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台湾钝头蛇-中国钝头蛇复合体”(Pareas formosensis-chinensis complex,后 简 称“复 合 体”)分 类 的 历史、现状及进展。【方法】主要依据最新文献资料及色斑、鳞被特征等形态学资料,对“复合体”的分类进行探讨。【结果】1)分子系统学研究恢复了中国钝头蛇(Pareas chinensis)的分类地位,它的分布范围可能仅局限于四川省及邻近省份;2)综合分类研究恢复了阿里山钝头蛇(Pareas komaii)的分类地位,并设立新种泰雅钝头蛇(Pareas atayal);3)根据形态特征,云南钝头蛇(Pareas yunnanensis)应为有效种;4)台湾钝头蛇(Pareas formosensis)、广东钝头蛇(Pareas kuangtungensis)、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可能是亚种关系。【结论】“复合体”并非1个种,最少应包含5个种。综合分类学方法为解决本类群的的分类争议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南  方平 《应用科技》1999,(1):27-28
蛇全身都是宝,蛇胆、蛇毒被誉为“蛇金”,蛇皮、蛇肉、蛇油、蛇内脏皆可利用.蛇类产品在国内外一直畅销,因而养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大麻药不同炮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生品、麸制品、姜制品和酒制品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小鼠急性毒性症状,记录其死亡率和体重变化.结果表明:大麻药生品和3种炮制品的LD50由大到小顺序为姜制品>麸制品>生品>酒制品,LD50值分别为17.93,16.77,12.11,9.45 g·kg-1.怠动、腹泻、心跳加速,唾液分泌增加是主要的急毒症状.故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麻药的毒性影响较大,其毒性成分与中毒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垂盆草鲜用/干用救治蛇伤药效差异,评价垂盆草鲜用优效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首先采用蛇毒PLA_2酶体外抑制实验评价垂盆草鲜/干提取物活性差异;然后采用蛇毒腹腔注射后口服药物治疗法、蛇毒与药物预混合后腹腔注射法、蛇毒肌肉注射后药物浸泡法,评价垂盆草鲜汁浓缩物、干品水提物、干品醇提物对蛇伤治疗作用.结果:垂盆草鲜药体外抑制PLA_2(磷脂酶A2)活性优于干用各组.小鼠腹腔注射蛇毒后口服高剂量垂盆草提取物能够降低小鼠死亡率,且作用强于干品水提组和醇提组;蛇毒与药物预混合后腹腔注射,垂盆草鲜汁浓缩物高、低剂量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降低小鼠死亡率(P0.05),并显著优于水提组和醇提组;药物浸泡法救治蛇毒肌肉注射造成的蛇伤,鲜药汁浸泡组对动物生存状态、生存率、肌肉组织保护作用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优于水提液浸泡组.结论:垂盆草鲜用具有显著的抗蛇毒作用,且鲜用优于干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蛇毒PLA_2酶活性、调节Ca~(2+)浓度保护凝血系统功能有关,其鲜用优效性与垂盆草鲜汁中保留更多生物活性成分有关.本研究提示垂盆草鲜用在蛇伤救治中更具时效性和优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符合传统中药蛇伤治疗"鲜者尤良"理念,也为其他中药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蛇六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蛇六谷葡甘聚糖降解产物,通过实验探讨蛇六谷葡甘聚糖短链分子抗肿瘤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蛇六谷葡甘聚糖短链分子能够抑制He La细胞的生长,但总体抑制效果不明显;不同剂量蛇六谷葡甘聚糖短链分子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增长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蛇六谷葡甘聚糖短链分子有抗肿瘤活性.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圆二色谱对蛇六谷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证明蛇六谷的抗肿瘤功效可能与其含有的葡甘聚糖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貌取蛇”:无毒蛇的头部是椭圆形的,尾部细长,体表花纹一般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富含牛奶制品黄油饮食诱导小鼠高脂模型,观察和分析其高脂血症的特征。方法 选择同窝雄性C57BL/6小鼠20 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 只。一组小鼠喂养普通饲粮(不含黄油),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小鼠喂养添加黄油的高脂饲粮,设为高脂组。实验期为120 d,动态检测小鼠体质量、血脂及体脂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造模120 d,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量明显增加(P<0.001),而血清总甘油三酯(TG)量无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腹部脂肪及肝脏质量系数显著增加(P<0.001);(3)高脂组小鼠肝脏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含有黄油饲料喂养形成的小鼠高脂模型出现血中总胆固醇明显改变,而总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的特征,提示牛奶制品黄油在饮食诱导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四川及全国许多报刊都登载了《四川“蛇人”之谜》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蛇人”的奇闻趣事。“蛇人”的故事在四川东南与贵州相连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一19岁的土家族男青年,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都具有蛇的属性,当地人称他为“蛇人”。他身高1.5米,皮肤偏黄,  相似文献   

9.
要蛇,是坦桑尼亚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技艺。在坦桑尼亚的苏库马族中,有很多以要蛇为业的民间艺人。当地称他们为“巴耶耶”(bayeye)。巴耶耶表演时,在节奏铿锵和谐动听的鼓乐伴奏下,挥舞毒蛇,动作惊险,姿态优美,只见碗口粗细的大蟒和细如嫩竹的小蛇在要蛇艺人的指点下,和着鼓乐,点头弯腰,左盘右旋,翩翩起舞,十分有趣,深受观众欢迎。这种耍蛇舞就叫作“伍耶耶”(uyeye)。耍蛇艺人都经过专门训练。通常需一至两年。师傅在家里传授蛇艺,内容有识别蛇类,捕蛇经验,拔除蛇牙,饲养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10.
在《说文解字》中“蛇”作“它”:“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唐·元稹《巴蛇》诗:“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上古的先民早就以蛇为患,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就有许多极言蛇之歹毒的成语,如“蛇头蝎尾”、“封豕长蛇”、“佛口蛇心”、“牛鬼蛇神”等,蛇作为邪恶的象征,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迹。蛇年将近,笔者看到寿山石青年雕刻家潘惊石创作的一组寿山石蛇雕的组雕  相似文献   

