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 ,情绪不稳定 ,缺乏自信心 ,依赖性强 ,心理承受能力差 ,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在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2 3.2 5 %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90年代上升到 2 5 %,近年已达到 30 %,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每年 10 %的速度递增[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由此 ,高校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起因。笔者通过心理咨询和书面调查的方式 ,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发现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大学生被称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据报告,全国高校几乎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医科大学生的研究。这是由于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提高育人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1〕。1989年杭州市对2967名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汪立夏等[2]分别在2001,2006,201 1年对江西省5所重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分别有23.80%,22.86%,19.4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李娜[3]对某女子学院3 225名2012级学生的心理普查中,发现有15.8%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困扰.林磊等[4]于2012年抽取上海24所高校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15.8%,13.3%,13.3%的学生存在成长发展、人际和谐和环境适应问题.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合著网络、关键词共现矩阵以及聚类和多维度分析,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了解杭州市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SD-RISC)、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从杭州市5所大学中选取的大学生1 107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大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均分和总均分均>2分,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水平;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4.93%,中度心理障碍为21.41%,严重心理障碍为1.36%;心理健康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3.88%);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测量各因子得分均存在负相关(r值为-0.658-0.432,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韧性水平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广东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1346名工科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神经症倾向检出率为10.5%;神经症分布以强迫症为多,其构成比为39.3%;男生神经衰弱倾向高于女生;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四、一年级.结论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49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张运生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3-1524
目的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9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调查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0.7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种类与性别有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心理障碍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白长生 《中国校医》1992,6(4):27-28,26
<正> 目前,患有心理碍障的大学生为数不少。据1980年杭州大学对1000名学生的心理卫生调查,有身心症状者占68%,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者占20%。中国纺织工业大学报告,自1988年起,以心理障碍为特征的休、退学学生占50%。笔者从事高校保健工作三十余年,在所接触和了解到学生中,心理障碍约占20%左右。这表明心理障碍已威胁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障附表现在自我意识、人格特征、人际关系,神经系统症状等诸方面,大致可分为人格异常、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种类型。心理学认为,心理压力过大,降低了心理平衡,导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功能障碍。心理障碍无非是个体对外界刺激不能相应采取正确的反应所  相似文献   

10.
王麒麟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29-1230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武  程莹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00-501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水平测评表、体育社团活动调查表和健康认知调查表对566名体育社团成员和580名非体育社团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4.73%,明显低于非体育社团成员的46.14%。SCL-90测试中,体育社团成员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体育社团成员。结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心理障碍人群进行主动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取主动干预大学生心理障碍人群来降低大学生因心理障碍的休、退学率及自杀死亡率。方法: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黄铎香编制的“心理健康测查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障碍人群进行主动心理治疗并作追踪观察。结果:主动干预后,大学生因心理障碍的休、退学率及自杀死亡率明显下降,女生比男生下降更明显。结论: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主动干预,是防治大学生心理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即对心理健康制订了一个标准:1躯体与智力反应协调。2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人际关系正常。3有幸福感。4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干。这就是人们心理健康自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老区医学生286名毕业前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各类大学陆续开展各种活动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其发生率在 1 0 %~ 30 %之间[1 - 3] 。不同地域环境、专业、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存在差异[4 ] 。生活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医学生在毕业前这个特殊时期 ,所要面对的应激事件较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要多得多 ,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因此 ,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制订相应的咨询与毕业前教育方案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采用人际关系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开展匿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总分为(7.14±7.85)分,在家庭结构和年级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为(4.61±3.67)分,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焦虑、忧郁维度呈正相关(P0.05);人际关系的交际与交友、交谈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自我否定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6.7%~49.8%的变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学校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并引导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促进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有研究表明[1].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检出率达20.72%.提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大学新生处于大学适应的过渡期和关键期.为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之间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依据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精神病的患病率统计资料来看:50年代初2%,70年代7%,80年代仅15岁以上人数就已达10.5%,90年代到现在达20%以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北京16所大学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为很多大学生对心理障碍认识不足,常常把心理障碍误认为是精神病,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病症,而不敢主动面对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正趋向成熟。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因素如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的影响,常易造成心理障碍。一项以全国12.6名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自  相似文献   

19.
时菊芬 《中国校医》1990,4(4):51-51
<正> 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怎样扫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是对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也是对医疗保健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环境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心理素质因素在维护健康和保持健康方面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不佳者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病率1989年为20.23%、1999年为29.30%。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