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腹型肥胖与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社区中老年人群腹型肥胖和糖尿病(DM)的现患率,分析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1130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及血糖的检测,比较腹型肥胖组和正常体型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本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腹型肥胖现患率达59.47%(WC标准)、66.55%(WHR标准),糖尿病现患率达12.83%。腹型肥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体型组。WC、WHR和BMI均与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值的大小和显著性是WHR>WC>BMI。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WHR与糖尿病的相关性优于WC和BMI。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杨莉  廖然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4):241-242,244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方法从1999~2001年我院门诊健康人群体检中整群抽取完整资料1003例,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20~34岁,35~54岁,55~64岁,≥65岁)分组比较BMI,并就BMI与我国北方地区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就不同BMI水平组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人群男女两性体重指数总体均值为23.07±3.20kg/m2.BM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5~64岁组BMI24.47kg/m2为最高;随BMI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检出率均明显增高.结论成都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低于中国成人BMI的总体均值和我国北方地区同年龄组BMI;随BMI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糠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检出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人三种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三种常见慢性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状况,探明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找出社区慢病防治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120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结果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检出率经标化后分别是50.12%、44.26%和8.74%,与高脂血症相关的因素有7个,其中主要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体质指数(BMI)分级、腹型肥胖和粗粮摄入;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有11个,其中主要因素有年龄、吸烟、紧张程度、BMI分级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有5个:家族史、BMI分级、腹型肥胖、粗粮摄入和体育锻炼。结论肥胖和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三种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粗粮摄入和体育锻炼是主要的保护因素,增强保护因素和减少危险因素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内蒙古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重点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患病情况、健康干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科体检的924名40岁以上的中老年干部人群,体检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随访需求情况,然后对体检结果、健康随访需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4名体检者中,高血压病的检出率为41.3%,糖尿病的检出率为18.3%,高血脂症的检出率为49.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80岁的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40~60岁体检人群中,男性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人群的高脂血症患病率却远远高于男性,与年龄无关。需求问卷分析结果示,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人群的需求最低,仅有12%;80岁以上人群的需求率最高,达70.4%。结论内蒙古地区中老年人群的重点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国慢性病患病率水平,应加强该地区人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岁以下的在职干部人群保健意识淡薄,是慢性病个体化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社区人群新诊断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 病例对照研究,对社区人群新诊断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单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史、腰臀比值( WHR) 、体质指数(BMI) 、高血压史和收缩压(SBP) 等和该病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模型分析,家族史、WHR、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收缩压等经校正后仍有显著性,高血压史和BMI 则否。结果表明,家族史、W HR 增高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史、SBP 等可以作为确定高危人群的筛选因素。本研究提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圳宝安区15~69岁常住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5~69岁常住居民3230人,其中男性1435人,女性1795人,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12.2%,高血压检出率为13.5%,标化率为7.7%。不同血压分组间年龄、腰臀围比(WHR)、体质指数(BMI)、血糖值和总胆固醇(TC)随着血压分级的加重呈现上升趋势。高龄、高BMI和高WHR为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家族史、饮酒、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宣传教育应作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的重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首诊测血压制度,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朱泾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指数(BMI)、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流行现状,探讨BMI与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制定辖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对该镇7,69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其中男性3,611名,平均年龄为(70.95±5.40)岁;女性4,079名,平均年龄(72.94±5.97)岁。体检内容包括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9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平均BMI为(24.03±3.49)kg/m~2,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35.70%、11.78%、45.47%、11.61%和25.85%。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检出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城镇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而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BMI在超重、肥胖范围内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检出率高于BMI在正常范围内人群。