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婧婧  张爱丹 《丝绸》2023,(11):103-108
针对缎纹影光组织对均匀过渡的黑白渐变色呈现不稳定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非规则几何网点库设计方法,并比较分析了采用该网点库的织物色卡呈色性能。通过将2组不同尺寸的非规则网点库和2组不同加强方向的缎纹影光组织库,应用于黑白渐变色阶和灰度图像,设计织造了4组色卡织物和4幅提花织物样品。在分别考察了4组色卡织物测色数据与原渐变色阶之间明度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结构相似性,结果表明:2组非规则网点色卡织物相对于2组影光组织色卡织物,与黑白渐变色阶之间的明度差均值降低了10.2%;在色阶标准差上,前者较后者下降了38.8%;在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SSIM)方面,前者的SSIM均值较后者的提高了52.9%,3项评价指标均表明非规则网点织物具有更好的灰度仿真表现。4幅提花织物样品的灰度仿真效果直观展示了上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2020,41(3):62-67
为解决黑白单层提花织物对特定明度基调图像的灰度仿真设计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聚集态网点进行图像处理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以3幅不同明度基调的图像为仿真对象,采用6种图像加网线数和2种织物间丝方法,进行聚集态网点结构提花织物样品的设计与织造。对原图像与提花织物图像的颜色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3种明度基调图像分别适合采用24、14、10线/cm 3种加网线数;局部间丝方法可以提升网点织物图像的明度对比度;与影光组织提花织物图像相比,网点结构提花织物图像在灰度均值和方差2方面均较前者更接近原图,证明其具有更为稳定的灰度仿真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2019,40(9):56-61
为克服提花织物色彩仿真设计受影光组织库显色规律制约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方法。采用3种网点大小与4种排列角度对黑白渐变色阶进行网点化设计,织造织物样品;并将网点织物样品组与一组采用缎纹影光组织库的织物样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织物样品的比较分析表明:网点越大则黑白渐变色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值变化越均匀,但不足之处是在实践应用中对原始图像的细节表现减少;在网点排列角度方面,采用15°和75°角具有更稳定的织物交织结构;网点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差离散平均值较后者降低了31.94%,表明了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使织物具有更好的呈色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周赳  蒋烨瑾 《纺织学报》2010,31(10):24-28
黑白仿真提花织物仿真效果的设计关键在于组织结构的设计,针对单层结构无彩数码提花织物并列纱线滑移而相互遮盖的问题,结合传统黑白像景织物结构设计与全显色结构设计方法,基于组织结构的组合设计原理,提出了黑白仿真提花织物单层结构和配合结构相结合的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及方法,并进行了黑白仿真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高度仿真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结构的设计使电子提花织物能够准确地表现黑白影光的灰度,实现黑白仿真数码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高度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使提花织物在表现影光渐变效果的同时又能表现出凹凸立体的高花效果,提出一种以影光组织为基础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原理与方法。分析了传统高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和织物特征,通过不同细度纬线的比例配合和相对应的组合全遮盖结构设计,实现影光效果与高花效果在提花织物上的完美结合,其中影光效果包括黑白渐变影光效果和单彩渐变影光效果。除此之外,通过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以影光组织为基础的高花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实现过程,主要包括纹样设计和组织结构设计,并生产出兼具晕纹渐变视觉效果和高花触觉风格的提花织物,验证了该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周赳  白琳琳 《纺织学报》2018,39(1):32-38
为丰富纬二重提花织物的结构形式及色彩表现形式,对传统纬二重提花织物进行分析,并结合数码提花设计技术,提出了2种纬二重结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将影光组织与全遮盖结构有效结合,可实现纬二重提花织物单面影光变化、双面影光变化的织物效果。单面纬二重渐变全遮盖结构先设置全遮盖技术点,再进行相应组织库的设计;双面纬二重提花织物无需对正反面图案透叠处理,结构设计时不需要设置全遮盖技术点,可直接对基本组织进行影光变化设计,再从中筛选出符合全遮盖结构的组织进行组合。最后,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2种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周赳  唐澜倩 《纺织学报》2013,34(2):69-72
为了在灰度仿真提花织物设计中保留数码图像的色彩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多组纬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模式和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分色然后组合的方法,可以将彩色效果的数码图像直接用于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设计,该方法采用多组灰度效果的丝线来还原数码图像的灰度效果,实现了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灰度效果的仿真设计。另外,由于获得的灰度仿真提花织物的分层结构保留了分色信息,若将灰度丝线换成有色丝线,则可以设计各种彩色效果的数码提花织物。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为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根据数码设计原理,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研究按设计方法可分为无彩和有彩两种类型。对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无彩灰度的计算机色彩设计原理以及对应的数码全息组织库的建立方法。以单层结构提花织物为基础,在设计方法上将织物结构设计与织物色彩设计有效分离,在CAD系统中根据不同亮度值将数码图像灰度与组织库中的组织进行配对替换,实现织物结构的自动设计,该设计原理和方法满足无彩提花织物人工智能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彩色提花织物组织自动生成原理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和改善全彩型提花织物的色彩仿真效果,提出一种由多色网点叠加组合表现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模式。通过对全彩数码图像的原色分离产生多幅分色图,并将其逐一转化为二色值网点图,再重新组合成1幅8色以内的网点图像,结合重纬结构进行提花织物样品设计与织造。对织物样品进行多个测色点的颜色数据采集,并将其与原始数码图像进行色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一般4色纬影光组织织物样品,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总色差均值降低了14.21%;进一步按明度值、红绿值和黄蓝值进行分项色差比较发现,多色网点结构提花织物的绿、红、蓝和黄等色值的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27.31%、19.72%、13.24%和9.65%,而明度差均值降低了12.88%,证明多色网点结构设计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更理想的色彩仿真性能。  相似文献   

