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房颤动犬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快速起搏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和Ca^2+超载对MMP-9激活的影响。方法 14只犬随机分为房颤组(n=8)和对照组(n=6),右心房快速起搏(350~450次/min)8周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取左心房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TIM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心房肌组织胶原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同时还测定心房肌组织Ca^2+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Ca^2+浓度和左心房内径增加(P〈0.05);房颤组左心房心肌组织MMP-9 mRNA表达升高45%(P〈0.01),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19.5%(P〈0.001);TIMP-1 mRNA表达增加46.67%(P〈0.01),TIMP-1蛋白质水平表达下调8.33%(P〈0.01);MMP-9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Ca^2+浓度和心肌胶原含量正相关(P〈0.05);TIMP-1 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心肌胶原含量和MMP-9 mRNA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MMP-9/TIMP-1平衡失调可能是慢性房颤心房肌细胞外基质重构和心房扩大的重要分子机制,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MMPs的重要激活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微小RNA(microRNA)-21及其调控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2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12例,慢性房颤组14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蛋白水平及分布。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结果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croRNA-21及MMP-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microRNA-21:房颤组(2.23±0.31)与窦性心律组(0.94±0.24),P〈0.01;MMP-2:房颤组(0.93±0.04)与窦性心律组(0.87±0.05),P〈0.01]。microRNA-21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29,P〈0.05)。房颤患者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房颤组(14.1%±0.01%)与窦性心律组(8.3%±0.01%),P〈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71,P〈0.05),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增高及正向上调MMP-2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间质纤维化是心房颤动(房颤)易于维持和复发的重要基础。房颤后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l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其抑制因子(T1MPs)的比例失衡是心肌间质纤维化重要发生机制。研究表明房颤后心房肌MMP-2、MMP-9表达和活性均增加。已证实急性心肌梗死10min后MMP-13表达升高,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房颤时心房肌MMP-13表达的变化,仍不清楚。本文通过观察急性房颤后兔心房肌MMP-13和其特异性抑制剂TIMP-3表达的变化,研究MMP-13在房颤后心房基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mRNA表达与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25例,其中窦性心律者12例,慢性房颤(≥6个月)者13例。上述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留取相关资料,于手术时同时取左右心房侧壁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用VG染色法对胶原容量分数(CVF)半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CYP11B2mRNA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显著扩大(P〈0.01);心房肌组织醛固酮水平和CVF均明显增加(P均〈0.001);心房肌组织CYP11B2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01);上述指标无论是在窦性心律时还是在房颤时其在左右心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VF和左心房内径显著正相关(r=0.845,P〈0.001);心房组织醛固酮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814,P〈0.001)和CVF(r=0.885,P〈0.001)均呈明显正相关;CYP11B2mRNA表达量和CVF亦呈明显正相关(r=0.757,P〈0.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心房结构重构与其组织醛固酮水平增加和CYPI1B2mRNA表达增加有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在阻止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进程上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耳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风心病瓣膜手术同期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80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除组(n=56)和房颤未消除组(n=2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左心耳组织中MMP-2和TIMP-2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和CVF-Ⅲ).结果:房颤未消除组心房组织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房颤消除组明显增加(126.75±47.67 vs.62.43±31.41,P<0.001;140.33±35.17 vs.82.57±29.56,P<0.001),CVF-Ⅰ也较房颤消除组明显增加(18.16±3.22 vs.11.66±3.38,P<0.001).两组之间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CVF-Ⅲ无明显区别.左心耳组织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CVF-I呈显著正相关(r=0.575,P<0.001;r=0.637,P<0.001),左心耳组织中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左心房直径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5,P=0.003;r=0.571,P<0.001).结论:左心耳组织MMP-2表达与左心房大小和心房纤维化程度相关并影响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1,MMP-9)及其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并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将28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患者的右心耳标本分为3组,窦性心律组8例,阵发性房颤组8例,持续性房颤组12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房组织中MMP-1、MMP-9和TIMP-1基因表达。结果(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MMP-1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而持续性房颤组MMP-1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2)MMP-9的mRNA表达在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MMP-9的mRNA水平与房颤持续的时间、左心房的内径成显著的正相关(r=0.509,0.543,P<0.01);(3)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TIMP-1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TIMP-1的mRNA水平与房颤持续的时间、左心房的内径成显著的负相关(r=-0.43,-0.387,P<0.05)。结论房颤患者的MMP-1、MMP-9和TIMP-1相互间的作用失衡可能与慢性房颤时的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犬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2(TIMP-1、2)的基因表达及其与心房扩大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维持的关系。方法选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心室快速起搏致心衰组和对照组,采用Burst刺激诱发房颤,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左右心房组织MMP-2和TIMP-1、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集心房标本前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结果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房颤的诱发和维持时间增加,左右心房均扩大。