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与分析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科使用抗生素治疗的80例年龄1~24个月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采用益生菌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治疗第1、3、6天时的腹泻发生率、腹泻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情况、腹泻指标积分。结果:观察组抗生素治疗第1、3及6天时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道菌群情况、腹泻指标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肠道菌群情况、腹泻指标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在本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14例,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仅采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抗感染的同时加用益生菌复发制剂,对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情况及其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治疗时,联用益生菌制剂能够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促进患儿肠道益生菌群的平衡恢复,对于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生菌用于预防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68例作为本次治疗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确定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研究组患儿采用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肠道菌群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9%,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肠道菌群恢复情况上看,研究组患儿的恢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益生菌发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腹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益生菌防治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4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0例,均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约7 d,观察组于抗生素治疗第1~3天持续应用益生菌治疗,按照患儿年龄选择用法用量,持续至抗生素停用后3 d。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AAD累计发生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累计AAD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风险评估结果示,应用益生菌预防后,患儿AAD发生风险降低59.2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益生菌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防治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儿应用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治疗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仅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组50例,另外联合应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分别为:观察组4.00%,(13.96±1.17)d,对照组为20.00%、(10.59±1.02)d,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降低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延迟其发生时间,同时能够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小肠道菌群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制剂对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 135例≥60岁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预防组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加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仅在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发生腹泻后再加用上述肠道益生菌制剂.观察两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及肠道菌群紊乱恢复情况.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为9/68例(13.2%),对照组为21/67例(31.3%),发生率绝对值下降1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肠道益生菌制剂可以预防和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并缩短腹泻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收治的62 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有 31 例患儿。 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再给予益生菌治疗。对两组疗效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研究组患儿脱水、止泻和住院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给予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需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使用布拉氏酵母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有无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结果:对照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20.00%,而治疗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仅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对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继发腹泻患儿的效果及对康复进程、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MPP继发腹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比较两组康复进程(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持续腹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度、Ⅱ度、Ⅲ度肠道菌群失调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总失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MPP继发腹泻,相比单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能更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同时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抗生素应用能否减少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实验组应用抗生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n=98);对照组应用抗生素联合安慰剂(装有生理盐水胶囊)(n=80)。结果:实验组98例患儿出现继发性腹泻22例,发病率22.45%,对照组80例患儿出现继发性腹泻30例,发病率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时间均短。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抗生素治疗可减少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吴江区中医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8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西替利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的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肠杆菌无明显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湿疹患儿,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升高,肠道菌群得以明显改善,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儿自开始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4.5×1010CFU/d;对照组仅使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后两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及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患儿的发生率、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照组7例(14%),对照组18例(36%)发生AAD,两组AA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533,P0.05)。服药第5天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3.12±0.71)次,对照组(3.82±1.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AD腹泻持续时间(2.8±1.2)d,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4.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预防AAD,但主要依靠临床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临床上对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注意补充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AAD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效果。方法12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n=63),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即开始加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观察比较2组患儿腹泻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住院期间继发性腹泻发生率(19.05%)明显低于对照组(46.03%),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χ=3.23,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可以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IBS患者为IBS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IBS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两组以及IBS组各亚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IBS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组拟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其他两组减少,肠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交替组乳杆菌较便秘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干预后,IBS各亚型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干预有助于改善IBS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加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防治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因支气管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的180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各90例。预防组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加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对照组出现腹泻后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比较两组腹泻患儿所占比例、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和疗效。结果:防治组腹泻发生率(58.2%)显著低于对照组(56.9%,P0.05),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4.1±1.0)d,对照组(4.8±0.8)d,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腹泻后第3,5天便次比较,预防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可能有利于减少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早期应用可能有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7.
杨晓丽  高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18-819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婴幼儿肺炎患儿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4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在抗生素应用同时加用宝乐安;对照组不用宝乐安预防,出现腹泻后用宝乐安治疗。对2组腹泻的发生率、腹泻程度、腹泻持续天数、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7例,发生率为11.81%;对照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92例,发生率为65.7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宝乐安与抗菌药物同时应用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显著,可降低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预防意义,且方便、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科诊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益生菌及蒙脱石散,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8例AA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包括蒙脱石散及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快速恢复失调的肠道菌群,缩短患儿病程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予以补液、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治疗,对照组加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7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的大便次数几腹泻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67%(48/60),治疗组有效率100.00%(60/60)(P0.01)。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d、第5d、第7d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组为(4.12±1.73)d,对照组为(6.88±1.86)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治疗组患儿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