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5年2月一猪场猪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发病急、病死率高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瘟混合感染。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连城县某猪场一栋120头50kg体重的猪发生以呼吸困难、高温、皮肤发红,毛孔有出血点、持续高温为主要症状病症,并陆续出现大量死亡,经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发猪瘟,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该猪场于2006年9月初,出现部分猪皮膜发红、高温不退,用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拉定注射无明显效果。随后,猪群陆续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0.5~41.5℃,体表毛孔出现针点状出血点,后期猪呼吸困难,耳、鼻、腹下四肢末端出现紫绀,血液暗黑、稀薄,猪腹泻、便秘交替,1周内死亡十多头。2剖解病变病死猪皮肤及黏膜发疳,有…  相似文献   

3.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猪瘟 (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又称蓝耳病 ,PRRS)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两大传染性疾病。多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猪瘟疫情在国内始终不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自 1996年首次报道[1] 在我国存在以来 ,迅速传播和蔓延到国内大部分省、市和地区 ,给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2 0 0 0年 7~ 9月 ,辽宁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急性、热性、出血性并伴有呼吸困难、腹泻、急性死亡和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经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及采用免疫荧光抗体等实验室技术检查 ,确诊是由HCV和P…  相似文献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山东某规模化养猪场保育仔猪发生以体温升高,耳部、眼周及四肢皮肤发绀,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站立不稳,回盲口纽扣状溃疡和淋巴结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采集病猪的血清和淋巴结、脾、肺等组织,用ELISA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RT-PCR法检测猪瘟病毒,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最后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一年四季不分大小猪只均可发生,此病是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猪瘟(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当前危害猪群的2种主要病毒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2种疾病都是造成猪"高热病"的致病原,且2种疫病常发生混合感染,大大提高了发病猪的死亡率。2018年11月,某猪场发生1例疑似CSF和PRRS感染的病例,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PCR诊断,最终确诊发生CSF和PRRS混合感染。规模养殖场要做好饲养管理,加强相关疾病的检验检疫,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才能保持群体的免疫水平,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减少由疫病造成的养殖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3月,江苏某猪场仔猪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四肢末端、耳尖发绀,站立不稳和淋巴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4头发病仔猪的淋巴结、脾、肺脏组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为阳性,用猪瘟ELISA试剂盒检测猪瘟病毒野毒为阳性。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病例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野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病,1987年美国首先报道了该病的发生.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感染后的成活率下降,成年猪的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份,我市某猪场发生一起以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耳朵发绀、呼吸困难等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曾用磺胺类、头孢类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较高,损失严重。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猪瘟。采取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病猪、强化健康猪猪瘟免疫、注射自家苗、药物控制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有4幢猪舍,分舍饲养母猪、仔猪和肥育猪,总存栏800多头生猪,其中母猪68头,哺乳仔猪170多头,保育猪220多头,育肥猪310多头,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疾病混合感染引起生猪发病,在临床上呈现不典型症状的病例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使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该病病程往往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有较高的死亡率。2011年4月,南阳方城县某猪场发生了类似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典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副嗜血杆菌疾病混合感染病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湖北某猪场发生以妊娠母猪流产、死胎,仔猪及育肥猪体温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高致病性蓝耳病与猪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
为构建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重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本研究首先利用高致病性PRRSV弱毒疫苗HuN4-F112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作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在nsp2区有缺失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命名为pHuN4-F112-△480-620。以pHuN4-F112-△480-620作为载体,采用突变PCR的方法将CSF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1 bp~9 99 bp,1 bp~600 bp,1 bp~330 bp及256 bp~330 bp基因片段分别插到nsp2中aa 480~aa 620位氨基酸缺失编码区域。结果显示,插入完整E2基因或较大E2基因片段的重组PRRSV cDNA质粒均未能拯救出病毒,只有插入较小的E2基因片段(256 bp~330 bp)的重组病毒cDNA质粒成功地拯救出了重组病毒rPRRSV-F112-E2(256-330),拯救的病毒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亲本病毒,间接荧光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0月胶东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 ,仔猪出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分析、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毒分离及ELISA、 PCR检测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现将该场 PRRS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为自繁自养猪场 ,来诊时共存栏大小猪 90 0余头。母猪 12 4头 ,处于妊娠期的有 5 2头 ,其中初产母猪 15头。中大肉猪 4 0 0多头。据畜主介绍 ,该场2 0 0 2年 9月初即有 6头母猪分别于预产期前 3~ 7天左右开始流产 ,在这之前 …  相似文献   

15.
旨在建立一种能快速、灵敏、同时检测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瘟病毒(CSFV)3种病毒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RSV ORF7基因、PCV2ORF2基因与CSFV 5′端保守序列的部分片段。将测序正确的3段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并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CV2、PRRSV与CSFV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的Tm值分别为84.6、86.7、89.3℃,溶解曲线特异,灵敏度分别可达181、202、177拷贝/μL,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本试验建立的PRRSV、PCV2与CSF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了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能够对PRRSV、PCV2、CSFV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危害及防治进行了全面论述 ,包括发病史、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传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某猪场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由于基层兽医工作者诊断本病经验不足,误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既消费了不少药物,也延误了不少时间,加重了经济损失。疫病确诊后,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很快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Results from a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arena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lameness in dressage hors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modifiable arena factors lead to these detriment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use of training surfaces and arenas for United Kingdom dressage horses and to investigate any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ena/surface variables and detriment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returned by 22.5% of all 11,363 registered members of British Dressage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 each of the previously identifi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s dependent variables. Respondents repor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arenas were privately owned, sized 20 × 40 m and had a sand and rubber surfa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x-coated and sand and rubber surfa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detrimental surface properties than sand, sand and PVC, woodchips or grass. Woodchips were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tri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slipping, and sand with tripping.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ny arena surface should have a base, with limestone the recommended surface, and that crushed concrete was best avoided. This information supported previous studies in racehorses that indicated that surface maintenance is essential, especially when many horses are using an arena daily. Problems were less likely if an arena was privately ow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