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席夫碱反应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4-(二乙氨基)水杨醛结合,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L,该探针能特异性识别Zn2+。通过质谱、1H NMR以及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探针L在CH3OH-H2O(V:V=8:2,Tris-HCl缓冲液,pH=7.4)中对各种离子的选择识别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向探针L中加入Zn2+之后,溶液从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且457 nm处出现一发射峰。Job’s plot工作曲线结果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探针L与Zn2+结合计量比为1:1。荧光滴定结果表明探针L对Zn2+的检测极限可低至2.7×10-8 mol·L-1,结合常数为1.32×104 L·mol-1,pH应用范围4.0~10.0。对真实水样中的Zn2+进行检测,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小于1.61%,表明探针L能够检测真实水样中的Zn2+。  相似文献   

2.
何薇  龚兰  邓绍文  李中燕  袁霖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10):1914-1922
以乙二胺与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构建了4种席夫碱Zn2+荧光探针,其结构均由1H NMR、13C NMR和IR进行了表征。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探针,探针L2对Zn2+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出限为92.15 nmol·L-1。在0~30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探针L2的荧光强度与Zn2+浓度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紫外灯下可用肉眼观察到明显颜色变化。通过Job曲线、核磁滴定实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L2-Zn2+配合物单晶结构对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2与Zn2+以物质的量之比1∶1配位。此外,探针L2还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Zn2+。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在二甲基亚砜(DMSO)/磷酸缓冲溶液(PBS)(V∶V=5∶5,pH=10.17)中识别Hg2+的荧光探针HMI-Hg2+.HMI-Hg2+通过荧光信号增强识别Hg2+,并且溶液颜色在几秒钟内发生改变.光谱实验证实了该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检测限为0.22μmol/L.HMI-Hg2+在水样和海鲜样品(鱼、虾和扇贝)中具有出色的检测效果.此外,HMI-Hg2+可用于在MCF-7细胞中对Hg2+进行成像,并具有线粒体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缩合反应制备了一例席夫碱荧光探针2-喹喔啉甲醛缩2-吡啶酰肼(1),使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及质谱等手段表征了探针的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探针1自身无荧光,而Zn2+能够导致其在500 nm处出现强发射峰。该荧光增强能够在常见阳离子中选择性检测Zn2+,检测限低至0.16μmol·L-1。通过核磁、质谱和紫外等手段推测了探针1与Zn2+可能的配位模式。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了1-Zn2+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一步确认了探针的配位行为。1-Zn2+晶体中探针分别采取ONN和NN配位模式螯合2个Zn2+,并由桥联CH3O-和Cl-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此外,该探针还可用于活细胞中Zn2+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双(2?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2,2?(乙烷?1,2?二丁基(氧基))二乙硫醇和N?乙基咔唑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杂冠醚基团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随后利用荧光光谱在水/乙醇溶剂(4∶1,V/V)中研究了探针L对Ag+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与Ag+以1∶1的比例配位。通过计算得到配位常数Ka为2.01×105 L·mol-1,检测限为4.13μmol·L-1。通过实验证明,该探针分子可应用于河流等环境水样中Ag+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吗啉环和吡唑环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5-二苯基-3-(10-(吗啉甲基)蒽-2-基)吡唑啉(PMAP),利用1H NMR、13C NMR和单晶衍射表征其结构,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PMAP对Fe3+、Cu2+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14降到0.05和0.04,溶液颜色从淡黄色变为蓝色。PMAP与Fe3+/Cu2+以1∶1的化学计量比形成配合物,检测限约为1μmol·L-1。同时,干扰实验表明PMAP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表明,PMAP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实际水样中的Cu2+和Fe3+。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PMAP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相似文献   

7.