结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检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辖区老年人健康生活干预,控制体重,尤其是针对城镇中的女性,应作为重点健康教育干预对象加以干预,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 116名户籍居民体检者体检结果,评价其健康状况,为制定社区健康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体检报告,找出户籍居民患病率较高的疾病及健康危险因素,分析其年龄段、性别等分布情况。结果患病率由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超重或肥胖(28.76%)、高血压(17.83%)、脂肪肝(15.68%)、肾结石(11.29%)、糖尿病(10.30%)。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年龄以4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结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加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制定合理的社区健康干预方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呈大幅度上升,加强对中老年人体检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卫生服务。本研究分析社区50岁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探索疾病相关影响因素,为保障居民健康和实现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在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体检的50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体检和疾病询问的方法对该人群进行体检,内容包括物理检查、病史询问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并对体检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血压位于正常高值、肾脏功能指标异常、高血压、超重、空腹血糖增高及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0%、37.5%、37.0%、35.2%、28.6%和26.7%,其次为血清总胆固醇增高和肥胖,分别为16.3%和9.8%;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超重、中心型肥胖、高血压及空腹血糖增高等疾病检出率均不同,均P0.05;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血压、空腹血糖增高等疾病检出率较高,但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检出率较低,均P0.05。BMI≥24kg/m2(OR=2.247,95%CI为2.060~2.451,P0.001)、患有高血压(OR=1.115,95%CI为1.020~1.209,P=0.017)、空腹血糖增高(OR=1.236,95%CI为1.124~1.359,P0.001)和血清总胆固醇增高(OR=1.142,95%CI为1.017~1.282,P=0.024)是导致肾脏功能指标异常的相关因素。结论 50岁中老年人多种慢性病检出率较高,应开展社区疾病预防工作,加强慢性病综合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男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老年男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上海市男性健康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某区8个街道40~74岁的中老年男性,2002-2006年期间共调查61 500人.采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WHR)作为肥胖的测量指标.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各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被访者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8%、7.7%和49.7%.在所有被访者中,66.7%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高血压标化患病率(26.5%)居首位.分别调整WHR和BMI,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泌尿道结石、中风的患病率随BMI和WHR的增高而上升.与正常BMI组相比,肥胖组患5种疾病的OR值为1.16~3.13;WHR最大组与最小组相比,5种疾病的OR值为1.20~1.69.趋势检验P值均<0.05.糖尿病与WHR呈正相关,WHR最大组的患病率是最小组2.40倍(95%CI:2.14~2.70),而糖尿病与BMI无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随BMI增高而下降,肥胖组与正常BMI组相比,OR=0.87(95%CI:0.77~0.98);而WHR结果 则相反,WHR最大组的OR值为最小组的1.26倍(95%CI:1.14~1.40).结论 高血压、胆结石、泌尿道结石、心脑血管疾病在肥胖男性中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病率与向心性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上海保税区企业人群668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BMI和WHR分为A组正常体重正常体型、B组正常体重异常体型、C组异常体重正常体型、D组异常体重异常体型,进行MS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WHR和BMI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的患病关系。结果调查对象BMI异常检出率为49.1%(标化率40.30%),WHR异常检出率为53.0%(标化率54.75%),随年龄的增长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A组相比,B组、D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MS患病率以及合并2项以上代谢异常情况均明显增高(P0.05),而C组人群仅高血压及MS的患病率明显增高(P0.05),B组、C组、D组人群MS的患病风险均高于A组,OR值分别为11.581(95%CI:1.277~105.044)、16.600(95%CI:1.822~151.224)、83.000(95%CI:11.419~603.289)。结论 WHR、BMI异常可增加MS的患病风险,WHR对代谢异常的影响比BMI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MS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将WHR、BMI作为MS早期防治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农村人群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的分布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对安庆周边(东至县)农村地区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WHR、BMI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2 890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平均FBG为(5.81±1.53) mmol/L,DM粗患病率为9.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2%;随着BMI的增加,FBG水平和DM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BMI、WHR达肥胖标准(全身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人群的FBG水平及DM患病率均比各自正常人群高.将BMI和WHR同时纳入模型,并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胆固醇、三酰甘油、舒张压、收缩压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R与DM患病相关联(OR=5.76,95% CI:2.67~12.43),而BMI与DM患病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型肥胖与DM患病有关,提示腹型肥胖者易发生DM.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检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静脉血测血糖(FBS)、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结果3872名铁路职工中1005人被诊为脂肪肝(25.96%),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872例(22.52%)。NAFLD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无论男女,均以40~59岁高发。