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均上调;TIMP-2的mRNA在左右心房中无明显改变,但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的比值在左右心房中均升高(P〈0.01);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均下调。心衰组,房颤持续时间与左房面积呈正相关。结论心房组织MMP-2和TIMP-1、2的基因表达改变以及MMP-2/TIMP-2表达失衡可能是心衰时心房扩大及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实验犬心房组织Ⅰ型胶原(Col 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LMP-2)的基因表达与纤维化及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为心室快速起搏致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Burst 刺激诱发房颤,Mallory 染色测定纤维化程度,RT-PCR 和免疫组化检测左右心房各基因的 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67.4±6.0)%降至(29.2±7.8)%;发生房颤及持续性房颤分别由2只和0只增至7只和5只,房颤持续时间由(0.57±0.57)s 延长至(462.12±181.43)s;左右心房纤维化程度分别增加268.8%和190.35;Col Ⅰ及 MMP-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在左、右心房中,Col Ⅰ mRNA 和蛋白表达分别上调56.2%、132.2%和37.4%、78.0%,MMP-2则为100.0%、115.7%和65.7%、96.8%);TIMP-2的 mRNA 在左心房中下调46.3%,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均无明显改变,但 MMP-2/TIMP-2和其蛋白表达在左、右心房中分别显著升高285.3%、143.8%和106.1%、134.7%;在心衰组中,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纤维化程度、Col Ⅰ的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同时左心房MMP-2/TIMP-2比值与 Col Ⅰ的基因表达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房组织 MMP-2、TIMP-2和 Col Ⅰ的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心衰时房颤发生与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而 MMP-2/TIMP-2的失衡引起 Col Ⅰ的分子重构,可能是心衰时发生心房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其相关性。方法 检测36例慢性乙肝、36例乙肝后肝硬化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MMP-2及TIMP-2,同时检测上述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MMP-2、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TIMP-2分别较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明显升高(P〈0.001);而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患者MMP-2、TIMP-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之间MMP-2、TIMP-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分别与HA、LN、ⅣC有良好相关性;M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928、0.909和0.826;TI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688、0.556和0.644,P值均〈0.001。结论 TIMP-2、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且分别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ⅣC)有良好的相关性。MMP-2和TIMP-2可作为评价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肌电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窦性心律患者12例(窦律组)和房颤患者16例(房颤组)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l)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lc亚基(LVDCCalc)、肌浆网Ca^2+-ATP酶、兰尼碱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均〈0.01),三磷峻肌醇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卜调(P〈0.05);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l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且与LVDCCalC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19)。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l转录水平调控失衡可能是心房肌电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2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其内源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73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9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2、TIMP1、TIMP2、TIMP3、TIMP4的mRNA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Ⅰ型胶原、MMP2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均为P<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TIMP1、TIMP2、TIMP3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均为P<0.01)。TIMP4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r=0.339,P=0.003)呈正相关;MMP2的mRNA表达水平与TIMP2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6,P=0.006),与Ⅰ型胶原(r=0.322,P=0.006)、左心房内径(r=0.300,P=0.011)、房颤持续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按术前心脏节律分为窦性心律组(n=34),阵发性房颤组(n=11),持续性房颤组(n=30);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Ⅰ型胶原(Col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均<0.05)。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与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窦性心律组比较,ColⅠ、bFGF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均显著上调,持续性房颤组相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高(P均<0.05)。同时ColⅠ、bFGF的mRNA、蛋白表达均与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和TGFβ-1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增加和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高原慢性肺心病(HAC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高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6例(A组)、缓解期患者51例(B组)和健康对照组40例(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MMP-9、TIMP-1表达,并分析其与呼吸功能的关系。结果A组诱导痰中MMP-9、TIMP-1和MMP-9/TIMP-1比值[分别为(976.33±201.65).g/ml、(624.35±151.22)ng/ml、(1.55±0.16)]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426.74±123.14)ng/ml、(326.404-112.21)ng/ml、(1.31±0.14),t值为8.367~17.202,P〈0.01]和C组[分别为(142.55±66.11)ng/ml、(121.78±62.26)ng/ml、(1.14±0.11),t值为13.642—25.832,P〈0.01];B组显著高于c组(t值为6.827~14.233,P〈0.01)。A、B组诱导痰上清液中MMP-9、TIMP-1、MMP-9/TIMP-1比值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PaCO: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4~0.743,P〈0.01或P〈0.05),与FEVl%、Pa02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4~-0.689,P〈0.01或P〈0.05)。结论MMP-9、TIMP-1和MMP-9/TIMP-1比值失衡在HACCP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并与中性粒细胞、PaCO:呈显著正相关,与FEV。