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增加斑块的稳定性,从多方面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希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losartan,LT)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核酸、蛋白质及c f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观察血管紧张素Ⅱ亚型受体拮抗剂 L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结果 LT2×10-6mol·L-1能明显抑制AngⅡ对心肌细胞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的促进作用及c fosmRNA表达。结论 心肌细胞膜表面的AT受体亚型介导了AngⅡ促心肌细胞肥大作用。c fos基因激活是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重要机制之一。LT从受体水平阻断了AngⅡ的作用,此类药物应是更具选择性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Ⅰ型(AT1)和Ⅱ型(AT2)、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和AngⅡ加缬沙坦组,作用不同时间,检测AT1/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的蛋白表达和NO的生成。结果:在HUVECs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Ⅱ、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AngⅡ作用36h显著抑制NO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在HUVECs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并能逆转Ang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剂洛沙坦二类药物的药效和作用特点。方法本实验采用①离体血管环微量生物反应测定法检测An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②建立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利用颈动脉插管法和鼠尾测压计检测血压,观测急性与慢性血压的变化;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大鼠血浆与肾组织中的AngⅡ含量。结果①离体血管环实验:AngⅡ能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血管收缩反应,卡托普利(0.1 mg/kg)对低剂量AngⅡ收缩反应有轻度的抑制效应;随着外源性AngⅡ量增多,其抑制血管收缩作用明显减弱。同样条件下洛沙坦却能完全抑制AngⅡ所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②在体急性降压实验:最大有效剂量的卡托普利使模型鼠的平均动脉压由(18.4±3.9)kPa降为(8.7±1.2)kPa,降压幅度达到9.6 kPa,之后给洛沙坦最大降压有效剂量(2 mg/kg),血压未再下降;改变给药顺序,平均动脉压由(16.8±1.1)kPa降为(11.4±2.4)kPa,降压幅度为5.30 kPa,然后给最大有效降压剂量的卡托普利,血压持续降为(9.3±1.8)kPa,幅度达2.12 kPa,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③慢性降压实验: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实验因素干预后,卡托普利组平均动脉压由(18.9±2.5)kPa降为(11.8±1.6)kPa,洛沙坦平均动脉压由(19.7±2.4)kPa降为(11.7±2.0)kPa,降压幅度分别为7.19 kPa和7.93 k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放射免疫实验:血浆中AngⅡ含量卡托普利组为(376±7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77)ng/L,而洛沙坦组为(1 036±15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AngⅡ含量,卡托普利组(392±81)pg/g,较对照组的(431±80)pg/g降低8.9%,洛沙坦组为(294±86)pg/g,较对照组降低32.4%(P<0.05)。结论①洛沙坦是通过阻断AngⅡ受体而发挥作用,而卡托普利只能够减少内源性AngⅡ的生成,离体状态下药效弱于洛沙坦。②急性在体实验卡托普利的最大降压效应强于洛沙坦;慢性在体实验二者药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长期作用下,肾组织的AngⅡ水平对调节血管张力起主要的作用,血浆中AngⅡ辅助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氯沙坦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  5 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A组喂以含 1%胆固醇的兔饲料 ,B、C、D组在喂以含 1%胆固醇兔饲料的同时分别喂以 10mg·kg-1·d-1和 2 5mg·kg-1·d-1的氯沙坦以及 10mg·kg-1·d-1的开搏通 ,E组为正常对照组 ,喂以标准普通兔饲料 ,共 12wk。实验结束时 ,抽血对血脂水平进行测定。麻醉后处死动物 ,分离从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分叉处的血管段 ,取主动脉弓处的组织行组织学检查 ;将胸主动脉切成 4mm长的血管环置浮槽中做离体实验 ,观察对乙酰胆碱、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反应曲线 ;剩余的血管制成组织匀浆 ,用放射免疫的方法对组织中的AngⅡ和ET 1进行测定。 结果 ①A、B、C、D组的血脂和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E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D组血管组织中ET 1水平明显高于B、C、E组 ,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A组的血管环对乙酰胆碱、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 ,与E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B、C、D组与E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在A、B组明显增强 (P <0 0 1) ,C、D组与E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③各组的血管中膜面积相似 ;A、B、C、D组的血管横截面积明显增加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中的作用。方法整体实验观察大鼠静脉注射U50488H(1.5 mg.kg-1)后血中AngⅡ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U50488H组,AngⅡ+U50488H+nor-BNI(κ阿片受体阻断剂)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溶液、AngⅡ(10-9~10-5mol.L-1)或提前给予κ阿片受体激动剂或(和)阻断剂诱导0~24 h,收集0、3、6、12、24 h等时间点的细胞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IL-6和IL-8水平。结果静脉注射U50488H可明显降低血中AngⅡ的水平,该作用可被nor-BNI(2 mg.kg-1)所阻断。AngⅡ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提前给予U50488H(10-5mol.L-1)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而nor-BNI(10-5mol.L-1)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但可完全阻断U50488H的上述作用。结论 U50488H可通过下调AngⅡ水平和抑制AngⅡ的作用来减少内皮细胞产生IL-6和IL-8,表明κ阿片受体可能在抗炎中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I型(AT1)和Ⅱ型(AT2)、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和AngⅡ加缬沙坦组,作用不同时间,检测AT1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的蛋白表达和NO的生成。结果在HUVECs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Ⅱ、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AngⅡ作用36h显著抑制NO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在HUVECs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并能逆转Ang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药。到现在为止研究发现AngⅡ受体有两种亚型AT_1与AT_2,其中AT_1亚型最具有临床意义,受体AT_1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心肌组织、脑、肾脏及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等部位,参与心肌和平滑肌收缩,调节醛固酮分泌等,对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具有调节作用。口服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母草碱对心肌重构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Ang1-7)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以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连续2周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心肌重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minazene aceturate,DIZE)(15 mg/kg/d)及低、中、高剂量益母草碱(7.5 mg/kg/d、15 mg/kg/d、30 mg/kg/d)干预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以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实验动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Ds)、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BCMECs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流式细胞仪测定BCMEC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量,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BCMECs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Ang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BCMECsLDH漏出、NO和ET1释放及ICAM-1表达,氯沙坦对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氯沙坦抑制 AngⅡ致体外培养BCMECs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杨莉  蒋青峰  曲彩红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48-1950
