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甲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45.3±10.1)岁,作为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法将观察组分为ATD组45例和131I治疗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8.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施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再对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肝硬化、ALT、AST、ALP、GGT、AFP、肝炎、肿瘤肝叶分布、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数目、卫星病灶、包膜状况、局部肝被膜受侵犯、脉管癌栓、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分析.术后每3个月于门诊复查血清AFP和肝脏B超,每6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对复发可疑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和(或)DSA检查以证实.如有必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到死亡或末次随访日期,以月为单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2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93% (13/164),胆管细胞癌为15.00%(9/60),混合型肝癌为8.33% (1/12);21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部位:肝十二指肠韧带10例,肝蒂6例,胰腺后4例,多个部位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ALP、肝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 =3.386,4.064,2.857,22.988,4.08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33,1.592,2.032,4.086,95%可信区间:1.008 ~2.331,1.019 ~2.489,1.214 ~3.399,1.996~8.36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无失访,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随访率为89.67%(191/213),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 117个月).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1.0 ~49.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7.6个月(3.0 ~49.0个月)、2.8个月(1.0 ~6.0个月)和3.5个月(3.5 ~3.5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2.7个月(1.0 ~117.0个月),其中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分别为60.6个月(1.0 ~ 117.0个月)、37.9个月(4.0 ~39.0个月)、25.2个月(3.0~36.0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生存情况优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x2=71.89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3种不同类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4,P <0.05);分别与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患者比较,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更具优势(x2=16.144,6.000,P<0.05),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与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0,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ALP> 120 U/L、TNM分期为Ⅲ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肿瘤肝叶分布、卫星病灶、局部肝被膜受侵犯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不同病理类型肝癌患者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肝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对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Wistar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A组(腹腔注射氯磷酸盐脂质体)、B组(腹腔注射PBS脂质体)、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 d后摘取肿瘤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68、CD163、CD8及GranzymeB阳性细胞个数;CD8与TUNEL双标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凋亡.结果 (1)A、B、C3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3组中,CD68阳性细胞个数在A、B组之间比较;CD163阳性细胞个数在A、B组之间比较;CD8阳性细胞个数在A、B组,A、C组之间比较;Granzyme阳性细胞个数在A、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68、CD163阳性细胞个数在A组明显少于B、C组;而CD8、GranzymeB阳性细胞个数在A组明显多于B、C组.(3)相关分析显示,针对全部肿瘤组织,CD68与CD8阳性细胞之间,CD163与GranzymeB阳性细胞之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与GranzymeB阳性细胞之间,CD8与CD163阳性细胞之间无明显相关.(4)A、B、C3组中T细胞(CD8)凋亡率在A、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C组.结论 氯磷酸盐脂质体可有效清除大鼠肝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清除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增多、凋亡减少.肿瘤巨噬细胞通过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肿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26在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118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切缘5 cm的组织)及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10 cm的组织)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miR-126的表达。分析miR-126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无病生存率行χ2检验;肝组织中miR-126的表达以( ±s)表示,行t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无病生存期分析,运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iR-12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类型、肝炎病史、肿瘤数量无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转移、miR-126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miR-126低表达患者复发、转移、死亡的风险是miR-126高表达的1.528倍(95% CI: 0.947~3.002, P=0.022)。 结论miR-126表达下调参与了肝癌发生发展过程,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58例胃癌组织中Th1细胞因子TRAV10、IRF1、TBX21、CD3Z、GZMB、GNLY、GATA3和IFNG8种Th1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58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58例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期为42.5(1~64)个月。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为84.5%和72.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癌栓、GNLYmRNA表达水平及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与胃癌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GNLY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和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86.2%和58.6%.Th1细胞8因子任意上调和全部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Thl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是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在Th1细胞因子中.GNLY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但并不是独立因素。