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燕英 《中学数学》2023,(22):90-9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而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本文中从结构化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结构化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实现通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微课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初中数学中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考虑到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难点知识,题型复杂多变,有必要运用微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使其通过自学,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李浩龙 《数学之友》2023,(23):73-74+77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重要教学内容.培养初中生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初中生解决数学应用题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对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效的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真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笔者对初中数学的解题技巧做了几点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1 问题提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师生共同作用,建构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如何在尊重、和谐的问题环境中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idea),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学生的突破和发展?这些问题是数学教育始终关心的问题.美国学者Carr.E.和Ogle.D.(1987)等所提出的K-W-L教学策略,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工科复变函数中的迁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原有知识的准备状态、概括水平、认知结构变量、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的指导.为了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的发生,同时防止学生学习负迁移的发生,在工科复变函数教学中针对其特点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注意加强工科复变函数与高等数学的衔接;突出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复变函数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综观历年来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一元一次方程解题中错解现象频频出现.这一部分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七年级学生如果概念、法则模糊,方法不当,基础不扎实,同学们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下面结合例题予以分类剖析,旨在帮助同学们探求解题技巧,掌握解题方法,望引以为戒.一、移项不变号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因此,想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为后续高中数学学习乃至大学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有必要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为有效的锻炼.  相似文献   

9.
不等式证明是中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由于不等式证明的方法比较多,技巧性也比较强,一般学生很难掌握,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掌握一些转化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不等式.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几种转化的技巧.1正难则反有些不等式从正面入手求解难度较大,不妨  相似文献   

10.
四点共圆问题同时出现在初、高中几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解题技巧.考查该问题的历史脉络和证明技法,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几何教材的异同,致力于数学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丹丹 《数学之友》2022,(11):55-57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将代数思想与图形分析思想完美结合,通过对代数关系以及图形性质的把控来完成数学题目的巧妙解答,是学生在数学解题应用中应该着重培养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需要学生掌握以“数”辅“形”、以“形”助“数”以及“数”“形”互助的解题技巧,在遇到代数问题时多考虑图形辅助,在遇到几何问题时多思考其中的代数关系,将数形结合思想熟练运用到日常的数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失败经历对于后续创业意愿的影响十分关键.通过214份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构建检验创业失败归因对大学生后续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失败归因的内部性程度、可控性程度对失败学习方式和后续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方式对后续创业意愿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探索式学习方式对后续创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创业失败学习方式在创业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风险容忍力在失败学习方式与后续创业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施行,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我们应致力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正确的导向引领下注重教学策略.让我们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在新旧课程的融合中改善,在改善中精致,在精致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轻负高质教学工作就时间段的分类上来讲可以分为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环节,就教学行为上来讲,可以分为教师前期备课、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学生课后的学习三个方面.要实施轻负高质的教学,当然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在三个环节中的表现抓起.  相似文献   

14.
冯嘉懿 《数学之友》2023,(23):52-5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应当努力达到“教—学—评”三者的统一,通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促进课堂转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以七年级上册“从问题到方程”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三个维度阐述了初中方程教学的设计思路,以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李海波 《中学数学》2012,(12):75-76
本文通过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并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邬云德 《上海中学数学》2004,(3):F002-F002,1-2
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综合化、多元化和均衡性 ,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新课程提倡的综合化的教学目标呢 ?以“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为例作一个回顾研究 .“有理数的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绝对值、非负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也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内容 .它能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对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化”过程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动式、机械式、孤立式的浅层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下时代需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及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已成为广大教育者一直探索的核心问题.布鲁纳认为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本文基于四种结构化教学表征,尝试构建数学结构化教学知识网络,旨在探索结构化教学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供数学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熊希欧 《数学之友》2023,(19):83-86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掌握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是初中生必备的技能.但在实际解题中,由于三角函数涉及知识点多、公式繁琐,致使部分学生在解题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相关例题,针对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进行探究,旨在挖掘更多的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杨 《中学数学》2024,(8):50-52
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具身探究,形成高阶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文中以“电话计费问题”为例,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研究与深度学习有机结合,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打开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了学生的认知活动 ,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动性 .虽然 ,教师有时也采用提问的方法来开展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结果只是努力让学生猜测出教师的意图或题目中原有的答案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 ,没有得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体验和情感 ,更谈不上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学生体验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更看不到学生的智慧闪现出的灵气和活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现成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过分强调解题能力 ,忽视了书本以外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 ,忽视了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学生升学以外的将来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