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电灼治疗,试验组电灼后加用大蒜素。治疗前后均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尖锐湿疣患者与正常人T细胞亚群比较,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而NK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素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RAU患者60例,观察RAU患者溃疡期、溃疡缓解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选取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除CD8+细胞比例外,RAU患者发病期间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和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指标(P<0.05);溃疡期的RAU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的IL-2分泌量明显低于缓解期及正常人群的对应指标(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失衡尤其是CD4+辅助细胞比例的降低,IL-2受体缺乏等因素是造成RAU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当日给予清肝化瘀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各1次,连续服用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生活质量(KPS评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免疫功能(NK细胞、CD4^+、CD8^+、IL-2、TNF-α、INF-γ)、肿瘤转移相关蛋白(VEGF、COX-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36.73%)显著高于对照组(17.78%)(P<0.05)。治疗1、2、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CD4^+、CD8^+、NK细胞、TNF-α、IFN-γ、IL-2、VEGF及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明显升高,TNF-α、IFN-γ、IL-2、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CD4^+、CD8^+、NK细胞、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CD4^+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NF-α、IFN-γ、IL-2、VEGF、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可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可能与VEGF、COX-2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IL-6、IL-10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CD3、CD8细胞于发热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均于低血压期达峰值(P<0.01);CD4细胞升高幅度较小,于少尿期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于低血压期比值降至最低(P<0.01);血清IL-6、IL-10水平在病程中均明显升高(P<0.01),于少尿期达峰值。在HFRS不同病型中,随临床病型的加重,CD3、CD8细胞明显升高,在危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而CD4细胞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在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的下降与血清IL-6、IL-10水平的升高相一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8和r=-0.8787。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细胞因子分泌失常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137mAb对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功能调节。方法分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常规CIK培养体系中加入CD137mAb为实验组(CD137-CIK组),同时对照组加入鼠IgG1同型对照(IgG1-CIK组)。动态观察CIK细胞体外增殖;流式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细胞表型及CD3+CD56+细胞内因子的表达;LDH酶释放法检测CI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两组CIK细胞均有很强的增殖活性,实验组细胞浓度最高达(20.92±3.57)×106/mL,对照组为(14.02±2.68)×106/mL(P<0.05);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CD3+CD56+细胞比例分别达到(35.48±5.46)%和(25.12±4.18)%(P<0.05);CD137-CIK组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低于IgG1-CIK组;实验组CIK细胞体外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株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检测CD137-CIK组中CD3+CD56+细胞内IL-2,IFN-γ表达上调,IL-4,IL-10表达下调。结论 CD137mAb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生津增效汤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5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B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放疗同时口服生津增效汤的患者CD3+、NK细胞、B淋巴细胞、CD4+/CD8+值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津增效汤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外周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难治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35例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膜免疫分子表达进行检测,并设置健康对照组35例。结果感染组CD3、CD4、CD4/CD8及协同刺激分子C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感染的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35、CD59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5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活性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平板计数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粪便中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q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结果细胞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外周血中CD3+、CD4+、NK细胞比例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0.01)。细菌检测:总体比较,病例组细菌总数增加,而乳酸菌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分层比较,低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中等天数组、高天数组与对照组在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r=0.385、0.406、0.371、0.383、0.401,均为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益生菌活性存在低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计数、IFN-γ及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LE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及IL-17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SLE患者血清IFN-γ及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较非活动组明显升高(P<0.05);③SLE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73,P<0.05);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平分成正相关(r=0.467,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血清中IL-17、IFN-γ水平的升高,可能与SLE患者的细胞免疫紊乱有关,且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减少或IL-17水平升高可引起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