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或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那格列奈组,每组30例。门冬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那格列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FBG)、餐后2 h(2 h PBG)和夜间(凌晨2∶00)血糖,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组和那格列奈组患者各自治疗后FBG、2 h PBG和夜间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冬胰岛素组患者FBG、2 h PBG和夜间血糖控制情况优于那格列奈组(P0.05);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可能更能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43-1244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5例,分别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前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HAb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研究组FBG、2 hPG、HAb1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FBG、2 hPG、HAb1c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首先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但治疗后发现患者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控制不佳,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观察患者受干预前后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变化,体重指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门冬胰岛素干预后,患者的FBG、2 h PG及Hb Alc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干预前;体重指数较治疗前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未达标后,增加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2月我院确诊的92例糖尿病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6.09%,显著高于对照组(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值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BG降低至(11.21±1.21)mmol/L,低于对照组(12.07±1.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血糖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68-36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血糖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调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果糖胺(FMN)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调节机体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进而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全能 《临床医学》2010,30(7):45-4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甘精胰岛素治疗;一组以门冬胰岛素三餐前注射,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用,观察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 BG)、胰岛素用量、二甲双胍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结果甘精胰岛素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FBG、2 h BG更理想,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门冬胰岛素组(P均0.05)。结论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且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8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值、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2组治疗后FBG、PBG、Hb A1c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PPG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5),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相比,有效性相似,但血糖达标快,低血糖风险低,且胰岛素用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本院完成治疗的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间段参加检查的健康产妇74例作为参照组,共1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妊娠出现情况,并对数据作出简要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BG、FBG、HbAlc水平较参照组而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且不良妊娠情况较多,血清PBG、FBG、HbAlc水平与不良妊娠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本次对比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PBG、FBG、HbAlc水平将会有明显的升高,这种情况还会诱发不同类型的不良妊娠结局,在母婴的健康成长中是一项重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增加量、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日波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增加量、血糖日波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可理想控制血糖,减少体质量增加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安全而有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波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DBG、MAGE、MO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功能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控制血糖波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和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调节血脂、控制饮食和体质量。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2组胰岛素注射剂量,观察血糖达标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B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事件均为轻度,进食后可缓解。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FPG、HbAlc效果较好,胰岛素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每日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诺和灵50R及服吡格列酮15~30 mg;对照组30例,每日单用人胰岛素诺和灵50R于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服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而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糖、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74例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巴坦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水平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 h PBG、HbA1c、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糖、TNF-α、IL-6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诺和锐30R三餐前皮下注射与诺和锐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注射来得时在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风险。【方法】将本科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6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使用诺和锐30R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使用诺和锐R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注射来得时,出院后继续治疗,为期12周。观察两组患者5个时点(空腹及三餐后2h,睡前)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胰岛素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和B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均有效,但A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3次餐前注射诺和锐30R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强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160例妊娠糖尿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12.5%,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降糖达标时间快,血糖平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熊萍  董刚强 《华西医学》2009,(7):1728-1730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子代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妊娠糖尿病其儿童,22例正常妊娠其儿童,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BG)、餐后2 h胰岛素(2 h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检测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R1、R2)和亲和力常数(K1、K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GDM组儿童R1、R2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儿童体重、BMI、FIN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BMI(t=3.362,P〈0.05)、R1(t=-2.613,P〈0.05)、R2(t=-2.541,P〈0.05),提示以上因素是影响GDM组儿童IR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妊娠糖尿病(GDM)子代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