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7,(11):89-94
冰塞的出现造成河道上游水位壅高,常诱发凌洪灾害。天然河道并非理想直线而是蜿蜒曲折的,冰塞的堆积演变过程更为复杂,研究弯道冰塞水位变化规律对于北方河流的防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S形弯槽试验,分析弯槽冰塞水位变化特点及规律,并与直槽和天然河道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冰塞水位壅高滞后于冰塞的增厚过程,且平衡冰塞水位增值随冰塞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衡冰塞水位相对增值随弗劳德数的增大而递减,弯槽平衡冰塞水位相对增值与直槽相比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2.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流挟冰花能力建立的冰塞壅水计算方法的研究,对有实测冰塞观测资料的万家寨河段率定的经验公式的经验系数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与河段平均比降、断面宽、综合糙率的相关关系,进而推求了无实测冰塞资料的海勃湾河段的冰塞壅水水面线,并从冰塞图形、计算成果两方面论证了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1961年自盐锅峡水库建成蓄水后至1967年刘家峡水库建成前,连续5个冰期在此河段发生了严重的冰塞壅水现象.冰塞壅水水位较冬季平均水位高9米余,接近千年一遇洪水位,冰花最大堆积厚度达10余米,造成上游刘家峡大坝基坑及主要公路被淹,工程局的办公、生活区均受到冰塞壅水的威胁. 本文在1962~66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冰塞变化规律及冰塞壅水位的计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万家寨库区开河期的主要问题是冰坝壅水问题。在开河期,由于库区特殊的地形条件,因而易卡冰结坝,造成严重凌灾。在库区冰坝形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成果,计算了万家寨库区冰坝可能的壅水高度。并根据近三年的开河情况,分析了库区冰坝溃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冰坝上下游水位差、流量和库水位等。  相似文献   

7.
刘孟凯  范秋怡 《人民长江》2020,51(2):189-194
为了定性定量描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塞特征与水力响应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串联渠系冰塞事件-水力响应-闸门操作耦合响应模型,通过多工况对比揭示冰塞体范围、厚度和输水流量及闸门群应对方式等造成的渠系水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闸门群耦合响应下,发生冰塞事件的渠池仅影响其上游渠池的水力过程,对于发生冰塞事件的渠池,其冰塞体上游段水位壅高,下游段水位降低,而该渠池上游所有渠池水位整体降低;闸门群无响应时,冰塞可造成渠系放空风险,而PI控制器作用下的闸门群调度可明显改善渠系应对冰塞事件的水力响应,水位波动幅度随冰塞体和输水流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在模拟工况下,闸前最大水位偏差达0.5 m,输水目标恢复时间约20 h,在冰塞体足够大时,渠系面临漫堤风险。做好渠池风险评估和优化冰塞事件应对控制器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内冰冰塞堆积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隋觉义  方达宪 《水利学报》1994,(8):42-47,61
本文根据黄河河曲段六年的冰情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河段冰塞演变及冰期水位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冰塞运动有关参数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模拟冰塞的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实验室模拟冰塞的演变规律与天然冰塞的演变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9.
江河冰塞糙率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江河冰塞糙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江河冰塞糙率研究成果的共同缺点是没有把冰塞糙率与水流强度及水流的含冰率联系起来,而认为冰塞糙率是冰厚或时间的函数。根据黄河河曲段6年的冰塞实测资料,建立了冰塞糙率与河床糙率的比值和水流佛汝德数的关系。据此,对实验室模拟冰塞糙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模拟冰塞糙率与河床糙率的比值和水流佛汝德数及水流含冰率等关系式。文中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冰塞下水内冰花的堆积运动应与泥沙在河床上的运动相似。  相似文献   

10.
头道拐水文站至万家寨库尾回水末端(拐上)河段长42 km,其间以黑圪劳湾为界,上段属平原型河道,比降较小,历史上年年封河;下段比降增大,历史上较少封河,万家寨蓄水后几乎年年封河。凌汛期间,头道拐河段水位变化是否受万家寨水库水位影响,颇受关注。分析2015年封河期头道拐至万家寨水库河段水位变化过程,得出:库区冰塞头部形成位置取决于河道条件、水库水位和河道流量;库尾冰塞一旦形成,库水位变化不对库尾冰塞产生影响;什四份弯道卡冰封河后头道拐至万家寨河段凌情趋于稳定;头道拐河段水位,流凌、稳定封冻阶段由流量决定,封河发展阶段受冰塞壅水影响,与万家寨库水位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