目的:探索氨沙坦新的合成方法。方法:以戊腈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备中间体4,以2-氰基-4'-甲基联苯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备中间体8。中间体4与8经N-烷基化反应、还原反应、脱三苯甲基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氯沙坦。结果:目标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化学结构,以戊腈计总收率达51.8%。结论:该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x43在杜鹃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VSM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刺激组(模型组)、AngⅡ+杜鹃素组(给药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x43的表达。用si RNA干扰Cx43的表达并测定细胞Ed U结合率和细胞周期。结果浓度为60μmol·L-1的杜鹃素可使AngⅡ诱导的大鼠VSMCs的细胞增殖活性和Ed U结合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阻止VSMCs由G0/G1期向S期的转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杜鹃素能明显降低Cx4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用si RNA干扰Cx43的表达后,杜鹃素对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杜鹃素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抑制VSMCs有丝分裂,使其停滞于G_0/G_1期,其作用可能与杜鹃素抑制Cx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不同系别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由正常脐血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含不同浓度氯沙坦培养基中悬浮培养,然后转到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并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系和粒系所占比例。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AT1R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①红系祖细胞在悬浮培养6、9d时检测到AT1R的表达,氯沙坦可阻断此效应。②氯沙坦抑制红系分化,促进粒系分化,且呈浓度依赖性,集落计数结果示其量-效关系为Y=100.125-22.496lgX(X:氯沙坦浓度;Y:红系集落数);Y=220.594+21.882lgX(X:氯沙坦浓度;Y:粒系集落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量-效关系为Y=4296.032-435.335lgX(X:氯沙坦浓度;Y:红系细胞数);Y=5430.975+643.853lgX(X:氯沙坦浓度;Y:粒系细胞数)。③氯沙坦对红系和粒系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0nmol/ml。结论氯沙坦能下调AT1R的表达。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R的结合,氯沙坦能抑制红系分化,进而使得粒系分化增加。氯沙坦对红系和粒系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T2受体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 mg·kg-1·d-1,ig).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同时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P<0.01)、肾皮质Ang II水平(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然而,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AT2mRNA表达却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氯沙坦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PDGF-B、TNF-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P<0.05).治疗组AT2的mRNA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糖尿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T2受体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与肾组织TGF-β1、PDGF-B、TNF-α及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增加有关.氯沙坦激活AT2受体的表达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肾脏系列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氯沙坦在临床上的降压效果.方法 利用分组对照方法,了解氯沙坦及氯沙坦与其它药合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口服氯沙坦后能够稳定地降低血压,还能有效地控制患者清晨高峰期血压,与利尿药合用,降压效果更显著.与螺内酯合用可以延缓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过程,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过程.结论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有确切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微、病人耐受性好、无咳嗽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AⅡ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云  廖昆灵  卢薇  周群  邹萍 《贵州医药》2001,25(2):151-152
近年研究表明,纤溶系统异常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高血压病(EH)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29例EH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氯沙坦对EH患者纤溶活性及AⅡ、AL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9例EH患者均为我院1998年9月至1999年12月内科住院病人,男14例,女15例。年龄40~83岁,平均(6348±893)岁。EH病的诊断及分期按1978年WHO标准。Ⅰ期7例,Ⅱ期22例。摒除Ⅲ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紧张素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主要效应分子,除了收缩血管,调节血压功能外,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形成转移,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信号传通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俭  薛春  胡刚 《药学学报》2005,40(3):208-212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Ang II和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 II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和肾脏AT1受体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浆Ang II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后大鼠血浆Ang II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肾脏AT1受体表达明显增加,依那普利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肾脏AT1受体表达与正常组接近。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浆Ang II升高,血管和肾脏AT1受体表达增加,依那普利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浆Ang II水平,下调血管和肾脏AT1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的降压疗效.方法: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每天服用氯沙坦钾50 mg,疗程4~8周,观察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2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收缩压谷峰比70%,舒张压谷峰比5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每日服用50 mg氯沙坦钾,对EH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