以7-(4-甲氧基苯基)乙炔基香豆素为荧光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香豆素酰腙类荧光探针L.在探针L的二甲基亚砜(DMSO)/H2O[V∶V=7∶3,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10 mmol/L,pH=7.4]溶液中加入Cu2+,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颜色由黄色变为浅棕色和明显的荧光猝灭效应.该探针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的干扰,检测限为5.6×10-8mol/L.同时,L-Cu2+体系通过配体置换的方式实现了对草甘膦的特异性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较高的灵敏度、较宽的pH适用范围(5~9)和较低的检测限(11.3 ng/mL).此外,L-Cu2+体系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草甘膦的检测,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2-(3-氰基呋喃-2(5H)-亚甲基)丙二腈衍生物TCF-Pyn,该化合物在MeCN/磷酸缓冲容溶液(PBS)(V∶V=2∶8,PBS 2×10-2 mol/L,pH=7.4)混合溶液中能高选择性荧光"OFF-ON"识别Pd2+,发射波长达到近红外区(653 nm).该探针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较宽的pH适用范围(3~8)和较低的检测限(6.92μmol/L).应用研究表明,TCF-Pyn能检测真实水样中的Pd2+,并可对活细胞中的Pd2+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9.
以N,N-二(2-吡啶甲基)胺(DPA)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Zn2+的荧光增强型探针WN,在CH3CH2OH/TrisHCl(1∶9,V/V,pH=7.4)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它对Zn2+的识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WN对Zn2+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它们之间的结合比为1∶1,对Zn2+的检出限为1.14×10-8 mol·L-1。WN能够快速地可视化检测Zn2+,在HeLa活细胞中对Zn2+的荧光显微成像表明WN可应用于生物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汞离子促进硫代缩醛脱保护作用,设计合成了一种三芳胺类荧光探针N-(1,1′-联苯-4-基)-N-(4-(双(乙基硫代)-甲基)苯基)-9,9-二甲基-9H-芴-2-胺(简称L),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表征。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在乙腈(ACN)/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V∶V=9∶1,HEPES 10mmol·L-1,pH=7.4)缓冲溶液中,探针可实现对Hg2+的“turn-off”检测,检测过程具有响应时间短、离子选择性好、抗共存金属离子干扰性强等优点。在0~20μmol·L-1范围内,Hg2+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探针对Hg2+检测极限低至1.57×10-8 mol·L-1,可实现Hg2+的痕量检测。将探针L应用于化妆品中Hg2+检测,加标回收率96.3%~101.7%,相对标准偏差0.52%~2.76%,准确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咔唑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N-乙基咔唑-3-甲醛,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再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1,3-二氨-2-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子CMP。借助荧光光谱在体积比为6∶4的DMSO/H2O缓冲溶液(Tris-HCl,p H=7.0)中研究了探针CMP对Cu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探针CMP与Cu2+以1∶2的比例配位,结合常数为1.52×105L·mol-1,检出限为0.205μmol·L-1。回收实验表明,探针分子CMP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表征了一个能同时对Cu2+,Zn2+和Ca2+进行识别的化学传感器L,研究了L对常见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发现:L可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414和328 nm处对Cu2+,Zn2+进行特异识别,L可通过在511 nm处的荧光增强对Ca2+进行特异识别,且其识别具有快速、可选择及可逆的特点。将L应用于药品和水体样品中Cu2+,Zn2+和Ca2+的检测,结果满意。L还可用荧光成像对细胞和活体中Ca2+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基于1,3-二氨基胍盐酸盐、氨基胍盐酸盐的新型香豆素类荧光探针L1、L2。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的变化研究探针L1、L2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应。利用Job’s plot曲线确定探针L1与Co2+形成了1∶2的配合物,探针L2和Fe3+形成了3∶1的配合物,且表现为明显的荧光增强。探针L1对Co2+的检出限可达到10-6mol/L,探针L2对Fe3+的检出限可达到10-7mol/L。两种高灵敏度荧光探针有望应用于生物和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以二氰基异佛尔酮和4-二乙氨基水杨醛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发射(675 nm)的荧光探针SAM-S,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探针在甲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1∶1,V/V,pH=7.4)溶液中表现出弱荧光,加入Hg2+后荧光显著增强,基于此建立了检测Hg2+的新方法。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检出限低(0.49μmol/L)等优点。采用此探针检测湖水和自来水中Hg2+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9.9%~104.8%之间。探针SAM-S可制作成荧光墨水,有望用于商标包装;由于SAM-S的毒性较低,因此可用于活细胞中Hg2+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5.
