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发型心肌炎又称急性坏死性心肌炎。多因严重心律失常致阿 斯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 临床资料  我院PICU自 1999— 2 0 0 2年救治暴发型心肌炎患儿 12例。年龄 2~ 12岁。男 5例 ,女 7例。其中合并心力衰竭 4例 ,心力衰竭伴心源性休克 6例 ,阿 斯综合征 2例 ,全部好转出院。2 护理2 1 合并阿 斯综合征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时不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均可引起晕厥。阿 斯综合征是由于心跳骤停而发作的晕厥 ,常伴有抽搐。本组 1例 2岁患儿因室扑、室颤 ,另 1例10岁患儿因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致阿 斯综合…  相似文献   

2.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诊断和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2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 2 1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 ,找出早期的临床表现 ,并且对其中 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和甲基泼尼松龙 (免疫治疗组 ) ,与同期 5例单纯用常规治疗的患儿 (对照组 )进行对照 ,观察休克纠正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1)早期表现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可以以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起病 ,同时伴有重症感染中毒症状 ,皮肤淤点出现晚。 (2 )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神志转清、四肢末稍循环改善、血压恢复、休克纠正、脏器低灌注时间及病死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多以重症感染征象为特点。应用IVIG及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可调节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机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碱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莨菪碱是众所周知的抗胆碱药,近年的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已远远超出这一范围,目前在临床各科应用十分活跃.本文讲述山莨菪碱在小儿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一、暴发型流脑祝寿河报道,以654-2为主综合治疗暴发型流脑150例,每次用量:轻度1~2 mg/kg,重度2~3 mg/kg,肺型3~5 mg/kg,每15分钟一次,直至面色潮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5 0例患儿年龄最大 14岁 ,最小 3个月 ,男30例 ,女 2 0例 ,~ 1岁 11例 ,~ 4岁 2 5例 ,~ 14岁 14例。从发病到入院时间 :4h~ 36h。2 护理体会2 1 抢救护理2 1 1 昏迷、惊厥、烦躁不安是暴发型流脑的严重症状。本组有 2 5例出现反复抽搐 ,我们设专人守护 ,避免坠床。头偏侧面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舌后坠 ,压舌板裹绷带置于上下臼齿之间 ,防止舌咬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迅速给予退热剂或物理降温。各种处置应集中 ,减少剌激。2 1 2 高热、头痛 :过高的体温和剧烈的头痛如不及时处置可导致惊厥、加重脑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5.
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差异悬殊 ,部分患儿呈暴发型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 (心衰 )及心源性休克而猝死 ,近年来屡有报道〔1 - 3〕,如云南报道〔2〕:大姚县于 1 998年 7月一起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流行 ,死亡 9人。山东报道〔3〕:招运市 2 0 0 0年小儿手足口病 1 6 98例中并发暴发型心肌炎 4例 ,全部死亡。但如诊断及时、抢救正确 ,大部分患儿可望恢复。暴发型心肌炎并发心衰主要原因是由于严重的心肌损伤和严重的心律紊乱等引起 ,既往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肺水肿等表现而做出定性或半定量判断。目前有些单位已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肺炎仍然是 3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对近 4年 6 4例首诊婴幼儿重症肺炎住院抢救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转归回顾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临床资料 根据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 5版诊断标准 ,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7月我科以婴幼儿重症肺炎首诊住院抢救患儿共 6 4例。其中男 38例 ,女 2 6例 ,男女之比为 1 4 6 :1。汉族 38例 ,少数民族 2 6例 (其中维族 2 0例 ,哈族、蒙古族各 3例 )。发病年龄 38d~ 2岁 11个月 ,平均 1 4岁。围生期窒息史 6例 ,早产、双胎各 5例 ,低出生体重儿 6例 ,巨大儿 2例 ,自家土法接生 6例。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本院1985.1~1986.3入院的各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儿63例,于入院时(治疗前)、好转期及恢复期,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其血中皮质醇含量,以观察其肾上腺皮质功能,说明各型流脑患儿(轻型、普通型、重型)于入院时治疗前其血中皮质醇含量均升高,好转期下降,至恢复期趋于正常。另可见到入院时治疗前其血中皮质醇浓度高低与流脑的临床类型有关。并提出在临床上并非所有流脑患儿在感染早期即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在严重暴发型死亡病例血中皮质醇浓度并不很高,故应早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运玲  朱朝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45-1747,1753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流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1例患儿中,男80例,女61例;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共111例(78.7%);临床表现型以普通型为主73例(52.5%),暴发型68例(47.5%);死亡26例(18.4%),人群分布主要以婴幼儿为主18例(65.4%);疫苗接种78例(55.3%);临床表现:发热141例(100.0%)、皮肤瘀斑瘀点135例(95.7%)、上呼吸道症状61例(43.8%)、烦躁59例(41.8%)、腹痛17例(12.1%)、腹泻23例(16.3%)、意识障碍72例(51.1%)、抽搐45例(31.9%)、呕吐114例(80.9%)、头痛86例(61.0%);皮肤瘀点瘀斑涂片、脑脊液培养、血培养和脑脊液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7.9%、6.17%、11.7%和21.4%;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型、有无昏迷及并发症等可显著影响预后。结论重庆地区儿童流脑呈散发流行;病死率较高,以婴幼儿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主;暴发型流脑比例较高,疫苗接种率较低,辅助检查以皮肤瘀斑瘀点涂片为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其在儿童 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对象随机选择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 1型糖尿病患儿 2 6例 ,年龄 ( 8 9± 1 5 )岁 ,其中男 11例 ,女 15例 ,18例来自城市 ,8例来自农村。所有 1型糖尿病患儿均为首次发病 ,出现症状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 ( 18 3±4 5 )d ,入院后均采用胰岛素正规治疗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尿糖阴性的平均时间为 ( 12 5± 6 3 )d。本组病例的空腹血糖为 ( 17± 6)mmol/…  相似文献   