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癌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实施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观察其体外、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特异性;评价其扩上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细胞因子体外周期刺激方法提高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再与肿瘤浸润T细胞共同培养,辅以CD28产市民人刺激,诱导TS-CTLs,检测其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其效应机制;大量扩增后回输患者,观察其免疫学指标的变化随访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体外研究表明,肝癌细胞经INF-γ、TNF-α诱导后MHCO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TNM分期II期结肠癌癌巢、癌间质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原发性II期结肠腺癌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分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高中分化癌组织Treg细胞数量多于中低分化组癌组织,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低于癌间质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P<0.001);癌组织Treg细胞高数量组、癌间质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总生存率(OS)分别明显高于癌组织Treg细胞低数量组与癌间质Treg细胞低数量组(均P<0.05);癌巢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OS低于癌巢Treg细胞低数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 结论:Treg细胞在II期结肠癌癌巢及癌间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癌组织、癌间质及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可能分别是影响结肠癌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乳腺癌肿瘤切片CD8+ TIL的表达;根据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8+ TIL阳性组与CD8+ TIL阴性组,分析CD8+ TIL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标本中CD8+ TIL阳性率为32.14%(36/112)。统计分析显示,CD8+ TIL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类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7,P=0.043;χ2=3.963,P=0.047;χ2=4.299,P=0.038);CD8+ TIL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88.89% vs. 71.05%;χ2=4.360,P=0.037);Log-rank检验表明CD8+ TIL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D8+ TIL阴性组(P=0.043)。 结论:乳腺癌组织CD8+ TIL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CD8+ TI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61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EV为EV组,394例无EV表现的为无E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或患者死亡。计量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脾切除术18例(包括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EV组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0.5cm、脾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中输血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无E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18.209,5.527,14.298,P〈0.05);而两组肝切除范围〉1段、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进行人肝血流阻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0.124,1.412,P〉0.05)。455例患者中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存在。EV组和无EV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6/61)和0.51%(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11,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0个月(3.0~136.3个月)。455例患者中共有218例死亡,其中Ev组死亡37例,无EV组死亡181例。EV组患者因肝癌、肝病和其他原因死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57%(25/37)、29.73%(11/37)和2.70%(1/37),而无EV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19%(156/181)、6.63%(12/181)和7.18%(13/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P〈0.05)。EV组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65.6%、36.7%和15.7%,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91.6%、79.9%、55.4%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Y.(X2=12.517,P〈0.05)。EV组患者1、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45.9%、22.9%和15.3%,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80.0%、59.5%、39.1%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Ev、术前AFP≥20μ/L、肝切除范围〉1段、脾切除、术中输血、肿瘤直径〉5cm、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X2=12.517,5.370,12.711,4.430,7.148,29.616,47.1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和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639,2.041,P〈0.05)。结论伴有EV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EV的患者,但伴有EV不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癌灶切除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以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及ELISA方法分析 18例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癌灶切除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及Th1/Th2细胞因子IFN γ、IL2、IL10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CD4 (33± 3) %、CD4 /CD8(1 1± 0 1)、IL2 (71± 11)pg/ml、IFN γ(90± 15 )pg/ml回升 ,高于术前水平〔CD4 (2 9± 4 ) %、CD4 /CD8(0 9± 0 3)、IL2 (5 7± 15 )pg/ml、IFN γ(78± 13)pg/ml〕 ,但仍低于肝硬化组〔CD4 (37± 4 ) %、CD4 /CD8(1 3± 0 2 )、IL2 (82± 15 )pg/ml、IFN γ(10 4± 2 2 )pg/ml〕(P <0 0 1或P <0 0 5 ) ;CD8(32± 3) %、IL10 (70± 9)pg/ml下降 ,低于术前〔CD8(35± 6 ) %、IL10(81± 15 )pg/ml〕水平但高于肝硬化组〔CD8(2 9± 2 ) %、IL10 (6 1± 10 )pg/ml〕(P <0 0 5 )。结论 癌灶切除后 ,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但仍未恢复到肝硬化患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数量、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NK细胞.结果: ①癌中与癌旁组织的NK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肝硬化(P<0.01),癌中NK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②肝癌组织学分级与NK细胞数量无明显关系.③癌中NK细胞随着临床分期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P<0.05).④15月内转移复发组癌中和癌旁的NK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转移复发组(P<0.01).结论: NK细胞计数可能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和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探讨CD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CD3+细胞与肝癌、肝硬化的关系。笔者对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62例单纯性肝硬化及21例正常肝组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定量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结果示: (1)CD3+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癌旁组织、癌组织、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P<0.05);(2)肝癌组织中CD3+细胞平均数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TNM分期无关;(3)肝癌15个月内有转移组的癌组织中CD3+细胞数少于无转移组(P<0.01)。提示CD3+细胞可作为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68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60例,单纯性肝硬化62例,正常肝组织23例,以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CD^+68细胞平均数从高到低为:癌旁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癌组织(P〈0.01);(2)癌组织中CD^+68细胞随HCC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3)癌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CD^+68分布与临床TNM分期无关;(4)肝癌组织中15月内有转移组的CD^+68细胞数少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68细胞可成为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分析CD4 CD25 Treg(regulatory T cells)细胞对CD8 CTL(cytotoxic Tlym-phocytes)细胞杀伤MNK45胃癌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T细胞纯化柱分选小鼠脾细胞悬液T淋巴细胞,以MACS单阳性和双阳性分选法分别富集CD4 CD25 Treg细胞和CD8 CTL;通过不同浓度CD8 CTL与MNK45胃癌细胞混合培养,筛选有效杀瘤体外培养体系。