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建中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07-109,112
目的 对药师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1~12月有完整病例的51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未干预组(未行药师干预),另对照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的50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药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同时对照两组住院患者药敏实验送检率、抗菌药物占医疗费用比例和住院时间.结果 ①未干预组和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1.1%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理比例明显增加(P<0.05),不合理比例明显减少(P<0.05).②两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单一用药比例显著升高,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未干预组注射剂使用率显著降低、口服制剂使用率显著升高(P<0.05).③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住院患者药敏试验送检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占医疗费用比例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药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实施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模式应用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可以降低药物使用率,实现合理利用,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重庆市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参加卫计委抗菌药物监测网重庆分网(重庆分网)的45家单位2011年上报的16 200份病例、54 000张门诊处方及年平均抗菌药物消耗量为干预前组,2012-2014年上报的48 600份病例、162 000张门诊处方及年平均抗菌药物消耗量为干预后组,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等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并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各指标较干预前均逐年明显改善:除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201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采取多种强有力的干预措施,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对照组)和2009年(干预组)出院的部分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术期用药况,评价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干预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干预可显著提高本资料来源医院普通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三季度300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并口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率明显降低,硝基咪唑类药物(奥硝唑)使用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率、品种选择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使用疗程合理率显著升高,联合用药比例、用药疗程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药品总费用、住院总费用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非干预组)及2013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干预组),对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非干预组的药物选择合理率、有指征使用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合理率升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合理率显著升高,联合用药情况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菌药用药管理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抗菌药用药管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联用药使用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患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三联用药使用率为0.00%,低于对照组患者(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时机不合理率为2.00%,给药方法不合理率为4.00%,剂量不合理率为4.00%,用药种类不合理率为2.00%,联合用药不合理率为2.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20.00%、24.00%、14.0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抗菌药用药管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对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7月-12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22年1月-6月(临床药师干预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用药、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用药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预防用药、联合用药、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 <0.05),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上升(P <0.05),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较干预前有所缩短(P <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明显,与医师密切沟通合作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通过临床药师从临床药学角度,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抽取临床各科病历统计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医嘱病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使用率有了有明显的下降,平均使用率下降了14.5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下降了25.58%。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是明显的,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该院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和基本的管理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6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方是否有临床药师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处方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抗生素销售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基本药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诊、急诊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存在抗生素基本药物使用率不高,抗生素用药量大等问题,临床药师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交流,大力宣传临床抗生素药物用药规范知识,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意识,全面提升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规范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影响的评价.方法 选择为实施干预的2009年5月和实施干预的2010年5月的全部住院病历中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药师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抗菌药费用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干预前,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作为干预后,并选择干预前后本院5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本院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下降、预防性用药例数增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40%,明显低于干预前4.40%的不合理使用率(P0.05)。结论针对住院患者,临床医师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通过合理用药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程凤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427-1428
目的: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的情况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用药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联合用药率为31.3%,低于对常规组的56.3%(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0.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6%(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药师干预前的2011年6-9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24份,干预后的2011年12月-2012年3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30份,对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术前用药时间及术后24 h停药时间等指标,分别由干预前的87.10%、5.56%、5.56%、25.92%,提高到干预后的28.46%、94.59%、97.30%、81.08%(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在产科围术期中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干预组,该组产妇由本院药师参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另外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应用。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唑林,二联用药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有药师对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干预模式,发挥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后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围手术期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设定临床药师干预组为观察组,非干预组为对照组,各150例,比较两组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统计.结果 观察组用药合理率94.7%高于对照组的12.0%,术后用药时间<24 h率41.3%高于对照组8.0%,平均用药时间(5.0±0.9)d少于对照组(9.4±1.5)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601.7±129.8)元少于对照组(918.9±149.7)元,平均住院时间(6.84±1.21)d少于对照组(11.69±2.41)d,单种用药率93.3%高于对照组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频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9%、头孢他啶12.2%、奥硝唑9.7%、头孢地嗪8.5%;观察组为头孢西丁30.7%、头孢替安21.4%、美洛西林13.6%、头孢曲松11.4%、头孢呋辛8.5%,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而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次明显升高.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使用率,缩短疗程,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8年2月、5月、7月、10月份住院病历共1200份,其中妇科病历400份、产科病历400份、儿科病历200份、新生儿科病历2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200份病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722例,使用率60.17%;单联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46.40%、52.91%、0.69%;合理用药664例,合理用药率91.97%;不合理用药58例,不合理用药率8.03%。结论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药师干预药房处方调剂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药房内的350份抗菌药物处方及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药房内的350份抗菌药物处方分别作为干预前和干预后研究资料,分析药师干预药房处方调剂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结果①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单用比例55.71%、使用合理性比例96.57%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②药师干预后二联用药比例28.86%、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比例2.86%明显低于药师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师干预药房处方调剂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择我院2018年上半年、下半年的药房处方各100份作为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前后的对比研究资料,分析药房处方调剂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单独用药比例61.00%明显高于干预前,二联用药比例31.00%、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8.00%均明显低于干预前,患者对药房处方调剂的满意度评分(88.9±3.1)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手术患者146例为对照组,常规用药;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普外科手术病例152例为干预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措施。比较2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每日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及全部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项不合理用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改善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性产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