10.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6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肠病 ,以中青年为多发 ,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儿童UC发病率较低 ,国外统计为 1 5 / 10万~ 2 0 / 10万[1] 。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诊断的儿童UC病例对近年来UC的研究进展作一文献复习。1  6例儿童UC的临床资料  本院内科 1995~ 2 0 0 0年共确诊儿童溃疡性结肠炎 6例 ,均符合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 ] 。发病年龄 9~ 14岁 ,男 3例 ,女 3例。初发型 1例 ,暴发型 1例 ,慢性复发型 4例。中度 3例 ,重度 3例。初发型 1例病史较短 (10天 ) ,以腹痛、腹泻、脓血便起…  相似文献   

11.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患者易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了了解休克和DIC的关系,无休克的普通型流脑患儿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我们对86例病情轻重不等的流脑患儿常规进行凝血象检测,结合临床类型,皮损类型等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机体应激状态下 ,尤其在休克、严重感染、心肺功能衰竭时大面积糜烂性胃炎引起的急性消化性出血。是消化道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1〕,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使患儿安全渡过急性应激反应期 ,是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PICU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患儿 380例 ,其中 2 8例诊断为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男 1 6例 ,女 1 2例。年龄 1个月~ 1 4岁 ,其中 1个月~ 1岁 1 2例 ,1~ 3岁 5例 ,3~ 7岁 5例 ,7~ 1 4岁 6例。原发病为重症肺炎 1 0…  相似文献   

13.
小儿眩晕停中毒十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中毒是城乡儿童常见急症之一 ,下面将我院 1997年 7月— 2 0 0 0年3月PICU收治的眩晕停中毒患儿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住院患儿 ,其中男 3例 ,女 7例 ,年龄 3~ 5岁。城镇患儿 7例 ,农村患儿 3例。体重 9 5~ 17kg。服药剂量最多者误服 40片(每片 2 5mg) ,最少者 10片 ,2例用药剂量不详。全部患儿均为误服过量眩晕停而中毒。中毒至入院时间 2h~ 4d ,平均为 15 2 5h。临床表现 :神志不清 (其中 1例处于深昏迷 )、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各 8例。抽搐、颜面潮红各 6例。其中 1例频繁抽搐共达 6…  相似文献   

14.
1975年至1987年我院收治临床诊断为婴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84例,现将其中检菌阳性的63例结合文献对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探讨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方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8例,女35例。40天~6个月26例,~12个月37例。从发病到入院平均44.8小时。全部病例均无流脑预防接种史。普通型42例,暴发型21例(休克型14例,混合型6例,脑膜脑炎型1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5%。二、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入院前均进行过对症治疗,故高热只有18例,其余均为中、低热。神志改变  相似文献   

