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经济发展大量流动儿童涌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探索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镇海区依托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新建管理网络,落实经费和考核机制,同时加强接种门诊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加,流动也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已成为当前免疫预防接种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也成为当前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从2004年起,高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佛山市南海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促进干预效果,探索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长效机制。方法 在南海区开展4年免疫规划促进干预项目,采用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同伴干预等措施,评价指标为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态度(接受度)及儿童疫苗接种的行为。结果 干预前、中、后分别调查814、252、376名流动儿童家长,家长认知水平从干预前54.13%增加到干预后73.38%,增幅为19.25%;接受度从干预前71.00%增加到干预后85.40%,增幅为14.40%;流动儿童疫苗接种行为从干预前71.20%增加到干预后99.40%,增幅为28.20%。控制混杂因素后,家长认知得分和态度得分、流动儿童疫苗接种行为得分在干预不同阶段不同(均P<0.01)。结论 干预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流动儿童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常规免疫服务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剑河、台江、罗甸、长顺4个试点县,在实施加强常规免疫服务策略前后,通过询问儿童监护人并核对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的方法调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覆盖率,通过问卷调查儿章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 2008年效果评估中,儿童建预防接种卡、证率,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epB)5种疫苗的基础免疫覆盖率,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和卡疤率均比2006年基线调查结果有不同程度提高;儿童住院分娩比例、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知晓率较2006年也呈升高趋势.结论 对基层防保人员进行反复培训,对基层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是少数民族地区提高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政和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家进 《职业与健康》2008,24(3):240-241
政和县地处闽北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随着地区经济差异加大,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乡所在地大量迁移,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漏种现象普遍,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成为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发病的原因之一。为阻断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现就我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即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Vaccine,Live;OPV)、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免疫覆盖率,以及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_Attitude-Practice,KAP).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统一调查表,通过询问儿童监护人并核对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登记卡的方法调查儿童免疫覆盖率;通过统一问卷调查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KAP.结果 调查的855名儿童中,BCG、OPV、DTP、MV第1剂(MV1)、MV第2剂(MV2)、HepB免疫覆盖率分别为:89.7%、76.4%、75.3%、76.6%、10.9%、67.3%,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16.0%,卡疤率76.8%.不同的出生地点,HepB1及时接种率不同,在家出生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只有13.7%.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为超期接种、提前接种.OPV提前接种占38.1%,DTP、MV1提前接种分别占37%,HepB超期接种占35.7%.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需要接种疫苗的占66.8%,知道孩子出生后24h内应接种HepB的占39.1%,知道孩子出生后应接种BCG的占35.0%,会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占30.6%,知道出生后应办理预防接种证的占32.2%,知道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占16.3%,知道接种疫苗前应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的占35.3%,知道接种疫苗后应观察30min的占12.9%.结论 改善基层预防接种服务条件,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加强多部门合作,提高西藏自治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9.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分类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有效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分类管理模式。方法:选择浙江省北仑区、上虞市和嘉善县3个项目县开展摸底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免疫规划分类管理干预方案。结果:实施分类管理模式以后,3个项目县流动儿童管理人数合计增加了84.26%,免疫规划疫苗各单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也均从30%~70%,提高到80%~90%。结论:流动儿童分类管理模式可以适合于不同地区的特点,能完善免疫规划服务网络,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管理水平和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鲍文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098-2099
[目的]了解绍兴市越城区外来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区各镇(街道)抽取外来人口较集中的1~2个社区(村)中的1—7周岁273名流动儿童和273名常住儿童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率,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常住儿童的相应指标(x^2分别为96.49、99.27、107.32、82.94、91.42、90.47、63.64、143.65,P均〈0.005);流动儿童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不知道要接种的占33.88%。[结论]提示城市免疫规划应重视流动儿童,加大对流动人群的免疫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对免疫规划的知晓率,尤其是对户籍在外省的流动儿童和居住在乡村的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成本状况,探讨规范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合理成本,为争取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投入经费提供依据。