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45例非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其中295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对照组、心绞痛组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通过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并测定血浆PAI-1抗原水平.为分析PAI-1基因型与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相关性,将心绞痛组与OMI组患者合称冠心病者,对照组与心绞痛组患者合称非心肌梗塞者.冠心病患者又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者.结果血浆PAI-1抗原水平在对照组、心绞痛组及OM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UAP患者与SAP相比,PAI-1抗原水平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25.0±7.2ng/ml比22.3±7.1 ng/m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PAI-1抗原水平与UAP仍有显著性相关,调整后的OR值为1.83(P=0.05).冠心病者4G和5G等位基因频率为56%和44%;对照组频率为62%和38%,冠心病者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一元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AI-1基因型与PAI-1抗原水平间无相关性(P>0.05).PAI-1基因型分布及血浆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结论血浆PAI-1抗原水平升高可能与UAP有关,但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血浆抗原水平及冠心病、心肌梗塞均无显著相关,且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utrophilelastase,NE)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85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简单病变组 2 4例 ,复杂病变组 5 1例 ,正常对照组 10例。根据CHD病情分为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2 1例 ,正常对照组 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ASA)检测血浆NE含量 ,比较不同组间NE含量。结果 :血浆NE含量 :复杂病变组 [(6 3.4 2± 13.6 2 ) μg/L]高于简单病变组 [(4 4 .5 0± 12 .7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AMI组 [(71.4 8± 10 .16 ) μg/L]高于UAP组 [(6 1.2 7± 14 .5 7) 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明显高于SAP组 [(4 0 .95± 10 .0 9) μg/L]及正常对照组 [(36 .6 3± 12 .35 )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血浆NE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CHD病情严重性相关 ,NE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型 (PAI 1)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87例老年UAP患者发作时的血清PAI 1水平与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 ,并与 89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 UAP组的PAI 1的水平 (99.77± 3 2 .95 ) μg·L-1较对照组 (5 5 .0 0± 2 1.2 3 ) μg·L-1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D62p活性 (12 .5 6± 4.66) %较对照组 (6.3 3± 2 .3 8) %也有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PAI 1水平和血小板活性增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与冠心病(CHD)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对 1 1 0例观察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特征分为 :简单病变组 3 2例 ,复杂病变组 5 6例 ,正常对照组 2 2例。同时 ,根据临床CHD病情分为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9例 ,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 8例 ,正常对照组 2 2例。用酶免法 (ELASA)检测血浆DD含量 ,比较不同组间DD含量。结果 :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 [( 0 .499± 0 .2 1 4)mg/L]高于简单病变组 [( 0 .3 2 9± 0 .1 73 )mg/L]及正常对照组 [( 0 .3 1 9± 0 .1 2 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AMI组 [( 0 .5 93± 0 .3 44 )mg/L]和UAP组 [( 0 .471± 0 .2 1 4)mg/L]明显高于SAP组 [( 0 .2 92±0 .1 0 1 )mg/L]及正常对照组 [( 0 .3 1 9± 0 .1 2 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血浆DD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CHD病情严重性相关 ,DD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血浆抗原水平及基因启动子 - 6 75 4G/ 5G、- 84 4G→A多态性与男性不稳定心绞痛 (UAP)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UAP患者 74例 (UAP组 ) ,冠脉造影正常者 6 8例 (对照组 ) ,以ELISA法测定PAI 1血浆抗原水平 ,PCR扩增特定DNA片段 ,琼脂糖电泳确定 - 6 75 4G/ 5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 ,XhoⅠ酶切及琼脂糖电泳确定 - 84 4G→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UAP组血浆PAI 1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6 7 86± 32 5 9ng/ml比 5 1 35± 17 95ng/ml,P <0 0 1)。血浆PAI 1抗原水平与血糖 (Glu)水平正相关rs=0 2 37(P =0 0 0 4 )。UAP组 4G、4G纯合子及 4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84 4位点三种基因型及A、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无差别。 4G及G等位基因与较高的血浆PAI 1抗原水平有关 ,4G/ 4G及AG/GG基因型者UAP组血浆PAI 1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AI 1抗原水平及Glu水平与UAP发生有关。结论 PAI 1基因启动子 - 6 75 4G/ 5G ,- 84 4G→A基因多态性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无关 ,但 4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存在较高的PAI 1抗原水平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及Glu水平是U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 12 0例ACS患者 ,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6 0例 (据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前UAP为UAP1 组 ,治疗后的UAP为UAP2 组 ) ,并入选 6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AMI组和UAP1 组血浆LPA水平分别是 [(3.80 17± 0 .6 2 89) μmol L、(3.0 2 73± 0 .76 2 3) μmol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8378±0 .6 75 3) μmol L],P <0 .0 5 ,其中异常增高率AMI组占 6 3.3%,UAP1 组占 45 %,UAP2 组占 13.3%,正常组 5 %,UAP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LPA明显降低 (2 .0 0 48± 0 .8470 ) μmol L。结论 血浆中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血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85例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特征对比分析,探讨血CRP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互关系。方法:入选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85例,分为研究组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1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对照组为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所有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病变斑块血管形态按照Ambrose分型分为Ⅰ~Ⅲ型,与血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NSTEMI组和UAP组血CRP和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20.2±8.3、8.6±4.2、15.6±5.3、2.56±1.38)vs(9.61±4.1、0.20±0.03,P<0.05);2.血CRP水平与冠状动脉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有关,尤其是Ⅱ型不稳定斑块者明显增高,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无关。3.NSTEMI组(95%)和中高危UAP组(92%)大部分患者的斑块病变为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的Ⅱ~Ⅲ型。结论:ACS组患者血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 10 2例有典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水平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浆 fg的关系 ,同时观察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 fg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1)、5 3例心绞痛患者的 fg水平明显高于 3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 ( 3.86± 0 .70 g/L,3.37± 0 .62 g/L ,P<0 .0 1) ;12例急性心肌梗死之 fg明显高于心绞痛 B组与正常组 A组 ( 5 .83± 1.85 g/L ;3.37± 0 .62 g/L ;P<0 .0 1) ;2 )、在不同的狭窄支数亚组中 ,Fg水平与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 fg水平明显升高 ,说明 fg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5 2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SA组 ) ,用夹心ELISA法测定IL 8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1b/CD18受体表达。同期测定 2 0例正常人以作对照。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按直径法和ABC分型综合评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UA组患者血浆IL 8为 (10 0 .11± 31.89)ng/L ,显著高于SA组患者〔(5 9.0 8± 19.2 9)n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47.6± 2 0 .8)ng/L ,P <0 .0 1)〕 ;CD11b/CD18表达UA组患者 (433± 6 1)也显著高于SA组患者 (2 4 0± 5 3,P <0 .0 1)和对照组 (2 2 5± 37,P <0 .0 1)。UA组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在A型、B型及C型病变组依次增加 ,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呈正相关 (r =0 .6 72 3,P <0 .0 0 1和r =0 .5 5 94 ,P <0 .0 0 1)。SA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在A、B、C 3种病变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