15.
氯氮平中毒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氯氮平中毒报告较少见。本组遇一 5岁儿童因误将氯氮平以糖豆分送同班小朋友而使 11名儿童同时急性中毒 ,中毒发展快 ,病情危重 ,临床少见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临床资料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5~ 6岁。服 1片 3例 (1片 =5 0mg) ,2片 4例 ,3片 3例 ,6片 1例 ,服 6片者于70min后首先发病 ,到 2h 11例患儿全部出现临床症状。1 2 临床表现 ①主要症状 :1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中嗜睡6例 ,浅昏迷 3例 ,深昏迷 2例 ;惊厥 7例 ,其中惊厥呈持续状态 1例 ;呼吸心跳骤停 2例 ;尿潴留 2例 ;恶心呕吐 9例 ;腹痛 3例 …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临床及病理特征 ,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 9例儿童pPNET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肿瘤原发部位为胸部 4例 ,左肩胛骨、左前臂、左盆腔、左下肢、腰骶椎各 1例。其中 6例手术 ,3例行肿物穿刺活检。 9例患儿病理标本除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外 ,均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其中 3例行电镜观察。所有患儿均进行化疗 ,6例手术者 3例合并放疗 ,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6例分别于发病后 1、5、7、19、2 4、2 5个月死亡 ;2例正在治疗中 ;1例无瘤生存 6 3个月。结论 pPNET是一种极度恶性的软组织小圆形细胞肿瘤 ,多见于胸部 ,其诊断必须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或电镜检查。Homer Wright菊形团和神经标志至少 2项阳性为诊断 pP NET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氟乙酰胺中毒118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黎玲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623-624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灭鼠剂。由于其投药方式的不当 ,造成儿童误服中毒较多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抢救经口误服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 118例 ,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 6 5例 ,女 5 3例。年龄 1 5~ 12岁 ,其中 1~ 3岁 6 1例 (5 2 % ) ,4~ 6岁 4 3例 (36 % ) ,7岁以上14例 (12 % )。学龄前儿童 10 4例 (88% )。多数患儿为误服喷洒有氟乙酰胺作为诱饵的食物 ,少数为玩耍装过氟乙酰胺的容器而致。2 临床症状及体征 :误服氟乙酰胺中毒后 ,一般潜伏期很短 ,约 1h左右 ,最长 2~ 3h ,最短 2 0~ 30min。…  相似文献   

18.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6 0例OSAS患儿进行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 ,均行扁桃体摘除和 (或 )增殖体刮除术 ,术后 3个月对其中 4 0例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患儿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由 (6 5 2± 5 1 2 )s降至 (16 4± 8 2 )s ,呼吸紊乱指数由 9 6± 9 0降至 1 2± 2 6 ,最低氧饱和度由 (74 4± 15 2 ) %提高到 (89 3± 8 1) % ,P值均 <0 0 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扁桃体和 (或 )增殖体肥大是引起儿童OSAS最主要的病因 ,而扁桃体摘除和 (或 )增殖体刮除术是治疗儿童OSAS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婴儿良性癫临床发作 ,通过 6~ 15个月临床随访 ,探讨婴儿良性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1月来我院神经专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癫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 38例符合婴儿良性癫诊断 ,年龄 3~ 2 4个月 ;男∶女为 17∶2 1,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7例单药治疗 ,其中 2例首次就诊未治疗 ,再发作后选择治疗 ;11例未治疗 ;2例服药 6个月后停药 ;均经 6~ 15个月随访 ,所有患儿临床发作停止 ,智能正常。结论 婴儿良性癫临床并不少见 ,预后好 ;对不愿治疗患儿应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3型:普通型、暴发型和败血症型,其中极少数患儿发病更急剧,进展极迅速,病势险恶,称其为暴脑[1]。暴脑合并DIC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暴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由于多同时合并脑水肿、脑疝、RDS及心肾功能不全,病死率更高。有报道指出危重患儿一旦并发DIC预后严重,病死率高达40%以上。近年来,我们在全面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强了抗凝治疗,5年中收治的6个月以下暴脑患儿36例中有23例合并DIC,死亡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3例患儿均来自我院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