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五种不同的给药途径,观察香菊流浸膏对分离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实验室抑制作用。结果证实香菊流浸膏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制的每一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可引起水痘及带状疱疹,幼年及老年较常见,目前对其分子机制、免疫机制以及疫苗研发的研究居多。本文针对近年来VZV致病情况、免疫机制及疫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往的抗带状疱前病毒药物物副作用大且疗效有限,无环鸟苷是当前首选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对加快皮疹愈合和减轻急性疼痛等有较好疗效。近年来许多新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物显示出较好的抗带状疱疹病毒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伐昔洛韦,索立夫定和BW882C87等,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运行。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例带状疱疹水疱和治愈后皮肤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16例所有水疱损害中均可检测到385bp的VZV DNA片断。6例痊愈2个月内活检组织中2例(33.3%)检测到VZV DNA。10例超过2个月的临床治愈皮损内均未检测到VZV DNA。VZV可在带状疱疹治愈皮损中短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往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有限。无环鸟苷是当前首选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对加快皮疹愈合和减轻急性疼痛等有较好疗效。近年来许多新的抗带状疱疹病毒药物显示出较好的抗带状疱疹病毒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伐昔洛韦、法昔洛韦、索立夫定和Bw882C87等,这些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方法 收集96例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标本。采用煮沸、冻融方法提取标本中的DNA。多重PCR扩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22、38、54,并测序。用ClustalW软件比对和Primer premier 5软件酶切位点分析核酸序列。结果 多重PCR检测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皮损标本阳性率为81.3%(78/96)。与Dumas序列进行对比,78份阳性标本ORF22在37902、38055、38081、38177存在点突变,符合基因型J型特点。ORF38和 ORF54分别存在PstI和BglI酶切位点。结论 武汉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J型、ORF38 (PstI+) 和 ORF54 (BglI+)。  相似文献   

7.
用酶标SPA法对68例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及HZ半年后无PHN的患者的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进行了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和非HZ患者血清对照.结果显示HZ在发病一周内其抗VZV抗体大都处于低水平,抗体滴度与年龄无关,仅与疼痛程度有关.HZ在发病一周后其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该滴度与患者年龄、疼痛程度均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抗VZV抗体滴度越高,疼痛程度也越剧烈.无PHN者在发病半年后其抗VZV抗体均降至正常水平,而有PHN的HZ在一年后抗体仍呈高滴度,显示PHN的发生与抗VZV抗体有密切关系.而对照组抗VZV抗体呈阴性或低滴度阳性.  相似文献   

8.
从 9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的水疱液中分离出 2株病毒。经过典型细胞病变、电子显微镜、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测定的鉴定 ,结果证实这 2株病毒是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9.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治疗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许多严重并发症和致畸。近几年国外在其抗病毒治疗方面取得许多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无环族抗病毒药、阿糖腺苷、干扰素等药在水痘-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北京地区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基因型。方法采用测序的方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22、ORF38、ORF54基因序列。结果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306医院8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中基因型均为J型,其中ORF22序列中37990位点有1例存在A-G的突变。结论北京地区306医院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中基因型均为J型,其中ORF22序列中37990位点存在1例A-G的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伐昔洛韦每日抑制疗法和间歇疗法对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作用。方法  65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不同复发频度分层后以半随机方式分配至间歇疗法组 (A组 )和每日抑制疗法组 (B组 )。A组 3 4例 ,当疱疹复发时口服伐昔洛韦 3 0 0mg ,2次 /d ,连服 6天 ;B组 3 1例 ,口服伐昔洛韦 3 0 0mg ,1次 /d ,连服 4个月。治疗后观察随访 6个月。结果 在 4个月治疗期间以及其后 6个月随访期间 ,B组每半年平均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A组 (P均 <0 .0 0 1)。结论 伐昔洛韦每日抑制疗法对预防和延迟生殖器疱疹复发具有显著作用 ,疗效明显优于间歇疗法。  相似文献   

12.
中药蛇丹方及其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蛇丹方及其11味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简称Pacnes)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对蛇丹方复方及其11味构成生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制大黄,MIC为7.82mg/mL。其次为丹参、黄芩、蒲公英、复方,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均为31.25mg/mL。莪术、连翘、生山楂、夏枯草、白蒺藜、白花蛇舌草、益母草抑菌效力较弱,MIC为62.5~500mg/mL。结论 上述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复方的抑菌效力较强,强于其中多数构成生药,可能与中药配伍后增强了其中抑菌的成分有关。中药如蛇丹方,治疗痤疮有效,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只是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安体舒通及丹参酮抗金黄地鼠皮脂腺斑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安体舒通及丹参酮的外用制剂是否具有抑制皮脂腺增生的作用,我们对1%氧氟沙星霜,1%复方氧氟沙星霜(含03%安体舒通),03%安体舒通霜,03%安体舒通异丙醇液,5%丹参酮霜和5%丹参酮二甲基亚砜液对成年雄性金黄地鼠背部皮脂腺斑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受检药物涂于金黄地鼠背部右侧斑,左侧斑不予涂药作为对照,每日涂2次。结果发现:1%氧氟沙星霜无抑制皮脂腺斑作用,1%复方氧氟沙星霜与03%安体舒通霜的抑制皮脂腺斑生长作用相同,表明复方氧氟沙星中的氧氟沙星不影响安体舒通发挥作用;03%安体舒通异丙醇液作用较03%安体舒通霜强。5%丹参酮的抗皮脂腺增生作用明显强于03%安体舒通  相似文献   

1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与皮损中各类细胞关系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与皮损中各类细胞之间的宿主关系和亲和性,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结果发现VZV在皮肤的宿主细胞范围广泛,包括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与周皮细胞、许旺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对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亲和性最强,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无宿主关系。中性粒细胞在皮肤局部显示出较强的吞噬、消化VZV现象,而巨噬细胞在防御和播散(VZV)中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两者之间合并感染的几率很大,并且两种病毒目前都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据估计,全球现存活的HIV/AIDS患者中有约25%~33%的病例合并感染了HCV,同时感染HIV后能够明显增加性传播感染HCV的危险;两种病毒合并感染之后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升高,HIV/HCV合并感染已成为艾滋病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HIV/HCV合并感染的现状及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检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有性乱史女性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检查方法。方法: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查采用C-C快速法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查采用培养法。结果:406例被检者,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者106例(26.10%)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阳性者266例(65.52%)。结论:有性乱史的女性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检查,沙眼衣原体抗原采用C-C快速法检查,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采用培养法检查均较简便、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18.
廖琪 《中国性科学》2017,(6):127-129
目的:探讨HPV感染孕妇的HPV分型,以及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检时发现的249例HPV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取同期未感染HPV的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妊娠期HPV感染,高危型主要是16、18、52、58型,低危型主要是6、11型。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5~34岁之间的生育期女性,其中以单型感染为主。HPV感染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宫颈感染HPV型主要为HPV16、18型;25~34岁之间妊娠女性HPV感染率最高。妊娠期HPV感染对妊娠分娩方式没有影响,对产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