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行IVA治疗的DME患者32例(4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行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4周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结果:IVA治疗后4周,41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3. 2%),3只眼视力无改善(6. 8%),总体患眼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 946,P<0. 01);且注射后黄斑区水肿减轻,CM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 497,P<0. 01)。结论:玻璃体内单次注射阿柏西普治疗DME在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改善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IV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30例40眼,每月注射1次,连续2次,观察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2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张超  张鹏 《陕西医学杂志》2022,(7):874-877+881
目的:探究了阿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DME患者80例95眼,根据OCT分型的不同,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囊性黄斑水肿(CME)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组。所有患者均行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三组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三组治疗前后BCVA、CMT的改变量以及三组随访12个月过程中患者的阿柏西普注射次数。将治疗有效的患者纳入有效组,无效的患者纳入无效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ME患者阿柏西普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DRT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SRD组(P<0.05)。治疗1、3、6个月及12月,DRT组、CME组以及SRD组的BCVA、CM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1、3、6、12个月,DRT组BCVA、CMT均优于S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T组BCVA改变量高于SRD组,CMT改变量高于CME组和SRD组,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60例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将患者按给药种类分为雷珠单抗组和阿柏西普组,各30例。雷珠单抗组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组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比较两组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部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毛细血管密度、额外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线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值相比,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LogMAR BCVA、CMT均下降,且阿柏西普组LogMAR BCVA均较雷珠单抗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阿柏西普组CMT均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两组基线SCP和DCP黄斑毛细血管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SCP...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77-79+83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预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玻璃体内康柏西普注射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于我院经FFA和OCT确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6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每月接受10 mg/mL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0.05 mL,注射后每月随访1次,连续注射3个月,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2、3个月患者的最佳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不同APOE等位基因分型疗效。结果治疗前BCVA为(50.36±9.84),治疗后1、2、3个月的BCVA为(70.18±11.07)、(72.22±12.06)和(70.31±12.39),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CMT为(465.23±79.82)μm,治疗后1、2、3个月的CMT为(268.31±94.13)μm、(259.21±82.09)μm和(259.42±81.35)μm,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根据不同基因分型分析,与APOEε3相比,APOEε4和APOEε2型的患者BCVA明显较高,CMT明显较低(P均0.05),而APOEε2和APOEε4型患者的BCVA和CM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内康柏西普注射疗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显著,APOEε4和APOEε2型的患者疗效更佳,APOE分型可为康柏西普治疗AMD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确诊为非缺血性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56例56眼,患者被分为2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2 mg(0.05 mL)或TA 2 mg(0.05 mL)治疗.每组28例28眼.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2、3个月进行复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间和各组内部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 阿柏西普组和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个月、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BCVA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柏西普组和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个月、2个月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MT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CVA在1个月(t=0.405,P=0.687)、2个月(t=0.361,P=0.719)、3个月(t=0.257,P=0.798)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MT在1个月(t=-0.543,P=0.589)、2个月(t=-0.607,P=0.546)、3个月(t=-0.384,P=0.703)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压明显升高仅见于TA组.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及曲安奈德治疗非缺血性CRVO所致黄斑水肿均有效,能显著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与TA相比,阿柏西普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气利水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52例(64眼),随机分为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补气利水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别观察起始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统计注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CM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DME患者的视力,联合使用补气利水方可以明显减少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72例72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 对两组患者BCVA和CMT分别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BCVA和CMT在组间的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46.92,P<0.01;F=60.231,P<0.01),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2.16,P<0.01;F=8.983,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的BCVA和CMT指标优于对照组。时间主效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16.14,P<0.01;F=397.376,P<0.01),BCVA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CMT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在治疗DME上,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更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陈利双  廖燕红  王彦彦  易全勇 《浙江医学》2022,44(14):1528-153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的DME并初次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的患者41例41眼。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型,将患者分为海绵样水肿(DRT)型(DRT组)10例10眼、黄斑囊样水肿(CME)型(CME组)22例22眼、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SRD)型(SRD组)9例9眼。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差异,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BCVA和CMT均下降,SRD组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CMT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6个月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治疗后眼压升高,8例患者结膜出血,1例患者玻璃体出血,2例有晶状体眼出现白内障轻度进展。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不同类型DME均安全有效,其中SRD型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
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A联合PRP治疗)和单纯光凝组(30眼仅行PR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处视网
膜厚度(CMT)及眼压(IO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BCVA均获得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患者视力提高更多(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联合治疗组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 (P<0.05)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PRP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TA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并改善患者视力,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就诊的84例P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2眼。观察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PPV手术治疗。对比两组PDR患者治疗前、PPV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变化情况和PPV术后1个月玻璃体出血情况。 结果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P<0.05),CM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术后眼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PV术后1个月观察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手术可有效改善PDR患者的视力,减少黄斑区水肿,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57眼) DME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每月1次,并在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后1~2周内进行规范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和血明目片,每次5片,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2组治疗各时间段BCVA明显升高,CMT明显减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3个月BCVA和各时间段CMT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9.09%(2/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辅助治疗DME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BCVA,减轻黄斑水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及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DME患者(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和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4 d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每疗程之间相隔3~5 d,连用3个月。在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 thickness,CMT)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1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方药联合雷珠单抗和激光光凝治疗DME安全有效,具有改善视力、稳定视力、减轻或消除黄斑水肿、防止黄斑水肿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7,(5):576-579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后不同时机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影响。方法收集DME患者60例72眼。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7 d组(30例35眼)和28 d组(30例37眼)。7 d组、28 d组分别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7 d后、28 d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平均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7 d组的CMT明显低于28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造影检查过程中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无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DME可使两者的作用互补,但在注药治疗后尽早行黄斑格栅样光凝对缓解DME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娣  阳光  廖沁  陈文诗   《四川医学》2021,42(6):556-56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单次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及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为DME患者215例264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及TA组,每组各132眼。康柏西普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10 g/L),TA组玻璃体腔注射TA 0.1 ml(40 g/L)。术后1周、4周、12周观察两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CMT)、眼压(IOP)及发生的并发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玻璃体注射后,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后1周、4周、12周视力与注射前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玻璃体注射后各时间监测点的CMT值与注射前比较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监测点眼压值都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监测点眼压值均高于注射前基线值(P<0.01)。TA组注射后眼压升高发生率为16.67%。结论康柏西普组及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相比,均能提高视力,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康柏西普组安全性更好,TA组玻璃体腔注射后必须严密观察眼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辅助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2例弥漫性DM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51例)与单一组(51例),其中单一组采用玻璃体注射阿柏西普治疗,联合组基于单一组加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56例(63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0例(32只眼),激光治疗组26例(31只眼)。联合治疗组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行黄斑区格栅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行黄斑区格栅治疗。两组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SFC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BCVA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CMT低于单纯激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短期内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雷珠单抗、阿柏西普与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的疗效,为DME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检索内容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对DME患者的疗效,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 CS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7月。经过2名本课题参与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使用STATA16.0、ADDIS1.16.7及Revman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本课题共纳入7项研究,剔除分析以外结果后,共纳入1 103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1年后,在BCVA改善方面,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0.02(-0.03,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