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柳如是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其青楼出身和传奇人生,对其诗作风格与明朝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之间联系的系统考察并不多见,本文着力于阐析明朝文学尤其是吴江女性文学、钱谦益文学观点对柳如是的影响以及柳如是诗作风格所体现的明末文化的个性意识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发覆钱谦益、柳如是反清复明事迹,抉幽入微,颇具识见,但其有关黄甫及就是徽州人黄澍的推测,及由此得出的顺治六年冬黄甫及游吴盖为受张天禄秘使联络钱谦益抗清等一系列的推论,不免有误.黄甫及本名黄申,淮安人,与黄澍并非一人.黄甫及在明末任职鸿胪寺,明亡后为孤节遗民,放浪形骸.黄甫及多交故国遗老,虽有反清复明之意,但其访钱谦益,与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元月,二十岁的郑成功奉父郑芝龙之命从福建来到常熟读书,师事于钱谦益。钱谦益(公元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崇祯时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为东林领袖。郑芝龙与钱极为友善,频有交往。郑成功来常熟后,住在“半野堂”(钱宅今常熟城内含辉阁),钱妻柳如是(原名杨爱,浙江嘉兴人,善诗能绘,为秦淮八艳之一,亦以师母的身份与郑成功相待,学习之暇,郑、柳经常谈论时局国事,彼此吟唱诗文对联。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末附“钱氏家难”,略说:牧斋(即钱谦盖)逝世后,由于族人逼债,柳夫人缢死荣木楼,得以保钱氏一门不致倾家荡产,颇为时论所推许。顾苓《河东君传》,“宗伯(指钱谦益,下同)薨,族孙钱曾等为君求全(采按:此句有语病。应云“向君求全”),要挟蜂起,以六月二十八日自经死,……呜呼!今而后宗伯之语黄门,为信而有征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先生之《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嘉定之游考证详尽,但受当时资料检索不便之局限,柳如是嘉定之游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唐先生遗稿》的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唐先生遗稿》中关涉柳如是嘉定之游的诗篇与程嘉燧的相关作品互为补充和佐证,使柳如是嘉定之游得以更加清晰和完整的面貌呈现。  相似文献   

6.
《柳如是别传》为陈寅恪一生最后一部著作,为陈寅恪构思、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著作(从开始构思到最后完稿前后达二十余年,仅写作就长达十年之久),为陈寅格所有论著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著作(大大超过了他早年的三部代表作即《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之总和,这三本书加起来不过四十多万字,而《柳如是别传》则多达八十多万字,几乎相当于前三本书的两倍),为陈寅恪本人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为陈寅恪所有论著中思想内涵最深的一部著作.这五个“最”足见《柳如是别传》的非凡价值。但这只是就陈寅恪…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的"柳河东"之称谓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统有关,"柳柳州"之称谓与出任地方行政长官有关,而没有称之为"柳永州",与其晦暗的政治经历有关.这种一名多种称谓的现象,是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所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姻缘诗释证》,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先生最后的一部著作。全书共约五十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陈寅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妥善的照顾,使这位早年双目失明的学者的著述工作,从未中断。对此,他曾多次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陈寅恪先生于1969年逝世。他在去世前用了十几年的工夫,研究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学、文学材料,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学术钴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恪先生十多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的晚年遭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就是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使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重新得到贯彻,《柳如是别传》也将整理出版。我们特地选登它的第一章,供读者了解这部著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9.
巨传友 《学术论坛》2007,(1):172-176
“词史”的概念是清人比照“诗史”提出的。晚清以王鹏运为首的临桂派词人以史入词叙写时事,以史家晦笔反映敏感的政治事件,通过个体心灵的感受反映出那个国运陵夷时代的民众心声,体现出了与“诗史”相通的词史精神,为晚清词坛增添了新的亮色。  相似文献   

10.
