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随机选择5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对比患者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结果:患侧与镜像对侧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延迟时间等灌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患侧与镜像对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诊断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有效评价患者的血管情况及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例于发作间期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17例(77.27%)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受累最多见(81.81%),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受累多见(61.11%);12例(54.55%)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Ⅰ1期2例,Ⅰ2期6例,Ⅱ1期3例,Ⅱ2期1例;灌注异常者患侧、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64±2.04)s和(14.81±1.99)s(P<0.05),患侧、对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4.45±0.74)s和(3.87±0.33)s(P<0.05);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320排CT可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 T全脑灌注成像(C T 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月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320排动态容积C T全脑灌注成像(C T P)方式、常规C T扫描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20排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确诊胃癌并准备手术的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对36例患者进行分层,共为两层,强化明显为一层、下面为第二层并测量两层以及全层的灌注值:BF(血流量)、BV(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P)的大小,分析各层及全层之间的灌注值差异。结果:低分化腺癌21例,第一层的血流量、动脉血流量、清除率值高于第二层(P<0.05),中高分化腺癌15例,BF血容量、BV血流量均显著高于第二层(P<0.05),低分化腺癌、中高分化腺癌的全层、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均值无差异(P均值>0.05),CT灌输参数对胃癌T分期有一定的作用,<3cm的胃癌血管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3cm的通透性,(P<0.05)。结论:分化程度不同的癌组织血管分布具有差异,灌注参数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探讨GE64排CT肺肿瘤灌注法在肺肿瘤诊断当中的临床价值及产生的影响。选取112例肺肿瘤患者,采用GE64排CT肺肿瘤灌注法进行成像检查,比较良恶性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将恶性肿瘤当中的肿瘤分化程度与灌注参数进行观察对照。112例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97例,良性肿瘤15例,两者之间的表面通透性及血容量等灌注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的血流量与强化峰值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GE64排CT肺肿瘤灌注法能够有效鉴别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对肿瘤的灌注参数进行合理评估,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肺孤立性、直径范围2.0~5.0 cm炎性假瘤22例和周围型肺癌38例,均行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分析肺孤立性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血供情况,比较二者强化达峰时间(TTP)和灌注参数肺动脉血流量(PF)...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20排CT双入口体部灌注成像对单发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肺癌52例(腺癌28例、鳞癌24例)及炎性假瘤21例,应用CT体部双入口灌注成像获得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计算灌注指数(PI)和灌注总量(TLP),根据拟合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强化达峰时间(TTP),分析鳞癌、腺癌与炎性假瘤间的差异,评价其诊断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价值。结果 鳞癌、腺癌与炎性假瘤间PF、TT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间PF、TLP、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TP诊断肺癌与炎性假瘤的AUC为0.99(P<0.01),诊断价值高;以TTP=16.3 s作为临界值,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5.0%;PF和TLP的AUC分别为0.76(P<0.01)和0.71(P<0.01),诊断价值中等。结论 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均由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TTP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开展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均进行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诊断和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误诊率、患者单发肋骨骨折和多发肋骨骨折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检出率。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6.97%显著高于DR诊断的77.27%,误诊率3.03%显著低于DR诊断的22.73%(P <0.05);320排动态容积CT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单发肋骨骨折和多发肋骨骨折情况。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并发症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P <0.05)。结论:针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开展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肋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和并发症检出率,避免误诊,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单发实性肺结节血供使用的320排容积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这一年在我院进行肺病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选择的这些患者经过检查之后发现都是确诊为肺实性疾病的。之后属于专业的仪器软件测量患者各个指标。结果:经过测量之后发现患者的腺癌以及鳞癌的PF、PI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这两个指标本身不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肺结节在进行定性诊断的时候利用DI-CTP血供定量评价的效果非常的好。所以可以广泛的利用在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当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50例,均进行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以临床后期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肺组织灌注CT值差异。结果:最终诊断结果证实,50例患者中40例为肺栓塞,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6.00%、灵敏度95.00%、特异度100.00%,Kappa=0.884,与后期综合诊断结果一致性极好。患者治疗后的不同部位肺组织灌注CT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双源CT肺动脉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检出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并可以判断和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排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多因素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肺内直径≤3em的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并评价多排螺旋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证实的直径≤3cm的SPNs病例80例,通过对病灶的强化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肺内结节的CT形态学特征等行多因素分析,探讨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恶性、良性及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DC模式。