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白醋并甲硝唑溶液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均采用保肝、抗肝昏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30%白醋100mL和0.2%甲硝唑注射液100mL保留灌肠,1次/d,第5天观察肝性肝性脑病的改善程度和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61.54%;观察组平均清醒时间为(2.84±1.31)d,对照组为(3.76±1.4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保肝、抗昏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醋并甲硝唑溶液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大黄煎液联合白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住院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大黄煎液联合白醋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降低血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煎液联合白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HE)系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异常,烦躁、睡眠颠倒意识丧失或昏迷。是肝功能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5—2010年收治该类病人38例,均为肝功能衰竭引起,现就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情观察1.1观察昏迷的程度Ⅰ度: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既性格开朗者可能表情淡漠、木讷少言,反之欣快易激动。生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多由急慢性肝炎、肝癌,特别是肝硬化发展而来。由于该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或预防诱因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患者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1994年以来我科对39例慢性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查找发病主要诱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肿瘤、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为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但腹泻、便秘、镇静药物应用、利尿放腹水等因素与肝性脑病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其诱因及早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少其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减轻其病情、促进意识恢复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发生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和先兆症状。本研究通过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拟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性脑病分为4期:Ⅰ期(前驱期)以睡眠障碍及轻度性格改变为主;Ⅱ期(昏迷前期)以嗜睡及行为异  相似文献   

12.
<正>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肺结核病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常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害,尤其是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治疗困难。终末期肝病易并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的良好转归。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若能早期发现,预后并不十分恶劣,而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亚临床和隐性肝性脑病,不易早期识别,给病人预后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探讨肝性脑病早期误识原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提高早期识别肝性脑病能力,总结我院7例肝性脑病早期未能识别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01~2003-12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96例,16~79岁发生肝性脑病17例,以40~55岁者居多;男多于女;其中11例为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未能早期识别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者5例,合并黄疸、腹…  相似文献   

14.
肝病后期出现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最严重的肝硬化并发症.长期以来,我们的治疗以支链氨基酸、精氨酸、谷氨酸钠、谷氨酸钾为主.但现在,临床实践证实左旋多巴对肝性脑病治疗具有确定的良好效果,本文即通过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探讨多旋多巴对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32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乳果糖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乳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患者清醒率达87.2%,效果良好。结论乳果糖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2008-01~2010-01收治96例肝性脑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组55例,常规治疗组41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组总有效率92.72%,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0.4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性脑病是急危重症,在救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治疗,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有效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联合乳果糖和白醋灌肠治疗各种严重肝病引起的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方法采集2004-12~2008-02因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HE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接受乳果糖和白醋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用白醋保留灌肠治疗,1周后视察临床疗效、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7例(31.8%),有效9例(41.0%),无效5例(22.7%),死亡1例(4.5%),总有效率为72.7%;对照组患者显效3例(15.0%).有效5例(25.0%),无效10例(50.0%),死亡2例(10.0%),总有效率为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氨浓度亦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联合乳果糖和白醋保留灌肠是预防和治疗各种肝病患者出现HE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肝性脑病主要由严重肝病引起,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我院在乳果糖治疗基础上给予30例肝病脑病患者黄连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01—2012-12收治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27例,女3例,年龄27-74岁,平均(49.1±11.2)岁;病程2-21年,平均(12.24±4.33)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005-01~2007-02有肝性脑病前兆25例为对照组,取2007-03~2009-05 24例前期同类病例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简化版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SPHES)量表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HE)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感染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无显性肝性脑病(O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0例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志愿者150例为健康组。以肝性脑病心理测试评分(PHES)量表为金标准,分别采用SPHES量表和PHES量表筛查MHE的患病率。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筛查OHE的发生。结果 PHES量表和SPHES量表筛查试验组患者MHE的患病率分别为41.3%(62/150)、35.3%(53/150),二者对MHE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对试验组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36例发展为OHE,其中SPHES量表和PHES量表诊断的MHE发生OHE分别为29例和27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以PHES量表为金标准,Kaplan-Meier回归、COX回归分析提示SPHES量表对MHE的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均P0.01)。SPHES和PHES预测OH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和0.703。结论 SPHES量表对MHE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临床操作更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