d肿瘤体积分别为(2 256.1±267.1)mm3,(2 096.5±237.9) mm3,(1 392.2±189)mm3,(1 534.9±115)mm3,其中C,D组与A,B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抑瘤率为7.4%, 39.6%和33%。电境观察C组和D组均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同等剂量下,纳米磁靶向性药囊治疗效果优于5-FU,但与健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纳米磁小体靶向药囊(TM5-FUNC)经尾静脉注射入胆管癌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埋植在移植瘤内的磁化支架所产生的磁靶向引导作用,TM5-FUNC选择性地聚集于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组织内;探讨此装置对人胆管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6组,通过尾静脉按分组方案给药,分别将TM5-FUNC 250mg/kg、200mg/kg和150mg/kg组列为高、中、低剂量组。计算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肿瘤生长曲线。处死裸鼠后,将肿瘤标本置电镜下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结合内置支架的TM5-FUNC高、中剂量组的移植肿瘤体积在治疗后35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M5-FUNC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高剂量组39.6%、中剂量组14.6%、低剂量组7.9%。从高、中、低剂量TM5-FUNC干预组中可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肿瘤生长越缓,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曲线变化最为缓慢,中剂量组次之,其余组曲线变化较为一致。电镜结果显示,TM5-FUNC对荷瘤裸鼠的肿瘤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越为明显。结论:本课题组所研制的TM5-FUNC新剂型,在内磁场的导向作用下,能有效抑制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对原位移植瘤手术切除后复发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高转移肝癌HCC-LM3原位移植瘤建立后14 d,手术切除原位瘤,分别使用槐耳清膏和生理盐水灌胃28 d后,比较肝脏复发肿瘤的大小和肺转移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 槐耳清膏可显著延缓移植瘤手术切除后复发肿瘤生长、抑制肺转移,降低肿瘤MVD,降低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论 槐耳清膏显著抑制人肝癌HCC-LM3原位移植瘤手术切除后复发肿瘤的生长以及肺转移,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增殖诱导配体(APRIL)siRNA(pGC-shAPRIL重组干扰质粒)对裸鼠SW480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瘤块长到一定体积,全部裸鼠分为APRIL siRNA组、空载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进行瘤块内注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瘤APRIL mRNA水平;瘤块和裸鼠肝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RIL、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结果 APRIL siRNA组,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APRIL mRNA[(1.36±0.03)×10~7、(1.05±0.02)×10~8、(1.04±0.01)×10~8 copy/ml]和蛋白表达得分(2.00±0.40、7.00±0.45、8.00±0.40)明显降低(P<0.05);瘤块体积显著减小[(0.78±0.04)、(1.60±0.07)、(1.66±0.06)cm~3](P<0.05);与之相应Ki-67(2.00±0.45、8.00±0.54、7.00±0.44)和MMP-2(3.00±0.44、7.00±0.45、7.00±0.55)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RNAi敲低APRIL基因表达,抑制了裸鼠SW480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打靶APRIL基因的RNAi技术有望成为人结直肠癌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MUC1过表达对5-氟尿嘧啶及顺铂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MUC1过表达及稳定沉默食管癌细胞株,建立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顺铂(8mg/kg,d1,d7)及5-氟尿嘧啶(20mg/kg,d1~d6)腹腔注射,测量肿瘤体积及裸鼠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及体重曲线;计算肿瘤抑瘤率。结果顺铂与5-氟尿嘧啶均能抑制MUC1过表达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长,裸鼠体重及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顺铂的抑制效应更明显(P〈0.05);在MUC1稳定沉默裸鼠无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顺铂与5-氟尿嘧啶都能抑制MUC1过表达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长,顺铂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同时对体重的影响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以及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核转录因子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GC-7901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分别使用贝伐单抗(BVZ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治疗4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检测移植瘤Ki-67、CD34、VEGF及Sp1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相比PBS组,BVZ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P〈0.05),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指数明显增加[(5.3±1.8)%比(16.7±6.7)%,P<0.01],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下降(4.0±1.0比16.3±1.5,P<0.001).贝伐单抗能减少肿瘤内VEGF表达,但对核转录因子Sp1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贝伐单抗可有效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减少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但不引起Sp1表达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