睬分叶征、钙化在小肺癌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结节内点状、多点状透亮影在良、恶性结节中出现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对病变全方位显示,动态对比增强功能CT提供了SPN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结合临床资料,能较好地无创地定性诊断,从而提高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技术检测肺孤立性结节(SPN)内钙质含量,评价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用多层CT双能量(140 kV、80 kV)对氯化钙模体、SPN行靶区轴向扫描,图像数据使用CT Perfusion 3软件处理,分析18例SPN患者CT值变化与钙盐含量关系,评价SPN钙盐含量,判断其良、恶性。结果氯化钙模体浓度与低能量(80 kV)比高能量(140 kV)时CT值的增加值呈正相关(P<0.001);SPN中以低能量比高能量时的CT值增加判断其良、恶性的敏感率为82%,特异性为86%,P<0.005。结论双能量CT技术判断SPN的良、恶性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忠者支架内再狄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81例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320排容积CT对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320排容积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7%、98.1%、92.5%、98.73%.结论 320排容积CT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对冠脉支架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结节的CT表现(位置、病灶形态、内部成分、瘤-肺界面、瘤周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截断征等)及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的差异。 结果肺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实性、亚实性结节(42.2% vs 22.2%、44.8% vs 29.6%)、不规则形(88.7% vs 35.2%)、瘤-肺界面不光滑(77.6% vs 22.2%)、分叶(62.9% vs 14.8%)、瘤周毛刺征(56.9% vs 3.7%)、胸膜牵拉征(45.7% vs 3.7%)等征象表现所占比例均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2.24、47.03、23.54、43.43、29.66,P均<0.05);2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动脉期肺腺癌组结节轻-中度度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57.4% vs 28.6%),结节明显强化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35.2% vs 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静脉期肺腺癌组结节延迟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83.3% vs 53.5%),结节强化减退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9.2% vs 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 结论CT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征性表现结合增强特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尽早对肺癌结节进行正确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磁共振(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以术前接受单纯MRI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MRI组,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联合MRI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比较2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结果联合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MRI组(97.62%比80.00%,χ~2=6.731、P=0.010);联合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MRI组(P<0.05),2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MRI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和常规CT扫描(CCT)在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直径为0.8-6.0cm先后进行了CCT和HRCT扫描检查,且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的肺内孤立性占位。结果 1)HRCT较CCT更能清晰地显示肺内的细微结构;2)HHCT在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学表现如: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支气管引入征,毛刺,空泡征与CCT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发现分叶,空洞,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3)HRCT对恶性肿块周围的血管浸润分辨更清晰。4)HRCT对结核球的卫星病灶,粗长毛刺,钙化特点显示较CCT清晰。5)HRCT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占位同支气管的关系,利于指导临床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论 高分辨率CT在肺内孤立性占位诊断的准确率方面较常规CT高。  相似文献   

17.
电子束CT 双期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在肺内单发性肝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32例周围型肺癌与18例良性病变分别进行电子束CT平扫及双期增加扫描。结果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泡征;良笥病变多为无分叶、边缘光滑锐利肿块。但部分良、恶性病变CT征象重叠,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鉴别。平扫周围型肺癌平均CT值45HU,良性病变平均CT值51HU,无明显差别。增强后周围型肺癌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31HU;良性病变轻度强化,CT值平均增加8HU。结论 电子束CT在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的检查结果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根据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53例和恶性组37例,分析多排螺旋CT周围图像和MPR图像,观察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征象,对比其差异性.结果:与CT轴位片相比,79.66%、80.65%以及80.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中,2个病灶密度相对均匀,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4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中,43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16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CT增强扫描6例明显强化,余25例轻度强化。1例鳃裂囊肿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密度结节,CT值19 HU,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检查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可轻度增强。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基底细胞腺瘤双期CT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种类疾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结合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DI-CTP)灌注指数(PI)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证实的SPN 34例(恶性结节21例、良性结节13例),均行~(18)F-FDG PET-CT及DI-CTP检查,~(18)F-FDG PET-CT以SUV≥2.5、DI-CTP以PI50%为恶性结节诊断阈值,比较分析二者分别及结合对SPN的诊断效能。结果 34例SPN左肺固有上叶5例、左肺舌叶2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1例。结节最大径:1.0~2.0 cm 8例、2.0~3.0 cm 26例,其中伴肺门及纵隔增大淋巴结2例。~(18)F-FDG PET-CT SUV诊断SPN的敏感性81.0%,特异性46.2%,准确性67.6%。DI-CTP PI诊断SPN的敏感性90.5%,特异性84.6%,准确性88.2%。~(18)F-FDG PET-CT SUV结合DI-CTP PI诊断SPN的敏感性95.2%,特异性100.0%,准确性97.1%。结论 SPN病理特点决定了~(18)F-FDG PET-CT SUV及显像的复杂多样,~(18)F-FDG PET-CT SUV结合DI-CTP PI可大大提高SPN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