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老年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脑梗死可以引起局灶性运动(感觉)定位体征,也经常伴有认知障碍,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概念,它包括:VCI非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及混合性血管病变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伴脑血管病变)。在老年期痴呆性疾病中,VaD是第二主要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约占20%-30%。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1].据WHO 统计,欧美的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为多,占全部痴呆的50%,VD占20%,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而VD在亚洲国家占老年期痴呆的68.5%,居首位,在我国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首位[2].据不完全数字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脑血管病人,至少有20%合并存在认知障碍.随着脑血管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高,血管性痴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治疗及改善脑血管痴呆病人的临床症状,已经成为很多医生研究的问题,现将近些年来各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性痴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曾进行了2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1次是1979年,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023/10万人口,患病率为2210/10万人口;第2次是1986年进行的29个省、市、自治区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978/10万人口,患病率为1788/10万人口,其中脑梗死多于脑出血,约为4.5:1。有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原因所致的痴呆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血管性痴呆作为继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常见痴呆类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管性痴呆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10%~15%,其患病率每增长5.3岁即增加1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最严重的形式[1]。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约50%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因小血管病所致[2],是其首要病因,多项研究表明脑小血管  相似文献   

7.
[摘要]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以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综合征,同时会伴有情绪和精神行为异常,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脑血管病变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被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该文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病理机制、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后果。除了脑动脉硬化外,其他缺血-缺氧损害均可引起血管性痴呆,表现有关日常生活的智能障碍。随着年龄增大,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的患也随之增多。有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大约有26.3%的病人发生痴呆。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为324/10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VD是一种可防治性的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或延缓VD的发生。现将我院诊治的老年VD患者4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荣家  于国力 《山东医药》1989,29(10):11-13
痴呆系指意识清楚情况下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持久性智能衰退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我国属脑血管病高发病区,且血管性痴呆又是一种常见而某些功能障碍可逆的疾病。因此,积极探索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病及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我科自1986年12月~1989年1月共收治45岁以上脑梗塞住院病人264例,其中22例为血管性痴呆(8.33%)。本文重点讨论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远  朱沂  刘小莉 《山东医药》2007,47(35):115-11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后所导致的痴呆,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同时还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障碍以及人格障碍。VD的诊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痴呆;脑血管病;以上二者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VD发病呈上升趋势,防治VD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老龄化”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V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丽华  马春杨戈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7):1012-1012,F0003
血管性痴呆(VD)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欧美统计患病率约占15%~20%,美国75~79岁女性患者占16.2%,意大利80岁以上男性占16.3%,英国占16.3%。我国VD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为3.96%,VD占2/3,约有30%卒中患者,可出现智能减退。笔者对近年VD的中医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被认为包括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V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的20年,V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这些定义都面临争议。以往根据阿尔茨海默病(AD)引申的VD早期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冬欣  张宏炜  张宁  张国华 《山东医药》2009,49(21):109-111
血管性痴呆(VaD)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因其可预防、治疗,故早期发现有认知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患者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文献就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春红 《内科》2007,2(3):370-37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欧美统计患病率约15%~20%。美国75~79岁女性患病率约16.2%,意大利80岁以上男性为16.3%,英国16.3%[1]。我国VD患病率逐年增高,调查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综合征[1,2].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VCI包括3个内容[3~6]: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AD伴血管病变(即混合性痴呆,mixed AD/VD).与血管性痴呆相比,其内涵有了扩展,认知障碍不强调记忆力损害,只要有某些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即使没有记忆力减退,仍然可定性为认知障碍;同时,"血管性"不特指脑出血或梗死,还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脑功能的心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陈雪梅 《山东医药》2014,(5):98-100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明显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脑血管病(白质疏松症、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管性痴呆(VD).研究显示,VCI为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4%,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2].VCI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有助于其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口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据WHO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会超过2亿。因此,老年期医学问题勿庸置疑地会成为将来医学领域的焦点。目前,脑血管病和痴呆已成为总体人群的第2和第4位死亡原因,而且脑血管病还是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和痴呆的第2位原因。随着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控制,卒中的病死率已有所降低,但患病率并无显著下降,导致非致死性卒中和严重卒中后存活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除躯体功能残疾外,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因此这些问题也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或无症状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从概念、分型、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VCI较血管性痴呆更为广泛,它扩大了病因学范畴:其血管性因素不仅包括脑卒中,也包括脑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不明显的脑血管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