李政  彭晓霞  王树军  陈钰 《分析试验室》2023,(11):1455-1460
设计合成了基于久洛尼定的酰腙荧光探针JNPH,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了JNPH的结构。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在DMSO/Tris-HCl(7∶3, V∶V)缓冲体系中探针JNPH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在DMSO缓冲液中探针JNPH对Al3+显示出选择性荧光增强识别,且具有良好的识别灵敏性。Job曲线显示探针JNPH与Al3+结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探针JNPH对Al3+的识别不受大多数金属离子的干扰,检测Al3+的线性范围为0~80μmol/L,检出限为0.38μmol/L。探针JNPH具有快速响应识别Al3+的能力,响应时间为60 s。利用1H-NMR研究了探针JNPH对Al3+的识别机理,并结合Job曲线推测了探针JNPH与Al3+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 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 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 此外, 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 可裸眼识别. 比色法中, 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 荧光法中, 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 经等摩尔变化( Job’s Plot)法、 质谱及红外光谱验证, 探针QCO与Hg2+形成络合比为1∶1(摩尔比)的络合物. 硅胶板实验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QCO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g2+.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识别Zn2+的荧光传感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3)。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 利用其光谱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初步探讨了其结合模式。 结果表明,在乙腈介质中,受体分子3表现出对Zn2+良好的选择性,Zn2+的加入导致受体分子3的吸收光谱在435 nm处出现1新峰,其吸光度逐渐增强,同时于239、302、330、342和387 nm处观察到5个清晰的等吸收点;在516 nm处荧光增强101倍,而其它过渡金属只引起受体分子]3的荧光略微增强。 Job法实验揭示受体分子3与Zn2+的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以苯磺酰肼和4-二苯胺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磺酰腙汞离子(Hg2+)探针N’-(4-(二苯氨基)亚苄基)苯磺酰腙(S1).在二甲基亚砜(DMSO)/H2O(V∶V=7∶3,pH=7)溶液体系中,S1对Hg2+展示出快速响应、高选择和高荧光灵敏性.通过1H NMR和HRMS探究了可能的机理.聚丙烯酰胺(PAM)掺杂S1(PAMS)对Hg2+有高的吸附性能,其去除率达到99.99%,并且在紫外灯下通过肉眼很容易区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AMS吸附前后的微观形貌.此外,S1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极好地检测HeLa细胞中的Hg2+.  相似文献   

19.
以2,3,3-三甲基-3H-苯并[e]吲哚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 乙醇作溶剂, 在酸性催化条件下, 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比色荧光探针B. 在EtOH/HEPES(pH=7.4)体积比为9∶1的混合体系中, 向探针B溶液中加入Cr 3+后, 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紫红色, 说明探针B可以对Cr 3+进行裸眼识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 探针B对Cr 3+的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且对EDTA有良好的接力识别. 探针B对Cr 3+的结合常数Ka=0.28×10 2 mol/L, 检出限为1.90×10 -8 mol/L, 该检出限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r 3+的最大含量(9.60×10 -8 mol/L).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实际水样中Cr 3+的浓度进行了定量检测. 探针B也可应用于对活细胞中Cr 3+的检测,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红梅  郭宇 《化学学报》2012,70(2):195-199
利用含有丹磺酰胺荧光团和氢键作用位点的双三齿(N2O)有机配体H2L1[(N-(3,5-双(2-(2-吡啶亚甲基)甲酰肼基))苯基)-5-(二甲基氨基)萘-1-磺酰胺]与Zn2+构筑金属螺旋三角形穴状化合物MC-1. 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ESI-MS测试及1H NMR 测定, 研究其对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的识别与传感. 结果表明, MC-1 对氨基葡萄糖具有良好的荧光和紫外双重响应, 而对葡萄糖却没有任何响应, 且MC-1 能够1:1 包合氨基葡萄糖, 平衡常数lgKass=7.23±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