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推荐理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脑小血管病(CSVD)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的CSVD被识别和发现。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CSV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亦不多,使得日常医疗实践中对CSV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高,不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比比皆是,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疾病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发,脑小血管病(CSVD)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大量的CSVD被识别和发现。然而,由于对CSV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只是在近年来得到长足的进步,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还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也很少,使得我国对CSVD的处理水平低下,特别是对大量无症状的患者开展了过度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地解释,使得患者接受了大量无效的治疗,明显增加了疾病负担。因此,我国特别需要对CSVD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为科学的指导,刚刚发表的《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即是我国为此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老年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脑内最常见的影像学标志之一,可作为CSVD其他影像学特征严重程度的标记物,且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其难以在常规序列下被检出。近年来针对CMBs病灶的特异性磁敏感新序列快速涌现,使CMB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不同序列具备不同的成像机制、诊断优势,所适用的研究层面也不同。本文旨在综述不同磁敏感新序列对脑微出血的检出效能,以期推荐一种高效的CMBs影像诊断方法,同时提高CSVD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解剖学和病理学概念,描述一组由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综合征[1]。临床表现主要为卒中(深部梗死、出血)、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临床诊断大多基于脑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其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腔隙性梗死( LI)、腔隙、脑白质病变( WML)、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出血( CMB)及脑萎缩[2]。据统计大约1/4的缺血性卒中是由CSVD导致[3]。GORELICK等[4]一项脑血管病与认知的研究显示 CSV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学者[2]就提出应把CSVD作为预防和治疗的靶点。虽然导致 CSVD 病因有多种,包括遗传性和自身免疫性,但临床病例多为散发,与高龄、高血压及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也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因此其防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基本相似。而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血脑屏障破坏、内皮功能异常等可能成为CSVD治疗新靶点。本文就CSVD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 disease, CSV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临床神经系统疾病,是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学和病理表现的综合征。抑郁症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长期且连续的心情低落、失眠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病情易反复且发病率高,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CSVD与老年抑郁症(LLD)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两者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根据弥散张量成像(DTI)对CSVD伴发抑郁特定指示物序列构建医学诊断模型进行探讨,期望为临床临床早期干预、有效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为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和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机器学习法,综述机器学习在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预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3种机器学习方法在肿瘤诊断与预测中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7.
背景 深髓静脉(DMV)为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小静脉,其可能对脑小血管病(CSVD)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作用。目的 探究CSVD患者深髓静脉征(DMVs)与影像学标志物各项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DMVs总分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确诊的86例CSVD患者,通过一种DMVs视觉评分方法,在磁共振加权成像上评估脑内DMVs评分,根据DMVs总分的中位数将CSVD患者分为DMVs轻度组(n=39)和DMVs重度组(n=47);按照常用的评分方法评估CSVD几种影像学标志物的评分及CSVD总负荷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DMVs总分与几种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MVs总分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MVs总分与腔隙性脑梗死评分、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评分、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白质高信号总评分、脑微出血评分、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86,0.419,0.437,0.469,0.562,...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64-168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确诊率逐年提高。其影像学表现为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脑室周围间隙扩大等。CSVD是导致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的重要病因,早期发现并处理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以"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为论点,可见CSVD已成为如今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卫元晓  方力群 《北京医学》2021,43(12):1205-1207
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目前观察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手段有3T/7T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颅内高分辨黑血血管壁成像等,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近年与CSVD白质高信号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CSVD白质高信号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OT(MSOT)、xA平片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247例样本进行冠心病鉴别诊断。结果247例样本中影像学综合诊断出冠心病178例,非冠心病者6g例。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敏感性为100o%,特异性为841%。结论影像学诊断冠心病简便、快速、安全,MSCT和MRi敏感性高,×线可提供诊断辅助线索,综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类专家经验的不稳定性,机器学习技术有望辅助研究人员和医师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和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本文系统概述了深度学习技术的一些方法,介绍了医学影像学中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讨论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及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诊断及治疗逐渐受到重视。CSVD影像表现为腔隙性梗死、脑白质变性、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微出血。CVSD因起病隐匿、缓慢进展、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因其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增加社会负担。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脑小血管病,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周晓雯  郭立 《医学综述》2014,20(17):3204-3206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在临床中的诊断率不断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大大地降低。该文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对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各自的利弊及其发展概况,旨在找到更佳的影像学方式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信息,以期为临床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皮质表面铁沉积、脑微出血和微梗死。CSVD在老年患者中常见, 常会导致痴呆和卒中, 然而多数CSVD起病隐匿, 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 需关注其他表现如情感障碍、认知障碍、非典型神经系统症状、步态障碍和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等。本文结合1例老年CSVD病例简要介绍CSVD伴发的常见精神障碍, 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与缺血性卒中、认知障碍、老龄化有密切关系,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临床表现隐匿性和多样性,易被忽视,随着头颅核磁共振(MRI)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诊断CSVD患者逐年增多,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CSVD,可以控制和减缓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苗静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26-926
目的分析阑尾炎声像图表现,探讨彩超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低频及高频彩超对我院86例急性阑尾炎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彩超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彩超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准确、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赞瑞  莫定彪 《医学综述》2009,15(16):2502-2506
医学影像学在肝癌的检出、定性、定位和分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为肝癌手术诊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其优缺点,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相互结合,并结合临床表现特征和血清学检查,能够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超声、CT、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臀肌挛缩症(GMC)病因尚不明确,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累及臀肌肌纤维及筋膜纤维变性、挛缩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以髋关节功能受限为临床表现,但其影像诊断报道较少.本文概述GMC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方式,重点在于影像学检查在臀肌挛缩症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总结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参考有关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现状和进展的有关资料以及临床诊断经验的基础上对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在乳腺癌诊断方法中影像学检查是主要方法之一。随着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其在使乳腺癌患者获得早期准确诊断结果上将发挥更多的优越性,值得将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当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影像学在诊断不同年龄段患者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影像学资料,按照年龄分为小儿组、青少年组及中老年组,将其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对总结。结果:小儿组、青少年组及中老年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93.3%、8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超声影像学在诊断不同年龄段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效果理想且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