11.
昆明小鼠饲喂芦笋罐头制品一个月,血浆及心、肝、肾组织的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还观察到免疫器官胸腺比对照大。暗示芦笋可能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之有爬行动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之《普安州志》,记有蛇数种,归之于鳞类,其次为嘉靖十五年(1536)的《思南府志》,仅有鳌一种,归入介属,与蟹、蚌并列。稍后,在《贵州通志》(1555)中则有龟、蛇、蜥蜴的名称,归于虫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雯撰《黔书》两卷,指出贵州有脆蛇,不仅有正确描述,并且还说明它的药用价值:脆蛇“长尺许,围如钱,背黑腹白,暗鳞斑斑,可翫也,生黔地,伏草泽间,出入往来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则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少缓则自碎,故名脆,暴之使干,已风去厉”。此脆蛇即今之脆蛇蜥。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13.
K病毒     
<正> A.历史背景小鼠K乳多空病毒(mouse K papoVavirus)不要与“kilham大鼠病毒”混同起来,它是大鼠的一种细小病毒,与小鼠K病毒完全无关,但有时误称为大鼠K病毒。小鼠K病毒是Kilham氏于1952年分离出来的。他在研究C_3H母小鼠的“Bittner乳汁因素”(乳腺瘤病毒)时,把C_3H成年小鼠的肝、脾和乳腺癌的浸出物,经脑内注射接种一日龄瑞士小鼠。12日后,自一支有呼吸困难和肺实变的小鼠肺收获材料,从脑到脑,连续于一日龄瑞士小鼠继代。K病毒就从这材料中分离出来。随后,再从C_3H小鼠作分离(总共五次),并研究其生物学和  相似文献   

14.
蛇年谈蛇趣     
不可思议的蛇“偷”蛋古时有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小小的一条蛇能吞得下大象吗?当然不能。这故事只是将那种贪心十足的人比作蛇进行讽刺而已。但蛇却确实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和身体大数倍的食物,而且蛇类的吞食过程往往是“囫囵吞枣”似地吞下整个食物。这是因为蛇的嘴巴和身体有一套特殊的构造,它的上、下颌关节是由韧带相互联系的,既可以使上、下颌关节分开,以利粗大的食物经过,又可  相似文献   

15.
黄连炮制品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体外氧自由基生成系统和羟自由基诱导的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 ,研究黄连生品、清炒品和酒炙品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评价炮制对黄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炮制品可清除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的超氧阴离子(SAFR)和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 (HFR) ,并能抑制HFR诱导的小鼠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 ,各炮制品EC50 之间具有一定显著差异 ,炮制降低了黄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盐工学人     
李玉寿教授,1948年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一直在盐城工专和盐城工学院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李玉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软土地基加固、工业废弃物利用等。李玉寿教授先后主讲了“混凝土制品工艺学”、“建筑涂料”、“建筑材料与试验”、“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工程”、等多门课程,主编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教材,承担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17.
蛇年说蛇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台湾钝头蛇-中国钝头蛇复合体"(Pareas formosensis-chinensis complex,后简称"复合体")分类的历史、现状及进展。【方法】主要依据最新文献资料及色斑、鳞被特征等形态学资料,对"复合体"的分类进行探讨。【结果】1)分子系统学研究恢复了中国钝头蛇(Pareas chinensis)的分类地位,它的分布范围可能仅局限于四川省及邻近省份;2)综合分类研究恢复了阿里山钝头蛇(Pareas komaii)的分类地位,并设立新种泰雅钝头蛇(Pareas atayal);3)根据形态特征,云南钝头蛇(Pareas yunnanensis)应为有效种;4)台湾钝头蛇(Pareas formosensis)、广东钝头蛇(Pareas kuangtungensis)、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可能是亚种关系。【结论】"复合体"并非1个种,最少应包含5个种。综合分类学方法为解决本类群的的分类争议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孔雀胆我国古代记述的鸟类毒物有孔雀胆、血,尤以孔雀胆毒,较孔雀血毒流传为广。据《冀越集》载:“孔雀虽有雌雄,将乳时登木哀鸣,蛇至即交,故其血胆犹伤人”。蛇至即交,殆非事实。见蛇兴奋,甚至开屏有之,古人观察失误致有讹述。“血胆犹伤人”,意谓孔雀血胆有毒。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明·杨慎(1488—1559)《滇载记》所说之孔雀胆。事述:元季乱,中原多  相似文献   

20.
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他根据我国民间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为浮游生物)”的哲理而提出的,食物链的现象在自然界比比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奉是用以讥讽某些只看眼前,而不顾后患之人,但它在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现象——食物链,即:黄雀——螳螂——蝉——叶汁。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吃树叶,鸟吃昆虫,蛇吃鸟,野猪吃蛇,老虎吃野猪,即老虎——野猪——蛇——鸟——昆虫——树叶,为常见的食物链,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食物链是蝗虫吃青草,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鹰吃蛇,即鹰——蛇——青蛙——蝗虫——青草。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水蚤及小虾吃浮游植物,水蚤及小虾又被小鱼吞食,小鱼又葬身于大鱼之腹,构成大鱼——小鱼——虾(水蚤)——浮游植物。在土壤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