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肾动脉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桐荪 《新医学》2006,37(5):289-290
1引言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肾动脉栓塞是指肾动脉或其分支内形成血栓以及管腔被血栓栓子或血液中的凝固物所堵塞,导致肾组织缺血,发生缺血性损害(缺血性肾病),出现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或急性肾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就其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狭窄     
谌贻璞 《新医学》2006,37(5):286-287
1引言 肾动脉狭窄常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及大动脉炎引起.青年患者多见于后两种疾病,而老年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西方国家常见前两种疾病,而中国大动脉炎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动脉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红  刘晓玲 《华西医学》2009,24(1):103-104
目的:观察外伤性肾损伤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26例,其中12例有失血性休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后注入栓塞剂。术前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液、止血、输血防治休克。术中顺应医师的操作,观察生命体征、小便量、色的变化。术后:重点预防穿刺点出血,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处理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临床症状很快缓解,血压均在12h内恢复正常,血尿在1~2天消失,有效率达100%。结论:外伤性肾损伤出血,采用肾动脉栓塞术即可立刻止血,又可为患者保全功能正常的肾脏。  相似文献   

4.
肾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天勇  李虹  魏强  沈宏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4,19(4):618-619
目的:探讨肾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例1为右肾动脉狭窄(纤维肌肉增生型),例2为左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型),例3、例4皆为左肾动脉狭窄(纤维肌肉增生型)。分别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与肾动脉行搭桥术治疗,阻断肾动脉血供40至55分钟。结果:4例病人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病员术后一周恢复良好,血压平稳。随访2—4年,例2术后一年发现血压升高及左肾动脉狭窄,手术切除萎缩的病肾后血压降至正常。讨论:对于严重肾动脉起始部的狭窄,采用外科旁路血管吻合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腹膜后途径可降低经腹腔途径术后发生局部粘连的可能性,并减少对患者脾门和胰腺损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24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1个月平均收缩压为(143.0±10.3)mmHg,舒张压为(86.0±5.1)mmHg.术后6个月平均收缩压为(150.9±13.8)mmHg,平均舒张压为(90.9±18.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和6月分别有19例(79.1%)和16例(66.7%)获益.[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动脉狭窄(RA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肾动脉狭窄的认识,并评价介入治疗RAS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RAS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大动脉炎者介入治疗未获成功,其余9例均成功植入支架1枚,术后血压改善7例,2例无效;肾功能治愈1例,好转3例。结论详尽的临床资料采集有助于提高RAS的诊断,RAS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是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但有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主因多发骨髓瘤1年半,腹痛、血尿3小时,于2012年6月22日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因胸痛、颜面水肿就诊,经CT、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多发骨髓瘤,化疗后病情缓解。此次患者突发腹痛,为阵发性,难以忍受,同时伴肉眼血尿。血常规:白细胞4.86×109/L,红细胞2.22×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选择性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肾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肾动脉栓塞行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5例肾动脉栓塞行肾动脉置管溶栓后,3例栓塞完全溶解,2例栓塞部分溶解,腰痛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置管溶栓后,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可提高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7岁,因“确诊尿毒症5年,反复气促半年余,加重6小时”于2008年10月5日入院。患者5年前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透析过程中长期无尿,饮食和干体重控制良好。2008年4月开始经常出现气促,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于透析前一日出现恶性高血压、急性肺水肿而行急诊透析。4月和5月因再发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栓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确诊为肾动脉狭窄及肾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与正常或健侧肾脏对照。结果:肾动脉狭窄及肾动脉栓塞的二维超声形态学、彩色血流信号及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有特异性的变化,其探测成功率及诊断敏感性均较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栓塞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支架安置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研究现状—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朝华  何林  谢晓东 《华西医学》2001,16(4):383-385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 ,比较肾动脉支架安置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优缺点。材料和方法 :检索截至 1998年 8月发表的报道肾动脉支架安置(14篇 ,6 78例 )和PTA术 (10篇 ,6 44例 )的文章 ,以随机 -效应模式合成数据。结果 :肾动脉支架安置显示出极大的优势性。安置成功率 98% ,重大并发症发生率 11% ,高血压治愈率 2 0 % ,缓解率 49%。肾功改善率和稳定率分别为 30 %和 38%。 6~ 2 9月随访示再狭窄率为 17%。操作成功率及再狭窄率均优于PTA (分别为 98% :77% ,17% :2 6 % ;P <0 0 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支架安置后 ,与PTA比较 ,高血压治愈率较高 ,但肾功改善率较低 (分别为 2 0 % :10 % ;30 % :38% ,P <0 0 1)。结论 :肾动脉支架安置在技术上优于PTA ,但临床上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肾动脉狭窄的9例患者共17条肾动脉(1例患者一侧肾切除)行经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前均先行常规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肾动脉峰值流速、肾动脉与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的峰值流速比值、肾内叶间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收缩早期加速度判断肾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8~15 s后肾动脉显影并达到最大强度,增强平均时间为(530±32)s.超声造影后有16条肾动脉显示,均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增强,超声造影显示8条肾动脉狭窄,其中1条肾动脉造影后狭窄不明确,血管造影后确诊为轻度狭窄;不显影的1条被证实为闭塞.以血管造影为标准,超声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血管造影的吻合系数Kappa=0.882,P<0.01;常规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与血管造影的吻合系数Kappa=0.414,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肾动脉狭窄的血流显示,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出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78岁。因腹泻2天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4年,自服北京降压0号后,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左右。入院时血压150/80 mmHg。血尿素11·39 mmol/L,肌酐138 mmol/L。B超示左肾体积缩小,皮髓质界限不清。经非洛地平5 mg,每日2次,依那普利10 mg,每日3次,氢氯噻嗪2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血压波动在150~180/80 mmHg。分析有继发性高血压之可能,遂行肾动脉酐均恢复正常。肾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及大动脉炎引起,老年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本例即存在股、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在老年人较常见,尤其是单纯性收缩期高…  相似文献   

