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博大精深中医文化和深厚哲学内涵的翻译。因此在中医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将源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还是采用异化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本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的介绍和对中医术语的分析,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时译法选择的几个原则。认为两种译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首先说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概念,通过分析中医典籍文献的文化特点,提出在对待中医典籍翻译的文化因素中,要避免翻译时过度归化的现象,尽可能地采用异化的方式保留中医中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当前的翻译理论对译文文化因素的要求日益提高。归化和异化翻译作为与语言及文化密切相关的翻译策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们的争论也不曾终止。译者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异化与归化两种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价值,应相辅相成,共同使翻译起到跨越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笔者从中医方剂名称翻译的具体情况出发,阐述归化及异化翻译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这两种翻译策略对中医方剂名称的理解与学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英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学界较少对刘国辉译本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刘国辉《伤寒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翻译特色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虽然该译本尚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看该译本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如借助西医术语进行归化翻译,使用汉语拼音进行异化翻译,增加副文本进行深度翻译,统一修辞手段与增补词语以实现对等翻译,达到了介绍《伤寒论》医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这正是译者重视读者的接受度与译文忠实度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试图通过阐述文化图式理论对中医文化缺省翻译的有效指导意义,从书名篇名方剂名、名词术语、语句篇章等三个方面选取例证并分析其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指出要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适当的注释在所难免,也是解决文化缺省问题最常见、最有效的策略,要实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译者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中医文化图式的翻译,寻找到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间的最佳契合点,通过译者的认知补充,帮助目的语读者填补理解时产生的意义真空,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有效地降低中医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以期有效传递中医文化信息精髓,使中医文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王丹 《环球中医药》2020,13(2):257-259
修辞格的翻译是中医翻译的难点之一,早年间归化翻译在中医翻译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异化翻译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重视。本文选取了中医语言中最常用的四种修辞格:讳饰、夸张、借代、比喻,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其译文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异化翻译虽然有助于中医文化内涵的保留,但也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传达和保留文化内涵不能兼顾时,应以医理为先,否则会造成误解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7.
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文化缺省又普遍存在于中医翻译中,给翻译实践及文化传播造成颇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和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中医文化缺省的特点。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提出音译加注、意译、归化、释义等翻译策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修辞格及五行名词等翻译实践。本研究意义在于既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又能通过释义补充,实现中医理论及特色词语的文化缺省补偿,旨在探讨建立实用的中医典籍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推动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医及中国文化,译者需在正确理论指导之下进行中医英译。隐喻是中医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追求"最佳关联"和"最佳对等"的翻译效果不仅能忠实阐述中医学概念,更能传达隐含的中国文化。通过分析中医语言隐喻特征,剖析关联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医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旨在探讨这两种理论指导下更高效、更科学和更准确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是中医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做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关键。本文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进而基于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举例分析讨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结论指出: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做好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是基于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精神,体现在所有的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之中;两种翻译策略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或者将二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是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使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理解译文。音译是"零翻译"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英译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经常使用的翻译策略。"音译"策略有其相对应的语义、语用、文体等层面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相应层面要求时,才能完成文化转换,语义传达,实现交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工作越来越重要,典籍名称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其翻译同样需引起注意.本文梳理了包含谦词的中医药典籍名称,基于规范性、对应性、可读性和民族性4个翻译原则,提出翻译策略:翻译含有异质文化概念的典籍名称时,优先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以最大程度保留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概念;但若源语的文化价值观有违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时,优先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尽量弱化或去除谦词的贬己色彩.本研究以期规范中医药典籍名称的翻译方法,为中医术语翻译中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参考,从而利于中医药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献英译的异化和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法和归化法是翻译中的两种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在中医文献的英译中,在语言内容方面,应更多地应用异化法,以期忠实地传递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在语言结构方面,应遵从归化的原则,这是因为汉英思维模式不同,汉英语言结构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译者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在翻译时必须进行语言结构上的转换以适应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总之,异化与归化两种方法应相辅相成,共同使翻译起到跨越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英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在此过程中如何翻译中医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已成为中医英译研究的焦点。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医英译中如何阐释文化图式,译文如何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指出了中医英译的双重交际的实质,指出译者需要把握好源语的文化因素才能进行文化暗含推理,从而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并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佳关联,以利于读者理解,保证中医英译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纽带。文章试从中医术语和经典句入手,分析现在中医英译中不同的译法,探讨中医理论汉译英中存在的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为中医药文献英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术语的英译是否准确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从异化与归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指出对于中医术语的翻译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的解释。在不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前提下,尽量用异化的方式如音译法、直译法等来处理中医术语的英译;在对于理论性很强或直译无法表达其真实含义时就要用归化的方式如意译法来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6.
词汇衔接是语篇重要的构建手段之一,词汇衔接的识别与重构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词汇衔接视角,对《黄帝内经》中文原文、李照国译本(简称:李译本)及威斯译本进行语篇分析,探讨不同译本在词汇衔接层面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分析发现两译本均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将隐含信息明晰化。其中,李译本采用异化策略,较多选择重复和同义/近义衔接,译法以直译、直译加括号注释为主,但言语单一,流畅度欠缺;而威译本则倾向于归化策略,多采用同义/近义衔接,以直译、增译为主,词汇丰富,句式多样,但存在误译。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衔接模式不同,因此在翻译中要加强语篇意识,重构源语词汇衔接,实现译文连贯,完成语篇意义的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学术机构的助推下,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中医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权的问题。通过发掘中医翻译中的文化自信,认为民族性原则和音译法、直译法、异化翻译等源语导向的翻译方法有效地传递了中医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医翻译,也将为中医翻译工作者在国际标准制定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从术语、文本、文体3个方面简要探讨了《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归化与异化趋势;随着中医在西方的大力传播和中医地位的提高,《黄帝内经》英译正在从过去的全面归化向部分异化转变,近代《黄帝内经》译本正试图摆脱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向原著靠拢。《黄帝内经》翻译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而翻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从侧面展现了中医在西方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翻译准确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 ,因此 ,译者对原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贴切与准确 ,以及信息的重新组织与翻译质量的高低有极大的影响。对文体特征的缜密分析 ,并不等于马上就能产生出理想的译文形式。要将这一信息重新组织以适应译入语行文的要求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译者自身的修养 ,即对原语和译入语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及语言行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期选登邢玉瑞教授的来稿。邢教授是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专家 ,他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医语言的历史演变等方面论述了中医翻译中“信”的基本要求 ,对于我们翻译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研究中医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丽梅 《环球中医药》2011,4(6):478-480
由于中医文化可被看作外宣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对外宣翻译特殊性的探讨可为中医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文章分别从外宣翻译里"非逐字翻译"之特点,"为读者着想"之理念和"译前处理"之必要性探讨了中医翻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译者应突破文字表面的束缚,并从外国读者的立场出发,在翻译前认真做好"译前处理",才能使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