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全部剖宫产后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产时、产后2 h、24 h出血量、恶露时间,比较两组产时及产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和恶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3 d的D-二聚体、FIB明显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显著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的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有高危因素的行剖宫产术产妇156例,随机分为A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防止产后出血)、B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止产后出血)和C组(益母草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应用防止产后出血),每组各52例。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止宫缩乏力剖宫产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预防产后出血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按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结果予以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宫底高度、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14.1%、12.5%)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第3、7天宫底高度更低(P0.05);术前两组产妇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较对照组Hb水平更高(P0.05);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98.4%、89.1%)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相结合用来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缩短产妇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台州市立医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9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在胎儿娩出后均予缩宫素20 U持续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在产后出血达到200 ml时再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667.4±148.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34.4±18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发现出血倾向后使用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疗效,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盐边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0例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缝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与子宫切除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均未行子宫切除术。两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缝合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与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能保留产妇子宫,有利于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2例产妇,按照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缩宫素治疗,51例)和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51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产后10、30、60 min宫缩强度,血清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69%,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10、30及60 min宫缩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宫缩强度,调节凝血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郭华英 《现代养生》2014,(12):64-6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具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60例,其中30例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产后出血预防,作为对照组,剩下的30例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使用益母草注射液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第2、24h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或P〈0.01;两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可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同使用时机对高危因素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行缩宫素10 U宫体注射,同时行缩宫素10 U静脉滴注。若两组产妇子宫收缩缩乏力致出血量明显增多,则再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观察比较两组胎儿娩出后30 min、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宫腔填塞比例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预防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产妇1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3组剖宫产术后立即行子宫按摩,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IU。在此基础上A组阴道给药卡前列酸栓1 mg; B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10 IU。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其他止血措施使用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 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对照组,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输血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3组产妇用药后均有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体温升高等轻度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卡前列酸栓与缩宫素联用可明显减少高危产妇出血量和输血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产科106例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并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2h与24h的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清Ca2+、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χ2=5.671, P<0.05)、产后2h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818、10.277,均P<0.05);两组产后血清Ca2+浓度均升高,Hb浓度均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10.255、2.589,对照组t值分别为 11.758、6.572,均P<0.05),而观察组产后血清Ca2+及H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332、1.331,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53, 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钙可以有效防治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简便、高效、起效快及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玉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0 min、2 h、6 h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时的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治疗后2、6 h的出血量均多于治疗后30 min,治疗后6 h的出血量多于治疗后2 h,且观察组治疗后30 min、2 h、6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T、FIB、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PT、APTT、TT均短于治疗前,FIB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试验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可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孕栓联用在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和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8例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2组,其中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选用缩宫素和卡孕栓防治出血,而观察组则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卡孕栓,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104.69±28.42)ml、24h出血量(239.57±52.03)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6.41±8.84)h,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产妇(p0.05);产后3d,观察组子宫复旧良好率70.37%,对照组为66.67%,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够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大出血,且可有效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别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50例,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和麦角新碱组(麦角新碱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分析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中、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术后24 h尿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月经周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Ca~(2+)浓度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产前下降,Ca~(2+)浓度较产前均上升(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效果一致,且麦角新碱价格低廉,产妇经济负担轻,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产的2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垂体后叶素联合预防治疗。观察组110例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贫血发生率为2.73%,产后出血率为7.27%,子宫切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13.64%、23.64%和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和止血时间分别为(2.78±0.37)min和(15.38±3.33)min,对照组为(4.28±0.42)min和(38.03±4.5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和24 h出血量分别为(240.31±17.91)ml和(343.37±22.36)ml,对照组为(335.29±23.21)ml和(459.32±26.4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05.21±7.32)g/L,对照组为(83.72±6.21)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球囊填塞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出血情况、凝血因子、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球囊填塞)与观察组(球囊填塞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21例。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术前、术后24 h凝血功能及应激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均减少;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产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而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水平升高,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产妇血清肾上腺素(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均升高,但观察组血清E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而血清GSH-Px、CAT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术后两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量,提升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苏秋英 《时尚育儿》2016,(12):228-229
目的:观察、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提供宫体注射缩宫素、静脉滴注缩宫素治疗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为(204.24±29.12)ml,产后24h出血量为(315.68±28.74)ml,止血时间为(18.68±6.35)min,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的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的治疗中,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价值显著,能够大幅缩短产后2h、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在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且观察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东莞市寮步医院产科接诊的拟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3组:甲组40例,单纯给予缩宫素治疗;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方案治疗;丙组40例,给予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方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情况、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与丙组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其中又以丙组的差异更为显著。丙组的术后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乙组与丙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行其他止血措施治疗率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产妇的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对剖宫产后出血患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泌乳功能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及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产科具有剖宫产手术指证的产妇11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NO、NOS、FIB、D-dimer水平以及泌乳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有效率为93. 2%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4. 6%,NO、NOS、FIB、D-dime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1 d泌乳量评分及产后2 d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NO、NOS、FIB、D-dimer水平及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宫缩持续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产妇产后1d、2d泌乳量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后15 min、30 min、2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陈小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50-2651
目的:观察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益母草配伍对妊高征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以妊高征剖宫产于胎儿娩出后即注射卡前列氨丁三醇及益母草注射液的164例为治疗组,以155例应用缩宫素配伍益母草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24 h的出血量。结果:治疗组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前列安丁三醇配伍益母草可明显减少妊高征剖宫产的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