14.
正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导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一种,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RA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RAS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情严重未获及时治疗者可出现肾萎缩和肾功能恶化[2-4]。然而,RAS可通过介入治疗改善或治愈RAS性高血压、保护或改善肾功  相似文献   

15.
张晓峰  朱起之 《临床荟萃》1998,13(18):863-863
肾动脉狭窄是造成肾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我们遇到1例肾性高血压经手术证实为血管外压迫至肾动脉狭窄,属少见特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动脉栓塞术,国内外已较为普遍地开展起来,无论胸外、普外,泌外均应用较多,特别是泌尿外科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肾动脉栓塞术与肾血管造影不同。后者是肾脏疾病的一种诊断手段,而肾动脉栓塞是治疗措施的一种。施行肾动脉栓塞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诊断。具体实施时,往往是肾脏疾病已经多种检查,已有  相似文献   

17.
背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包括摘取栓塞或切除狭窄段后重新吻合血管,或者利用自身静脉进行肾动脉与髂动脉的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技术逐渐改进,但仍有部分病例发生移植肾的丧失。目的:分析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分类、诊治方案的选择及效果。方法:对2002/2010收治的10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6.9(22~55)岁。发病时间移植后5d~7年半,其中8例患者为移植后半年内发病。常规超声筛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与结论:除1例患者拒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及1例开放手术患者,最终有8例接受介入治疗,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均确诊移植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为60.3%(40%~80%)。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4例支架置入,其中7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5例肌酐降至正常,2例肌酐降至发病前水平,所有患者移植后早期即尿量显著增加、血压降至正常。在之后的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现再次狭窄或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其中1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出现动脉出血,最终导致移植肾切除。提示对于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结合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以及狭窄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并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肾动脉栓塞术,是在为肾癌患者手术前,将栓塞物明胶海绵注入患侧肾动脉造成人工的肾动脉栓塞,使患侧肾脏缺血的一种手术。目的是为了减少肾切除术中出血,提高癌组织切除率及降低由于术中操作所致的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1,男,59岁,农民。主诉:劳累性胸闷、气短1个月,于2013-03-14 15:20入院。查体:T35.9℃,P 72次/min,HR 20次/min,BP 110/90mmHg(1mmHg=0.133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平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无罗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HR 92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  相似文献   

20.
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常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RAS>50%的患者中,93%有高血压[1]。有报道RAS>70%,甚至>60%即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但有人则认为,RAS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改变无关[2]。肾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及Takayasu大动脉炎(TA)是RAS常见病因[1]。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多见于老年人,FMD多见于年轻人,国内则以TA最多见。近年来,因冠状动脉造影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ARAS病例已逐渐增多[1]。RAS治疗方法有3种[1]:①介入法肾血运重建(revascularization),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