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患儿1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统计哮喘发生率,观察其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患病情况、父母吸烟情况、家族病史、生活环境等),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例转为哮喘47例(29.01%),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转为哮喘18例(40.91%),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转为哮喘29例(24.58%),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毛细支气管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患儿、家族病史等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发展为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雾霾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并发哮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重度雾霾地区已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患儿。对两组患儿实施常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方案,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处理方案并日常佩带口罩,对照组患儿仅进行病房常规清洁消毒。比较两组患儿并发哮喘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哮喘发生率为6.1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34.69%,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例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哮喘患儿哮喘发作平均时间为(15.23±6.24)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83±10.74)d(P0.05)。结论雾霾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并发哮喘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预防哮喘。  相似文献   

3.
张怡  陈培 《现代保健》2014,(31):50-5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γ-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及T细胞淋巴亚群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3.75%,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回升,CD8+明显回落(P〈0.05)。结论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能显著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农村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防治哮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5例,于2011年5月-2013年10月,分阶段对患儿进行29项因素问卷调查及相关的临床体检,完成调查300例,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各因素与哮喘的相关性统计,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患病率为26.33%;哮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X10)(OR=65.562;95%CI:21.604~198.963),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史(X6)(OR=8.161;95%CI:2.735~24.350),湿疹史(X3)(OR=5.538;95%CI:2.322~13.208),个人过敏史(X4)(OR=3.458;95%CI:1.529~7.823),一二级亲属哮喘史(X5)(OR=3.204;95%CI:1.330~7.721)。结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生的强预测因子、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哮喘史、湿疹史、个人过敏史是本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婴儿哮喘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毛细支气管炎和婴儿哮喘均为婴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临床治疗方面以往一直围绕着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应用存在分岐和争论,近10年来国外由于采用了比较灵敏的临床记分随机抽样对比的研究方法,加之新药的出现,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渐趋一致,现将近年文献报道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干预治疗对衣原体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CPIgM、IgG测定,将IgM阳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治疗组,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IgM阴性、IgG阳性既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对照组,未曾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二组病例均行为期3~5年的随访,比较二者哮喘的发病情况.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哮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其哮喘发病率分别为15.56%、36.84%;治愈率分别为73.33%、44.74%(P<0.05). 结论对婴幼儿期衣原体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大环内酯类药规范治疗可降低其日后哮喘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仁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51-1052
目的 对某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其中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随访5年.对性别、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35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结论 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临床上给予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关系.方法 对2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患病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环境及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哮喘的发生率,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发生率为57.60%.父母亲哮喘史、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4个月、喘息缓解期吸入激素是保护因素.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并早期防治可能是减少哮喘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检测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及尿白三烯(LTs)水平的意义.方法 收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10-01-2020-01-31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和60名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哮喘组);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儿童外周血白三烯C4...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认为是哮喘的第一次发作,与哮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主要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哮喘的机制有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学领域。本文就近年免疫学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血液流变学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选择年龄、性别等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血粘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显著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多。【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与评价药物基因检测指导儿童哮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4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 根据哮喘药物基因检测结果, 分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和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各20例, 进行相应的哮喘个体化治疗, 随访6个月, 分别与未进行基因检测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的对照组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肺功能FEV1%、PEF、FEF25%、FEF50%、FEF75%、呼吸道感染次数、儿童误学天数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C-ACT评分和肺功能FEV1%、PEF、FEF25%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eNO和肺功能FEF50%、FEF75%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C-ACT评分和肺功能FEV1%, PEF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FeNO和肺功能FEF25%、FEF50%、FEF75%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感染次数和误学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1, 7.259, P<0.05), 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感染次数和误学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基因检测是实现哮喘个体化治疗的方向, 但目前国内临床相关资料有限, 有待大样本量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液中creola小体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过敏史的关系,并随诊患儿,探讨痰液creola小体在预测哮喘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11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creola小体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随访发生哮喘或不能缓解喘息例数的关系。结果 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creola小体评分分别与病情程度、住院时间、过敏史相关。且不同程度病性、住院时间和是否有过敏史间的creola小体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ola小体评分对不能缓解性喘息有较强的诊断价值:随着creola评分的升高,不能缓解性喘息患儿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也不断升高。其中在creola评分5分组中,将来发展为哮喘的患儿的敏感性为38.88%,特异性为96.77%,阳性预测值为77.77%。结论 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creola小体的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过敏史相关,将来发展为不能缓解喘息或者哮喘的儿童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哮喘预测指数(API)与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将住院或儿科门诊首次发病的1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API阳性组64例及API阴性组82例,比较API阳性、API阴性组婴幼儿首次喘息症状严重程度;将两组患儿随访1年后比较喘息发生率;1年后将所有婴幼儿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喘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PI阳性组首次喘息发作时症状严重程度较API阴性组高(P<0.05);1年后API阳性组较API阴性组喘息次数增多(P<0.05);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吸入过敏原、父母哮喘史、变应性皮炎(湿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食入过敏原、过敏家族史、RSV感染、经常哭闹、被动吸烟、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剖宫产、饲养宠物无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I阳性、过敏家族史、RSV感染、被动吸烟、经常哭闹为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为喘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婴幼儿首次毛细支气管炎及以后反复喘息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与API的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免疫球蛋白E(IgE)、调节性T细胞(Treg)在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3-11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中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FeNO、总IgE以及Treg水平。分别计算3种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FeNO和外周血中的总IgE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中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eNO和外周血总IgE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62、0.591,P<0.05),Treg与哮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69,P<0.05)。Treg 对于儿童过敏性哮喘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FeNO和总IgE(P<0.05),平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和系列联合检测(P<0.05),而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FeNO、总IgE、Treg平行和系列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和0.917。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的FeNO、总IgE、Treg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和病情分级相关。平行联合检测或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在儿童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激素吸入疗法治疗及干预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脱察激素吸入疗法对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毛支炎后哮喘发病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9例毛支炎患儿在发病期分别给于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及传统的治疗,对照观察其疗效;选择部分患儿于毛支炎痊愈后继续吸入一定时期的普米克气雾剂进行干预治疗,观察2年内哮喘的发病情况。【结果】吸入组毛支炎病情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干预组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吸入疗法可提高毛支炎疗效,且长期吸入可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哮喘病的发病年龄、发病程度及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了解生产方式,喂养方式、家族过敏史对哮喘发病率的影响。同时了解食物和吸入过敏原在哮喘患儿中所占的比例。方法对门诊确诊的200例哮喘患儿的发病年龄、病情程度、过敏性疾病、生产史、喂养史、家族过敏史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以150例保健门诊的体检儿为对照组进行个人史、家族史、生产喂养史的调查,并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结果92.0%哮喘病患儿6岁之前发病,轻中度患儿占93.7%。本组200例患儿中,曾患鼻炎、湿疹、荨麻疹、肠道过敏、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的分别为52.5%,55.5%,26.5%,1.5%,15.5%,10.5%。本组51.0%患儿为顺产儿,21%为人工喂养。本组53.7%的患儿有家族过敏史,46.6%的患儿FX5E呈阳性,50.4%的患儿Phadiatop呈阳性。结论哮喘患儿发病早,与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有较强的家族遗传倾向;哮喘息儿吸入和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高;人工喂养与哮喘发病率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cell-free DNA (cfDNA) in spent culture media (SCM) can be amplified for genetic test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