10.
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10):34-37
以获得良好的黑白影光效果和满足织物大批量生产为前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像题材和结构设计方法,对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结构设计与织物效果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纱线间相互遮盖的原因,组织效果并不能简单地代表织物的实际效果;为了能表现较好的无彩数码提花织物黑白影光效果,针对不同的设计目的需要不断调整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码提花织物的组合全显色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6):59-62
由于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花织物的结构特征和结构设计方法是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设计的关键,为此介绍一种提花织物特有的组合织物结构设计方法。其设计原理是先在基本组织上设置全显色技术点,再进行全息组织设计,这样通过组合2个不同组织库中的组织,设计所得的组合织物结构具有不遮盖全显色的特点。该方法可用于设计各种组织循环的全息组织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库,设计的数码提花织物结构稳定,可以表现细腻的彩色影光效果,另外,织物中并列排列的纱线数为偶数。  相似文献   

12.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2018,39(10):44-49
为解决三纬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结构中全显技术组织的设计问题,比较研究了采用不同全显技术组织的三纬组合结构的织物显色效果。以16 枚5 飞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设计3种具有不同全显技术点数的三纬组合织物结构,并对3种组合结构的最小值组织库进行织物色卡织造和测色。通过比较不同织物色卡组的明度值、明度差以及色差等数据表明,采用一纬二点全显技术组织的三纬组合结构,其色卡织物的明度差和色差在三者中均最低,具有最稳定的渐变显色效果。研究结果为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结构中全显技术组织的优选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8):46-49
针对提花织物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的仿真设计技术展开分析,提出一种创新的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全显色组合结构设计方法设计织物结构,通过2次CMYK分色补偿提花织物灰度表现的不足,并提出可调节的纱线色彩选择方法,使设计的提花织物能对数码图像的色彩与图案进行仿真。该方法可满足数码图案设计仿真织物的需要,所设计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交织平衡技术特征,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混色色彩效果,结合经纬共同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组经和双组纬的丝线配置,以提花织物的双层结构为基础,通过经纬丝线的相互配合来表达提花织物的渐变显色效果。文章分析了提花织物双层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提花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下将两者结合,提出了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提花织物渐变效果的显色色卡进行设计实践,构建起色卡组织模型和色卡组织库,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结构可以用于开发具有渐变显色效果的提花织物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周赳  屠永坚 《纺织学报》2008,29(4):54-57
随着数码提花织物分层设计模式的提出,可以通过数个单层结构的组合来设计具有丰富混合色彩效果的提花织物。通过设计实践,对有彩数码提花织物结构设计环节中的主要技术因素,即全息组织和组合织物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的组织结构设计、组合方法与织物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设计实现彩色数码提花织物的彩色影光效果为目标,提出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和组合的方法,为彩色数码提花织物创新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纹闪色数码提花织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赳  吴文正 《纺织学报》2007,28(9):53-56
在研究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组合全显色织物结构的设计应用,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通过对传统闪色织物的原理分析,采用分层组合的设计方法和全显色织物结构,利用数码图像的反转设计来实现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并举例说明其设计原理和方法。与传统闪色织物的对比色纱线的异向排列不同,花纹闪色提花织物采用2组或4组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向排列,由于全显色织物结构使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时具备影光变化和相互不覆盖的特点,只要赋予纱线合适的光泽,织物就具备同时表现花纹效果和闪色效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2016,37(7):61-65
针对Red-Green-Blue(RGB)分色模式不能直接作为数码提花织物分色模式的问题,通过对RGB色彩模式下单一色彩通道显色色域的分析,研究了三色通道对应的纱线色彩选择范围。并结合一组经三纬组合全显色织物组织结构,进行了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实践,之后对织物显色效果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R、G、B分别对应蓝、红、黄三色纬的规则,直接使用经RGB三色通道分色产生的灰度图进行提花织物设计,可基本实现图像色彩的对应显色;而各灰度图明度值分别适度提高之后,可满足三色仿真数码提花织物的设计要求,为充分利用RGB色彩模式的分色设计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借助数码织造技术,提出一种在生丝提花织物上表达图案色彩渐变效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具有色彩渐变效果的提花图案进行黑白处理,用灰度变化梯度表达色彩渐变效果;其次运用缎纹变化组织构建组织模型,在通过试织获得该组织模型的织物实物基础上,以织物经向为重点,运用图像分析手段,对织物实物的图像明度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按照图像明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取舍,保留排序清晰明确的缎纹变化组织,构成组织链库,由此建立起织物组织与图案色彩变化梯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此对应关系应用于实际数码织造中.  相似文献   

19.
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色经提花织物是欧洲传统提花织锦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之一,数码设计与生产技术的应用为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多色经提花织物的产品特点,结合数码技术应用的技术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采用规范经纬色彩设计和建立组织库的方法来提高该类产品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开发设计阶段预测花纹形状的仿真需求,在研究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提花原理及外观特征基础上,根据花梳的组织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同时,为该经编提花织物建立了通用的穿经、垫纱数码、梳栉意匠图及织物意匠图等数学模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分别进行了数学描述和类型判断,分析了平布类和起绒类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意匠图矩阵赋值方法。利用VC++.NET程序语言作为软件开发工具,结合仿真原理,实现了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仿真,并以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绒织物的仿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