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一副号称"鬼见愁"的血统论对联,围绕这副对联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血统论在"文革"中如山洪暴发并不是偶然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改联立志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是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即兴写下的一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经过几年的努力,小小年纪的他学业大有长进。亲友们见了,都赞不绝口,纷纷夸奖他是个难得的“神童”。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长沙结束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展出了一副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传说是蒋介石撰写的,至少也说明他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所谓“正气”,指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而“完人”则必须在为人道德,亦即气节、作风上完满无缺。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果真有至善尽美、毫无缺点的“完人”么?笔者对此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过,很多人还是相信有“完人”。诸葛亮(公元181—234)就是一个“完满无缺”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优劣兴废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优劣兴废谈石中元一、“难识、难记、难写”的表意文字汉字中有许多谐音字,巧妙地加以运用往往能产生绝妙的效果:山海关孟姜女祠有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中的“朝”字可读Chao(潮),意指朝拜;也可读Zhao(招),意指早晨...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杨执中的客厅里有一副这样的笺纸联:“三间东倒四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何泽翰同志认为这副对联的来源有两处:一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提到张晴岚的自题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一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载有鲁之裕的自题门联:“两  相似文献   

7.
“世风扬党风,今人福后人。”横额——“共产党好”。这是粘贴在茂南区高山镇文秀村五保老人柯芬由红砖水泥结构刚落成的新房子门上的一副对联。对联真情地流露出老人家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是茂南区委、区政府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使农民得实惠的缩影,充分体现了茂南区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年初,茂名市召开全市“告别泥砖房工程”会议总动员后,茂南区委、区政府把“告别泥砖房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市“双百计划”的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区迅速掀起“告别泥砖房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挂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内的这副对联,二十年前,经过《燕山夜话·事事关心》的引用、阐释影响颇大。去年,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作了进一步的扬弃,更使它蜚声中外。顾宪成是无锡泾皋(今无锡县张泾镇)人。当地人说,在顾宪成十四、五岁那年初夏的一个下午,他和弟弟顾允成一起到泾河去游泳。顾允成脱下小褂往松树上一搭,说道:“千年古木作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看到杨度为其门生董健吾写的一副对联,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从联文内容、书写年代等来看,对研究杨度晚年的思想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无参考价值。这副对联上联是“但哦松树当公事”,下联是“愿与梅花结后缘”。落款除“杨度”外,复有篆刻印章“湘潭杨度”。虽无书写年月与地点,但经考证应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杨度家中所写。因上款题:“兰芳女士正之为董生健吾书也”,据董健吾生前回忆,那是一九三一年他与郑兰芳婚后不久,杨度邀他俩去吃饭时,于饭后当场挥毫(当时杨正患重病,仍写得刚劲有力)。一九三一年,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党的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集装饰美和意境美于一体的文苑奇葩。烹调对联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颂扬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烹调技艺。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吟诵诗味隽永的妙联佳对,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最著名的一副烹调对联是:烹调五味供甘旨;掇拾群芳补太和。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贵刊第一期所载《少年时代的刘少奇同志》一文中说:少奇同志看见“惠止南国,戴如北辰”的对联,便去翻书,最后“从《诗经》的《王风》和《上论》的《为政第二》中找到了这幅对联的出处和大意”。查《诗经》的《王风》十篇,没有“惠止  相似文献   

12.
嵌字联探微     
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言约意丰,尺幅万里。以其字面上的对称美,声调上的韵律美,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和情韵,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获得一种艺术享受。所以,有人称之为“诗中之诗”。对联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我国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之苑中争奇斗艳。嵌字联就是其中一丛大放异彩的奇葩。 所谓嵌字,就是有意地把人名、地名、事物名称或某些特定的字词巧妙地嵌入诗文中去的一种修辞艺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它作为“镶嵌”格的一种,并指出“是故意用几个特定的字来嵌入话中”。在对联中嵌入特定的字词,或者说运用嵌字艺术所写的  相似文献   

13.
漫话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一般认为,对联是由秦朝(公元前约221年)前后的“桃符”演化而来的。相传,东海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树,树下住着两位神仙: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这两位神灵以食百鬼为生。因此,旧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是对联创作与发展的鼎盛时期。李渔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 ,除了创作戏曲、小说、诗、词、散文和撰著戏曲理论之外 ,还创作了 2 0 0余副对联。《默识名山胜楷联》从胜迹联的艺术理论、《笠翁对韵》从创作技法、《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第四》从堂联的装潢设计三方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对联理论体系。所有这些都为有清一代对联的兴盛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有同志在悼念茅盾先生的文章中说,郭沫若生前书赠“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幅对联给茅盾,对茅盾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惊人才华“画龙点睛似地做出了很好概括”;并说这幅对联挂在茅盾先生的“书斋墙壁上”。一些报刊上都郑重其事地转载了郭沫若和茅盾生前的这段翰墨姻缘。  相似文献   

16.
主张对联产生在唐代的思想前提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产生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而孟昶的对联是题于寝门的,因此又把对联仅仅限于门联。这种认识,至少有两个错误。一是没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一种文体由产生到被社会承认,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  相似文献   

17.
燕喜牌坊     
进入燕喜山,就可见一座牌坊高6米,宽6.5米,青砖黄瓦,古色古香。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  相似文献   

18.
说"正对"     
刘德辉 《云梦学刊》2002,23(4):106-108
正对是骈俪文的一种对仗方式,这种对仗方式造成了上下句之间的语意重复及“合掌”现象,刘勰从根本上不赞成正对。正对又是对联主要的对仗方式之一,但是对联不允许合掌。对联的正对能够上下联并举而不合掌,互补互异才是正对最为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已小有名气。 一次,王羲之路过一家新开的饺子铺,见顾客盈门,便进去瞧了瞧。这时,门口的对联吸引了他: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横匾是鸭儿饺子铺。他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口气这么大的对联,于是决定进去尝尝。很快,饺子端上来了,轻轻咬一口,顿时香味扑鼻。饱餐后,王羲之琢磨:这家饺子真不错,就是对联上的字写得太差,我何不给他们重写一副。于是,就跟伙计询问起主人。  相似文献   

20.
谭婷元 《快乐青春》2010,(10):52-53
真诚坦率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在他的工作间里,有这样一幅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在崔永元成功的背后,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