%、PaO2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被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切取右心耳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bFGF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bFGF的mRNA和蛋白在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01),而且慢性房颤组的较阵发性房颤组的明显上调(P〈0.05)。同时,bF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r=0.330.P=0.005和r=0.299,P=0.010)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03和r=0.285,P=0.015)。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房颤的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miRNA-223与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在房颤心肌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方法 风心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31例,其中风心病窦性心律组15例,风心病慢性房颤组16例.收集患者右心房心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房肌组织和血清miRNA-223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RNA-22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03±0.0228 vs.0.0261±0.0035,P<0.01);房颤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81±0.9165)ng/mLvs.(2.7613±1.2166)ng/mL,P<O.05].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呈正相关(r=0.406,P<0.05);MiRNA-223表达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223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对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20只犬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普罗布考组.无菌条件下开胸手术,植入高频起搏器(400次/min)心房快速起搏6周,建立房颤犬模型.普罗布考组于起搏前1周服用普罗布考(100 mg/kg),至起搏6周结束.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犬心房肌MMP-9、TMP-1表达;分别于起搏前、起搏6周后测量各组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和射血分数(LAEF);测定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最小容积(LAAVmin)和射血分数(LAAEF);记录左心耳最大正向血流速度(V-LAA+)和负向血流速度(V-LAA-);比色法检测各组犬心房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犬心房肌CVF值显著增加,普罗布考能够显著降低房颤犬心房肌CVF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犬心房肌MMP-9表达显著上调(P<0.01),TMP-1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对照组犬比较,普罗布考组犬心房肌MMP-9表达显著降低(P<0.01),TMP-1表达显著升高(P<0.01).心房快速起搏6周后,对照组犬LAVmax、LAVmin、LAAVmax和LAAVmin明显增大,LAEF、LAAEF、V-LAA+和V-LAA-显著减小.与假手术组犬比较,对照组犬心房肌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犬比较,普罗布考组犬心房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房肌氧化应激指标(MDA)与CVF值呈正相关(r=0.976,P<0.001).结论 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房颤犬心房肌存在氧化应激,心房肌MMP-9表达显著上调,TIM-1表达显著下调,心房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普罗布考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房颤犬心房肌MMP-9表达上调,促进TIM-1表达上调,防止房颤犬心房结构重构,改善心房功能,对房颤防治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犬肾去交感神经对长期快速右房起搏后心房基质和心房颤动﹙AF﹚诱发的影响。方法 20 只犬分为假手术组﹙n=6﹚、右房起搏﹙RAP﹚组﹙n=7﹚和肾去交感神经﹙RSD﹚组﹙n=7﹚三组。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后程控关闭起搏器;RSD 组先行双侧肾交感神经消融,经 6 周恢复后植入起搏器;RAP 组和 RSD 组快速起搏﹙400 ~450 次 / 分﹚右房 5 周。所有犬在试验开始时和终点进行血压测量及电生理检测;处死动物后迅速取左房组织,检测组织心房利钠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及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Bax、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蛋白表达。结果 RSD 组犬肾动脉消融 6 周后﹙植入起搏器前﹚收缩压较消融前显著降低﹙P=0. 001﹚;右房起搏5 周后 RSD 组和 RAP 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 05﹚,且 RSD 组收缩压较 RAP 组更低﹙P =0. 036﹚。与假手术组和 RSD 组相比,RAP 组起搏 5 周后诱发的 AF 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 〈0. 05﹚。RAP 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明显缩短﹙P=0. 002﹚,而 RSD 组 AERP 的缩短无显著性﹙P =0. 087﹚。与假手术组比较,RAP 组犬左房的 ANP、AngⅡ和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而在 RSD 组其升高的趋势明显减缓﹙P〈0. 05﹚。与 RAP 组相比,RSD 组犬左房的 Caspase-3、Bax、MMP-9 和 TGF-β1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 Bcl-2 和 TIMP-1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肾去交感神经可抑制长期快速右房起搏后 AF 的诱发和心房基质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房颤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者,按心律情况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心房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BB(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α(PDGFR-αα)、-ββ(PDGFR-ββ)的mRNA水平。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SMA、PDGF-AA、PDGF-BB、PDGFR-αα、PDGFR-ββ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PDGF-BB、PDGFR-ββ和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α-SMA的mRNA与PDGF-BB、PDGFR-ββ定量分析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56,P均小于0.01)。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DGF-BB、PDGFR-ββ和α-SM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右心房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TIMP)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右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因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40例,其中MI 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18例,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开胸手术时取右心耳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MMP-1、MMP-3、MMP-7、MMP-9及TIMP-1表达.结果 MI组左右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内径均大于UA组[左心房内径:(40.8±4.2)mm比(33.1±5.1)mm,P<0.01;右心房内径:(44.1±6.8)mm比(28.8±6.0)mm,P<0.01;左心室内径:(48.9±6.0)mm比(39.7±7.1)mm,P<0.01],心房组织中MMP-3、MMP-9及TIMP-1基因表达高于UA组(MMP-3:0.39±0.18比0.28±0.07,P<0.05:MMP-9:0.81±0.21比0.55±0.20,P<0.01;TIMP-1:1.79±0.89比0.94±0.47,P<0.01),MMP-1、MMP-7基因表达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右心房组织MMP及TIMP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右心房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