方法:在浙江省内选择5个县作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成本调查现场,测算当前县、乡、村三级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服务成本,根据调查资料测算村级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合理成本,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的标准测算县、乡级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合理成本。结果:浙江省县、乡、村三级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平均每针次实际成本为4.49元,县、乡和村每针次服务成本分别为1.09元、3.16元、0.24元;浙江省免疫规划工作平均每针次合理成本为8.85元,县、乡和村免疫规划服务每针次合理成本分别为1.90元、5.60元、1.35元。结论:浙江省免疫规划实际成本以县、乡两级为主,免疫规划实际成本低于合理成本,乡、村级实际成本与合理成本差距较大,提示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免疫规划经费投入,重点保障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虞市外来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选择流动人口最多的4个乡,抽取10个村998名≤5岁的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 现简报如下。998名流动儿童总建预防接种证率(建证率)为66.3%,随着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延长而提高,居住〈3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流动儿童建证率分别为28.0%、30.8%、40.0%、3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6岁以下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接种率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月,在李沧区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210名流动儿童和150名本地儿童,调查免疫规划相关疫苗的接种率。[结果]建证建卡率流动儿童为94.28%,本地儿童为100%(P<0.05);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合格接种率,流动儿童分别为88.57%、92.86%、87.62%、90.95%、90.00%、83.90%、82.81%、86.19%,本地儿童分别为98.67%、100%、95.33%、96.67%、97.33%、94.00%、93.33%、95.33%。(P<0.01或<0.05)。82名省外流动儿童各项指标均低于128名省内流动儿童(P<0.01或<0.05)。[结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建立在村(社区)-镇(街道)-区三级网络基础上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方法 采用分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启用前、后流动儿童五苗接种覆盖率、麻疹和乙肝首针及时率进行比较。 结果 新管理模式启用前(2008-2011年)流动儿童五苗接种覆盖率、麻疹和乙肝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0.71%、59.83%、75.06%;启用后(2012-2015年)流动儿童五苗接种覆盖率、麻疹和乙肝首针及时率分别为100.00%、89.65%、94.59%。启用前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0、260.59、162.77,均P<0.01),启用后流动儿童五苗接种覆盖率、麻疹和乙肝首针及时率均有所提高。 结论 建立在村(社区)-镇(街道)-区三级网络基础上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实时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数据,解决流动儿童管理难的问题,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多部门合作试点运行状况,为继续提高流动儿童发现率,提升其免疫规划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促进项目中,佛山市南海区建立起流动儿童发现及转介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将311名基层防保人员和342名村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分为两组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0%的防保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超过50.0%的人员同时兼做其他岗位工作;83.8%的防保人员利用手机短信,多半人通过下乡查漏、给居委会发通知、根据居委会提供的流动儿童名单等措施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据外来儿童登记簿和计生部门提供出生儿童资料发现流动儿童,两组的认可度不同(P0.05)。38.0%的人员反映流动儿童越来越少,76.8%的防保人员和56.8%的流动人口管理者人认为家长不配合(P0.01)。两组都有近60.0%人员认为其他工作太多,难以兼顾这项工作(P0.05),普遍认为提高奖励、合理分配奖励金和简化流程是提高流动儿童发现率的有效措施。结论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的流动儿童发现及转介机制可有效地发现流动儿童,提高其免疫规划接种率,有必要争取资金推广实施,确保该机制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扩大免疫规划后流动人口中的儿童计划免疫特点以及依从性进行分析与调查.方法 :选取本县6个行政乡镇的86名流动儿童以及其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接种率不仅与儿童家长知晓免疫知识有关还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要想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应重视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规划工作是最为本质的途径.落实免疫规划的目的就是增强人们免疫意识,积极学习有关免疫规划的知识,以此实现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目标.对人们免疫水平予以检测,是评估免疫预防工作最真实、最客观、最科学的指标,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是客观评估人体免疫情况及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流动儿童监护人免疫接种知识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天河区流动儿童监护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56名流动儿童监护人。监护人免疫接种知识总得分平均为(13.94±5.47)分(总分为30分),对扩大免疫规划新增加疫苗和预防疾病的认知相对更低。免疫接种知识总得分在年龄(F=6.09,P<0.01)、文化程度(F=24.8,P<0.01)、家庭月收入(F=14.9,P<0.01)、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F=76.9,P<0.01)、户籍(F=4.9,P<0.05)、居住类型(F=53.6,P<0.01)等因素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义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t=4.8,P<0.01)、购房居住的监护人(t=-3.2,P<0.01)免疫接种知识得分高。结论流动儿童监护人对扩免后的免疫接种知识掌握不足,应研究采取合适措施来提高监护人的免疫接种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河北省蔚县实施的计划免疫干预措施对公众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项目实施前对适龄儿童母亲、儿童其他监护人,孕妇、新婚妇女开展了有关计划免疫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问卷,收集基本资料;项目实施中对目标人群实施了培训、宣传等干预措施;项目终期对同一目标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项目实施,蔚县计划免疫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儿童家长/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水平提高,态度行为进一步改善。项目的实施也为提高河北省预防接种信息传播水平提供了经验。[结论]河北省蔚县实施的计划免疫干预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试点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后,社区常住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9.1%、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6.2%。结论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通过社区诊断、培训、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是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项目的活动对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