NAFLD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超重、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其对照组,而NAFLD组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为BMI、ALT、WHR、TG、DBP、FBS、UA、性别和年龄,与非酒精脂肪肝关系最密切的指标前3位是BMI、WHR和TG。结论长沙铁路职工NAFLD患病率高。男性、肥胖、高脂血症、ALT活性升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城市社区的20~92岁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2010年8—10月对北戴河区3 572人进行调查,其中有效资料为3 569份,有效率99.92%。高血压患病率为15.19%(男21.26%,女9.16%%)。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总患病率分别为19.73%、30.38%和16.63%;不同体重指数(BMI)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1,P0.01)。随着BM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BMI标准,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人群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9.50%、25.74%和16.01%,不同BMI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8,P0.01),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往往共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对于预测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的实用价值及其诊断建议值,为确定我国肥胖和腹部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界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5-1997年全国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包括偏相关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交互作用分析,计算BMI、WC、WHR在不同截点暴露对高血压、高血糖和二者聚集的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归因危险百分比(ARP)和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PARP)。结果:①BMI、WC与血压和血糖的相关性比WHR好;②logistic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休闲活动强度、文化强度和DM家族史后,BMI、WC、WHR是患高血压、高血糖以及二者聚集重要的预测因子,三者的相对重要性以BMI>WC>WHR;③BMI、WC、WHR三者之间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有相加交互作用,尤其以BMI与WC的交互作用普遍存在,其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AB)]在5.95-29.34%之间;④BMI≥23、≥24、≥25时,RR在2.5左右,从流行病学角度看,RR值处于暴露因子与疾病关联的中高度有害范围,其ARP在0.580-0.626之间,从流行病学角度看,RR值处于暴露因子与疾病关联中的中高度有害范围,其ARP在0.580-0.626之间,PARP在0.259-3.08之间,⑤男性WC≥85cm、女性WC≥80cm和男性WC≥90cm,女性WC≥80cm,RR分别在2.06-3.08之间,此时腹部肥胖对高血压、高血糖和二者聚集的PR值分别处于中、高度有害;RR分别在0.515-0.676之间,PARP分别在0.241-0.431之间。结论:从暴露对疾病危害的程度,人们对超重和肥胖的可接受性,我国开展肥胖防治处于初期阶段及公共卫生人群预防的角度综合考虑,在BMI、WC、WHR中,预测我国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实用价值以BMI和WC为好,建议以BMI为肥胖指标,BMI≥24诊断为超重和肥胖;以WC为腹部肥胖指标,男性WC≥80cm、女性WC≥80cm为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We conducted a survey in 2008 to measure the prevalence of lifestyle-related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in Philippine adults.Methods: 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 was used to cover the entire Philippine population of adults aged 20 years or older. Using health questionnaires,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blood examinations, the prevalences of atherosclerosis-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s were determined. Survey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in 2003.Results: Out of 7700 eligible subjects, 64% to 93.7% responded to different survey items. Age-adjusted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was 24.6% at a single visit and 20.6% when corrected for true prevalenc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was 3.9% on the basi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5.2% by FBG and history, and 6.0% when 2-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 level was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was 72.0% and the prevalence of smoking was 31%.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4.9% by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10.2% and 65.6% by waist-hip ratio (WHR) in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s of coronary, cerebrovascular,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 were 1.1%, 0.9%, and 1.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prevalences of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were higher in 2008 than in 2003,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diabetes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smoking decreas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a need for active collaborative intervention by al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medical societies in the Philippines.  相似文献   

18.
甘标  朱凯星  许美振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2-2444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海珠区年满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631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的测量)。描述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病率,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5.1%(标化率15.1%)。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吸烟、咸淡口味和锻炼(P〈0.05)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病家族史、BMI、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咸淡口味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89、0.873、1.721、1.753、1.167、1.601、2.016和1.259。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接近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应采取全人群预防与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加强对中老年、文化程度低、超重朋巴胖、口味较成、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