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征。方法 :本文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SAH共 10 0例 ,均行CT平扫。结果 :10 0例均有直接征象 ,大部分病例伴有间接征象、特殊征象。结论 :CT对诊断SAH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资料齐全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出血类型和临床意义。结果:45例SAH中,原发性39例,继发性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显示脑积水者4例。结论:新生儿SAH适时的CT检查大多具有典型表现,诊断符合率可达95%;但有时可有假阴性;并应与纵裂、直窦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分娩性脑损伤及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方法:均采用轴位CT平扫,对16例分娩性脑损伤及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治疗前后CT表现对照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10例,女6例,出生3h-10天。结果:双侧裂池、小脑幕缘,纵裂池伴双侧脑室后角积血1例;小脑幕缘,直窦、上矢状窦旁积血5例,其中3例伴“△”征;纵裂池,双侧裂池,小脑幕缘积血2例。小脑幕缘,直窦旁积血1例;纵裂池积血8例,结论:CT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分娩性脑损伤及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方法:均采用轴位CT平扫.对16例分娩性脑损伤及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治疗前后CT表现对照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 10例,女 6例.出生 3h~10天.结果:双侧裂池、小脑幕缘、纵裂池伴双侧脑室后角积血1例;小脑幕缘、直窦、上矢状窦旁积血 5例,其中 3例伴“△”征;纵裂池,双侧裂池、小脑幕缘积2例;小脑幕缘、直窦旁积血1例;纵裂池积血8例.结论:CT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检出率。方法对182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病例中,1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占96.2%。其中脑池、脑沟显示高密度影136例,占74.8%;少数不显示高密度影,仅显示大脑纵裂、天幕稍增宽及脑池、沟消失共39例,占21.4%。结论CT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具有极高诊断率,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的早期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CT诊断及预后。方法:C地58例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头颅CT扫描及近期神经精神发育随访。结果:6例患者无症状体征而有CT改变、1例弥漫性出血者生后18小时即死亡,4例正常分娩早产儿以生后24小时内出现呼吸暂停为首发症状,在6-12个月两组病例丹佛发育筛选检查(DDS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螺旋CT诊断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tSAH的螺旋CT表现。结果71例中,脑外侧裂池24例,纵裂池19例,脑沟16例,小脑幕8例,环池2例,四叠体池2例。合并脑挫裂伤12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室出血5例,颅内积气3例,颅骨骨折4例,硬膜下积液1例,脑积水1例,额叶脑梗死1例,脑疝3例,合并多种损伤死亡5例。结论螺旋CT是tSAH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CT复诊证实的105例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47例,侧裂池出血30例,脑沟出血22例,小脑幕区出血6例。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颅骨骨折共12例。结论SCT扫描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科在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中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60例,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住院治疗的新生儿SAH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是造成新生儿SAH最常见原因,新生儿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异常。其CT表现主要有:1)沿大脑表面的脑回形线状高密度影。2)脑裂、脑池内条状高密度影。3)前、后纵裂密度增高且外缘模糊征。4)矢状窦密度增高表现为矢状窦旁征(△征)。5)窦汇及小脑天幕征,表现为Y或M形密度增高影。结论SAH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其CT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并对出血量进行估计,故CT检查是新生儿SAH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曾桄伦  孙炽津  梁茜 《广东医学》2006,27(1):104-105
目的探讨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诊断及头颅CT检查阴性的原因。方法对12例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头颅CT检查均阴性.发病当日检查2例,第2,3天检查4例,3d后检查6例;CSF为均匀一致血性。结论CT诊断SAH的阳性率与距发病的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及CT诊断技术有关;临床医生不能单凭CT扫描未见异常而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行腰穿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纵裂池、直窦、矢状窦旁出血48例,其中有矢状窦旁征13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16例、天幕区出血4例,常累及几个部位;合并其他颅脑病变36例.结论分布在脑沟脑池、小脑幕、直窦、矢状窦旁密度增高影是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覃柳生  左仁杰  韦文华 《右江医学》2012,40(4):553-554,6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患者,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 TSAH位于脑池(纵裂池、侧裂池、环池、枕大池)90例,位于脑表面沟50例,脑池、脑沟同时有出血4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它的颅脑损伤及有多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是诊断TSAH较为可靠的依据及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属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一种类型 ,一般通称为新生儿颅内出血。随着CT检查手段的逐渐普及 ,该疾病已逐渐地从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区分出来。现将我院开展CT检查前后 2年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 (包括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 )作一临床分析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病率  1996年 7月~ 1998年 7月 ,儿科收治新生儿病例共 192例 (主要指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 )。其中颅内出血仅有 2例 ,占新生儿疾病的 1.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樊增  叶贤旺  黄求理  潘宇宁  张杰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66-867,881,836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320-MD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0-MDCT检查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颅动态CT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本组共发现脑血管病变52例,其中动脉瘤47例,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其他病变3例。结论 320-MDCT动态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A造影术(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305例新生儿尸检结果,对92例颅内出血进行分析,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对其中40例SAH的脑标本进行神病理学检查,发现小于32孕周儿为发生SAH的高危害者:40例中出生后1d内死亡15例;大多数SAH病例为局限型及继发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神经细胞胞浆内抗白蛋白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结果提示,SAH时血脑屏障受损,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死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华 《广西医学》2003,25(7):1216-1217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简称SAH) ,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 ,也是致新生儿早死及并发严重后遗症重要原因之一。CT应用以前主要靠腰穿诊断 ,CT应用以来 ,临床诊断主要靠CT扫描确诊 ,并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起到很大作用。本文目的通过对2 0例新生儿SAH观察浅析其病因、临床与CT表现及一些鉴别点 ,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0例新生儿SAH全部CT扫描 ,患儿给予冬眠后平扫 ,OML基线 ,层厚 6~ 8mm ,层距 1 0mm。最早生后 1h ,晚至 30h ,足月产儿 7例 ,早产儿 1 3例 ,且其体重 <2 5kg ,均有产前及产后窒息缺氧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 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