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手术源流和手术相关问题,认识中医外科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华佗的学术成就及影响,中国外科手术的滥觞、中国围手术期治疗的优势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以期使各位医界同仁了解外科的历史和今天,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医学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2,(4):766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其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医学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的骄傲!华佗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以针灸见长,以外科著称,  相似文献   

3.
华佗三维康复床(中国专利号 ZL01221016.1)主要是用于施治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肢体瘫痪等相关疾病的,其施治机理是美国著名外科医学专家托马斯对抗牵引力加腰部振颤法与中国外科医学鼻祖华佗所命名的夹脊穴的有机结合,即在间歇式对抗牵引状态下压迫"华佗夹脊"病变穴位,二者疗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华佗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大家。他是一千七百年前的著名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的贡献是很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一般都知道华佗是专门外科的,其实他对药物学,诊断学,针灸疗法,妇产科,和体育卫生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关于华佗的生卒年代,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我们可以说:他的生平活动大部分是在公元二百零八年。他的家乡就在现在安徽省亳县。华佗读通了经书之后,卻不去追求功名富贵,情願把生平精力贡献给医疗事业这是他的特点。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喜欢接近羣众,能够密切地联系羣众。往往他看见行路的人有病,他就自动地  相似文献   

5.
华佗是我国汉末的一位伟大的外科医家。他应用麻醉剂施行外科手术的经验对促进外科学的发展及寐醉药物的广泛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氏生前有关医学著述,在他身陷狱中时多已焚毁,至今流传者仅有《华氏中藏经》三卷及《华佗神方》二十二卷。其它诊治经验和医迹散见于历史和医药文献中。《华氏中藏经》一书,凡三卷,从生理、病理谈到诊断、治疗。上卷论证29篇,分阴阳、寒热、虚实,并论脏腑诸证;中卷论证20篇,论寒热风痹、痈疽疮肿、诊杂病必死  相似文献   

6.
华佗医易思想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佗为东汉末年人,与仲景生活于同一时期。其学术成就在后世医家中影响很深,仲景为“医圣”,华佗为“外科鼻祖”。华佗不仅精于外科,亦通晓内妇儿及其他各科,而且还善于治疗一切疑难病和各种奇疾怪症,可以说,医术不亚于仲景。《华佗神医秘传》(以下简称《秘传》)、《中藏经》虽难肯定是华佗手笔,参照其他有关资料似可以有所证实。华佗学术思想自然源于《内经》,然而,就其学术成就来看,华佗医术之所以能如此全面精深,远非独出《内经》,实与他通晓精研《易经》是分不开的。因为,在他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充满了《易经》思想。正是如此,才使他医术…  相似文献   

7.
汉末华佗(元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其对我国古代医药学的贡献于《后汉书·华佗传》中已有记载,特别是他所创用的全身麻醉药酒服“麻沸散”,对外科手术的开展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全身麻醉术的开创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较早的,在世界医学麻醉史  相似文献   

8.
华佗是古代名医之一,相传是我国最早的外科手术专家中医尊他为“外科鼻祖”。美国的药学史学家拉瓦尔在其《药学四千年》中写道:“一些阿拉伯权威提到的吸人性麻醉可能是从中国传人的,因为据说‘中国的希波克拉底’——华佗就曾经应用这一技术,把一些含有乌头、曼陀罗及其它草药的混合物,应用于此。”华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天辟地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医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华佗,别名旉,字元化,沛嗣谯(今安徽毫县)人,生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相当于后汉三国时代)。据史料看来,华佗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针灸科各方面的能手,但他尤其擅长于外科。后汉书华佗传习“……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知觉……”的记载,由此可知,他曾用酒和麻沸散做为麻醉药来进行手术。这个发明,不但在我国医学史上是首创的,即使在世界医学史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载华佗用麻沸散进行麻醉做腹部外科手术,被后人颂扬,尊为外科名家。在明末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中也有一位精腹部外科手术和接骨术的外伤科大家,外号叫老神仙。老神仙在起义军中“全活甚众”,为起义军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统治者和封建文人的偏见,其医事、生平无传或谬传,时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