任聪颖 《兰州学刊》2014,(1):63-67,162
陈寅恪先生所著《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与松江名士的交谊考证甚为详备,但也有待发之覆:陈子龙、宋徵舆、李待问等名士是否曾同在柳如是处宴乐?李雯之《与卧子书》究竟作于何年?《柳如之轶事》所载杨宋爱情之内容是否属实?柳如是与宋辕文是否同庚?这四个问题表面上各自独立,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均是考订陈子龙与宋徵舆何时定交;厘清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才能较全面地重现柳如是与宋徵舆的情路历程;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源自对《质直谈耳》所载故事之真实性的怀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能对《柳如是别传》有所补充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11.
论“吴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蓉 《天府新论》2009,(4):138-143
吴虞作为五四"反孔非孝"的英雄,一方面而受到历史的肯定,而另一方面,他又因写艳情诗、嫖妓等行为而受到历史的怀疑和否定,按照现代性的标准看这确实是一种相悖的行为.然而,历史人物之所以呈现出两面性,与我们判断个体生命与历史对话的价值立场有很大的关系.宏大而庄严的历史叙事往往省略了难以追溯、考证的形而下的动机.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宏大历史叙事对历史真实的一定程度的呈现,同时又要充分发掘被宏大历史叙事所忽略和遮蔽的历史,主要是个人体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意识逐步增强,由于担心财产被分割、与子女的关系难以处理或者对再婚的质量没有信心和把握,“搭伴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无偶老年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因此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单身老人的伴侣问题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社会语言,由于网络计费,键盘输入等客观条件制约以及网民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如今的网络语言出现了一些类似“返祖”的现象,如网络象形文,网络“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等。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又和民族心理,网络客观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童瑜 《江淮论坛》2006,(2):153-156
在大诗人迭出的唐代,相形之下,贾岛的文学成就并不算高,但其对后世诗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自身的成就.晚唐多种风格林立,但后人所称"晚唐体"却仅指贾岛一派诗风.北宋初九僧、林逋等隐逸诗人,南宋末永嘉四灵,明末竟陵派均宗师贾岛."贾岛现象"的浪底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动力源,竟能一次次地在文学史上掀起千层浪花?笔者试从贾岛生平、作诗态度、诗歌意境三方面进行论述,探究"贾岛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古晶 《中州学刊》2002,(5):36-36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同时 ,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 ,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反全球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它代表着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被边缘化、被排斥的弱势群体 ,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本组文章从不同侧面对反全球化运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促使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全球化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16.
郭先登 《东岳论丛》2001,22(1):74-77
汉缆集团有限公司跳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村办企业的束缚 ,以公有制为主体 ,吸纳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 ,以股份多元化、公众化的资本组织形式 ,建成具有法人地位的新的所有制企业。“汉缆现象”的灵魂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海内外学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对"冯友兰现象"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冯友兰先生一生曲折多变的经历、倾心于学术研究的精神和献身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贵探索作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价冯友兰及其哲学思想提供充实的历史依据,是正确解读"冯友兰现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博客"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程度不断升级.网络博客的兴起,为互联网注入了新的活力,预示着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从哲学视角对博客现象的缘起、博客的特征及其表现、博客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等进行探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剑华 《晋阳学刊》2012,(6):122-129
"红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个叛逆形象,她蔑视封建礼教主张婚姻自主,其侠肝义胆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无疑是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表性人物。"红娘"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当中,不仅没有成为历史遗迹相反还得以重新释义,在现代思想启蒙大潮中肩负时代使命,依旧是扮演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角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规划市场中的"怪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韶立 《中州学刊》2006,(6):104-106
我国旅游规划市场中存在着规划目的五花八门、追求规划单位名气、规划成果雷同、规划评审走过场、规划不落实、规划实施时领导意志第一和规划市场低价竞争等“八大怪现象”,给我国旅游资源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旅游规划界急需要对旅游规划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探讨,尽快完善旅游规划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