通过Trans Well分隔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方式向CTL与MNK45胃癌细胞株组成的体外抗肿瘤培养体系中加入CD4 CD25 Treg细胞,以瑞氏染色显微计数的方法观察Treg细胞对CTL杀伤MNK45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合ELISA法检测各体系穿孔素浓度,分析影响活性的细胞及免疫学机制。结果质量浓度为2.0×105/ml的CTL与1.0×105/ml MNK45胃癌细胞混合培养,CTL能对MNK45胃癌细胞形成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在此培养体系中以混合培养的方式加入质量浓度为5.0×104/ml CD4 CD25 Treg细胞即可明显抑制培养体系中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如以Trans Well分隔培养的方式将CD4 CD25 Treg细胞与抗肿瘤培养体系分隔培养,达到同样抑制效能(实验组死亡肿瘤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的CD4 CD25 Treg细胞浓度须≥2.0×105/ml。结论CD4 CD25 Treg细胞能够对CTL杀伤MNK45胃癌细胞株的活性形成明显抑制,在Treg细胞与CTL作用的相应细胞和免疫学机制中,细胞接触机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revious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rejection of xenogeneic skin grafts by mice is particularly dependent on CD4+ T cells. There are two possible explantations for this finding: either 1) "help" provided by CD4+ T cells is essential for CD8+ T cell-, B cell-, or NK cell-mediated effector mechanisms of rejection, or 2) CD4+ cells are themselves responsible for rejection, perhaps by some nonspecific effector mechanism. To examine these two hypotheses, we transplanted pig skin onto SCID mice and then reconstituted the mice with selected subpopulations of lymphocytes. Mice that did not received CD4+ T cells were unable to reject their xenografts, whereas those receiving CD4+ cells could do so in the absence of CD8+ cells or B cells and even when additionally depleted of NK cells by treatment with anti-Asialo GM1 antibody. Addition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oth in vivo and vitro to confirm the absence in test mice of CD4+ or CD8+ and B lymphocyte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D4+ T cells are not only necessary for rejection of xenogeneic skin grafts by mice, but that they can do so without CD8+ cells or B cells, and probably without NK cells. Since CD4+ cells in mice have been shown to recognize xenogeneic antigens indirectly, this suggests that a nonspecific effector mechanism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jection of xenografts. In these experiments allogeneic skin grafts behave quite differently as they could not be rejected by this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CD4+CD25+FOXP3+T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8例肝癌病人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与26例l临床对照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病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4.25%±3.98%)明显高于临床对照组(1.34%±1.14%)及健康对照组(1.29%±0.95%)(P<0.01),而两个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25+FOXP3+T细胞在肝癌病人外周血所占CD4+T细胞比率(2.94%±0.91%)也较临床对照组(0.76%±0.34%)及健康对照组(0.81%±0.29%)显著升高(P<0.001),且升高幅度强于CD4+CD25+T细胞水平,两个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4+CD25+FOXP3+T细胞是更为准确的调节性T细胞,其在肝癌病人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CD4+CD25+FOXP3+T水平对肝癌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研究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33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iver cirrhosis,LC)组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组17例及健康对照组(Control)20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计数,并检测肝功能、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按Control、CHB、LC、CSH顺序,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依次升高,而CIM^+T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百分比依次降低,且CHB、LC、CSH组与Control组及CHB组与CS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8)。CHB患者的CD3^+T细胞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1;P〈0.001);CD8^+T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7),NK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P=0.001)呈负相关。CHB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者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HBeAg阴性者(P=0.018;P〈0.001),而HBVDNA含量(log_10)和CD8^+T细胞高于HBeAg阴性者(P=0.012;P=0.019)。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值紊乱,且与临床类型、病情、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转染IKK2dn并负载供者抗原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产生的调节性T细胞(Treg)中筛选CD4+ CD25 - Treg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Lewis大鼠骨髓源性imDC,转染IKK2dn后负载供者BN大鼠抗原,与Lewis大鼠T细胞进行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诱导产生Treg,用免疫磁珠法(MACS)筛选出CD4+ CD25 -T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纯度.加入CD4+ CD25 -T细胞行再次MLR检测其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经MACS筛选,CD4+ CD25 -T细胞纯度为(95.78±1.25)%.再次MLR结果显示CD4+ CD25 -T细胞组的吸光度值为(0.106±0.006),低于BN抗原组(0.189±0.007)、Adv0-CD4+T细胞组(0.419±0.014)及第三方供者抗原组(0.20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染IKK2dn并负载抗原的imDC诱导产生的Treg,经MACS筛选可以获得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对同种T细胞增殖具有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CD4^+CD25^highTreg细胞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0例膀胱癌患者及5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分布差异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正常的膀胱组织,膀胱癌组织中CD4^+CD25^high 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34.79±1.05)%]高于对照组[(7.86±0.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D4^+CD25^high Treg细胞含量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CD4^+CD25^highTreg细胞在膀胱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与性别、年龄、淋巴转移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CD25^highTreg细胞在膀胱癌组织中的含量显著增加,且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呈相关性,其揭示CD4^+CD25^high Treg细胞含量的增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